前言与续编说明

一、关于薛氏

1、起源之早:薛氏之姓,源于奚仲封国之姓,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分别以德十二姓,其中的任姓,出自黄帝的小儿子禹阳受封于任而得任姓,禹阳十二世孙奚仲夏禹时任车正,<<世本>>说他是车的创造者,被虺在商汤时任佐相,复居薛,其裔孙成,徒于挚,更号挚国,商末,季历成之发太任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后,复封成的后裔为薛侯。

2、分布之广:到战国时,薛氏已遍布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山东、四川、甘肃、广东、台湾等省,至今已遍布全国。

3、人员名气之早、之多、之高:夏禹时车正,是车的创造者:周武王灭商后,复封成的后裔为薛侯:到楚怀王时,登的曾孙薛倪为楚令尹;到战国时宋国有善士薛居州。薛倪之孙薛鉴,西汉初献策灭鲸布,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刘邦封为千户侯;其五世孙,薛广德为御史大夫;广德之薛愿,任淮阳太守,其孙薛汉,东汉千乘太守;薛汉的八世孙薛兰,任兖州别驾;薛其孙薛永从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永之孙薛齐任巴、蜀二郡太守。三国时吴国竹邑人薛综的三个儿子(莹、孙、兼)皆为太子太傅谓之三傅。到北魏时,有响应吴盖起义的蜀族首领薛永宗。隋代有y诗人薛道衡,左御卫大将薛世雄,有河南汾阳人薛举,迁居兰州金城,家资巨力,于六百一十七年不久称帝。唐代,农民出身的大将薛仁贵,以善骑射著称曾率兵战胜九族突厥于天水,故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下”之歌,后曾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封平阳君公,又有书画家薛稷;诗人据,女诗人薛涛;文学家薛用弱。还有高宗时宰相薛振(字元超);玄宗时宰相薛讷。北宗时司马空史学家薛居正;书法家薛绍彭,南宋时金石家、文学家薛尚功;学者季宣。时代学者薛瑄 ;医学家薛立斋;散曲家薛论道。清代医学家薛雪;嘉庆时象棋名手薛丙;刑部尚书、法学家薛允升;清末外交官、改良主义政治家薛福成,由此可见薛氏族人真是人才济济,为之自豪。

二、薛氏宗祖,天明朝年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入河南新野县北东赵庄光武台居住。到清朝顺治年间,一支派迁入上庄至今,一支派迁入薛营。到乾隆年间,约1736年由薛营一部分迁入港湾。到喜庆约1798年又分出支派;一支派迁入曹庄至今;一支派迁入下鸣凤至今。

三、薛氏家谱乃我族史册,自明朝迄今约五百年历史,谨以血脉相继,旨在避免族中之人相派内乱,使系统内外明白;和睦相处,精诚团结,利族报国,决无他意。

四、族谱本应代代相续,然由于社会及本族内部人员之因,故而未成。到二00二年三月,谕族十三代百岁老人文才将十四代族人传壁、传敏叫到跟前说:"向你俩嘱托家谱一事,以前家家已丢失,追溯上代,港湾还有两座碑,可作依据近几代我可以回忆说知,若我去世后,续谱困难更大,你俩应立即组编家谱并做续代命名一事"。

因此,就展开了编续家谱之重托工作。

传壁、传敏首先在本族内串联发动,立即成立筹备小组十多余人,紧接着就发给本族在外工作人员的一封公开信,取得了在外工作人员有鼎力支持;家信一封封寄回,洋溢着浓厚的族人意义,洋溢着满心的支持的情怀;一张张汇款单寄回,满载着对整谱续代的衷心。像十四代族人传典得信后,立即通话欲寄仟元,并对编纂家谱人员的辛劳表示谢意;十四代族人传甫,十五代族人道照得信后不仅在资金上援助,还寄回关于薛氏家族的资料;十四代、十五代族人传欣、道义、道含等寄信表示支持,感谢组编家谱人员,并提出对续辈字的建议。

居住家乡的有识之士的族人,特别是筹备小组成员,一经组织起来,就多次聚会,在百忙中串联宣传、走访、造册登记,献计献策、对外联系。像十四代族人传印承担会计这任,接汇款单办理手续,进出记帐,招待整谱人员,联络筹备小组成员,不辞辛劳。传壁、传敏担当起组编家谱、续代重任:投入大量时间,整理家谱,起草公开信,编写《前言与说明》,八方联系,了解情况,多次去下凤鸣、港湾、薛营、上庄、县城联系:去邓县、南漳、南阳等地,与外地人员交谈问情。盛夏寒冬,风风雨雨;投身于重托之中。还有十一代族人凤立、太立、十二代朝忠等都做了大量工作,倾注了他们对家族和世人的忠诚。


返回上一页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