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渊源(1)

来源于章氏家族网

章氏渊源(1)

来源于章氏家族网

章氏源于炎帝,炎帝姓姜。据宋《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即“姓”表示母系血统,“氏”是各部落之间的区分。姓和氏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拥有,而平民、奴隶只能有名不可有氏,更不允许有姓。氏可以随封地、居住地的变迁而更改,姓却是至高无上不容更改。在封地、居住地的不断变更中,炎帝又以神龙氏、神农氏、烈山氏、连山氏等所称。在以后的时期,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发生冲突,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大战,炎帝部落战败,被剥夺姜姓。从此无姓,只能以氏所称,所以,炎帝后裔以祝融氏、缙云氏、共工氏所称。

黄帝时期,有垂、伯夷父子两代助鲧、禹父子治水,因治水功高,舜帝赐伯夷恢复姜姓,并封邑吕国(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一带),世代为侯,自此以“吕”为氏,后人称“姜姓吕氏”时期。至伯夷30世吕尚,助周文王、周武王灭夏、商建周而称王天下。武王将齐国分封给吕尚,即为齐太公,因吕尚姓姜,故又称姜太公。

及周成王年少时,有管蔡作乱,淮夷叛周。周成王乃命齐太公征伐叛周诸侯,由此开始,齐国不断扩张领地,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齐太公将齐国收来的附庸国分封给子孙为领地,太公的一个孙子叫吕虎,被封在鄣国(今山东省章丘县),成为鄣国第一代国君,号穆公。吕虎及后裔以国名“鄣”为氏。齐太公的另一个孙子叫吕得,继承齐国,号乙公。乙公吕得与穆公吕虎为亲兄弟。从此鄣国与齐国,兄弟相称,和睦相处。

13代后,鄣国传至吕祥,号胡公。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向鄣国发起攻击。秋七月,胡公祥在护国战争中陈亡。国君身亡,城池失落,鄣国从此被灭。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离鄣国,至韩、赵、秦三国毗邻地武都(今陕西汉中东。春秋时置武都郡,战国时置梁州郡)定居。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的后人本以国名“鄣”为氏,今国已不复存在,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牢记亡国之屈辱,去掉“鄣”字表示疆邑的“阝”,去邑自立章氏,谓章韅,为章氏一世,章氏自此崛起。章韅为章氏始祖,章氏祖根当为今天的陕西汉中,武都郡梁州乃我章氏第一个郡望。

韅公18世章邯,秦大将,为秦朝的军事支柱。因秦二世胡亥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欲置章邯于死地。章邯不得已弃秦降楚,归顺项羽,助楚灭秦。项羽成为西楚霸王后,封章邯为雍王,驻军雍州(九州之一。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汉以前置京兆郡),称王于咸阳以西,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公元前205年六月,章邯被刘邦大将韩信用计破城,拔剑自刎。京兆郡雍州乃我章氏第二个郡望。

章邯之弟章平,秦将军,随兄降楚后,仕楚为上大夫,领兵守大散关。刘邦围攻废丘,章邯命章平支援,章平被韩信大败而被俘。赦后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汉置豫章郡,唐以后改洪州)。在豫章生息繁衍,人口集聚增多,形成望族。豫章郡洪州乃我章氏第三个郡望。

韅公37世,西晋章巖,仕晋上大夫,历兵部尚书,领兵40万收大散关。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因功高而封为河间侯,从而在河间(今河北省献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瀛州)形成名门,故河间郡瀛州乃我章氏第四个郡望。西晋末期,羯人石勒统一了北方,势力日渐强盛,为避石勒锋芒,朝庭东迁,巖公被任命驻守泉州,任泉州刺史。于是举家福建泉州南安定居,为入闽始祖。

返回上一页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