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普捷碑(碑文)

刘耳华

百世昌隆依先辈   千秋功德垂子孙

始祖刘公讳普捷之尊位

物本于天,人本于祖。此根深枝茂,源远流长所由来也。我始祖兄弟五人,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一三六九年)奉旨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索布刘村(苏堡刘)离开远祖,迁移到河南省南阳府。行一普捷,定居镇平县沙河刘村,生二子,长子石樑,次子石柱字金。石柱又迁居不老刘村。行二普明,定居邓县坡刘营村;行三普智,定居邓县故事桥;行四普忠,定居邓县闸刘(由唐县刘老家迁入);行五普义,定居唐县刘老家;族人称五普刘。经族人认族归宗,访古问老,考世系续家谱,刻石立派,以启后裔铭记传承。先辈宗派四十五字,普石鸣文养,士汉国入振邦殿,金中道守正汉业兴隆,修身昌大,克家荣庆,积善行仁,祥集瑞增,全盛永世万福咸同,望后裔适用。

    盖闻木之出生,必有其本,水流必有其源,人生在世其无源本,源本者何宗祖之谓也,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下老鹳窝,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北一公里处,同蒲铁路西侧,广济寺遗址左旁,相传为汉植古槐已枯,又长新槐,这里是移民集散地,从这里分散到冀鲁豫苏皖等地的广大移民,均把大槐树作为自己的故乡。元末明初中原之地灾疫兵火连年,民不聊生,几乎到了“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无人烟”的境地,而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口兴旺稠密,于是,明政府决定从洪武二年(即公元一三六九年),至永乐十五年(即公元一四一七年)历时五十余载,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移民,来自各地的移民都集中在洪洞县大槐树下登记造册、办理手续,被迫移居他乡,年深日久,绝大部分移民后裔都把前辈出发的最后之地,洪洞作为外迁之前的祖籍,将大槐树作为祖籍标志,先辈勤耕务读,博爱俭朴,励志自强,积德行善,呕心培育出古有文武秀才监生学士,今世有军政商企精英,乡贤名士比比皆是,子孙繁衍生生不息,至今已传二十一代,以启后裔世代铭记祖宗之功德的高尚风范,故立碑以奉其祀。


返回上一页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