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籍 史 记
懋公之十八代孙章刚锡收集整理
章氏源出于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始祖盖为姜子牙。章氏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乡障城村一带);章氏的诞生地为梁州(今陕西汉中东)。西周初,姜子牙受封于齐,建齐国,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齐太公将鄣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乡障城村一带)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春秋时期(公元前664年丁巳秋七月)鄣国被齐灭掉,鄣国的后人姜韅以国已不存,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牢记亡国之屈辱,去掉“鄣”字表示疆邑的“阝”,自立“章”氏,是谓章韅,盖为章氏始祖,章氏自此崛起。
历经三十七世,至西晋章岩,仕晋上大夫,历兵部尚书,领兵40万收大散关。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因功高而封为河间侯(河间堂的起因)。西晋末,羯人石勒统一了北方,势力日渐强盛,为避石勒锋芒,朝庭东迁,岩公被任命驻守泉州,任泉州刺史。于是举家福建泉州南安定居,为入闽始祖【隋大业二年(606年), 复改泉州为闽州, 南安县改属闽州】。从此,我们章氏开始了在江南的生息繁衍,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稽吾祖昂公乃章仔钧之五子仁徹之后裔,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高岗堰 (洗脚河) 迁入四川垫江以来,因世代衍变,刀兵四起,至明朝时期详情失考、字派失序,不敢附念。自懋公、姚氏;懋公子光约、董氏,光彩、刘氏;光约公子日介、白氏,日明、赵氏等祖生、葬何处均已失考,亦不敢附念。日明公、赵氏生子嘉福、嘉孝、嘉可;日介公、白氏生子嘉瑞、嘉範、嘉臣、嘉柄。吾祖嘉臣公生于重庆垫江石桥村,后居水西里苦竹寨(亦名苦竹隘,今称朱家寨,史志记:在小剑山顶,四际断岩,前临巨壑,孤门控据,地势险要,一夫可守。),生琴、棋、书、画四祖,再迁重庆内红溪居住,在此期间,有了卷祖的降生。嘉臣祖享年六十岁,葬于重庆垫江,祥址失考。
明朝末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进兵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大西大顺二年(公元1646年),清军南下入川,张献忠引兵拒战。于是,巴蜀各地刀兵四起,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为避兵荒大祸之患,我祖嘉臣公之子,琴、棋、书、画、卷五祖背井离乡、岀川避难。在逃难途中,画祖失散,避难何方,至今末得考证。琴、棋、书、卷四祖闻听盲流人言,黔省瘟疫流行,心生疑虑,展转泸州石板塘、大田角等地暂住。后迁居黔省, 琴祖、樊氏落业于仁怀合马孟家湾, 其嗣孙安居何方, 至今末得考证;棋、书、卷三祖落业于仁怀市二合神灵沟。次后,棋祖、雷氏之子良慧(惠)祖则从神灵沟首迁石门坎,再迁三合毛家山创业。良惠祖葬于小红岩生基岗有碑迹为证,良惠祖母王氏葬于良惠祖墓右上侧有碑迹为证。书祖、文、陈氏之子随母文氏,改章姓文,落业于神灵沟。卷祖、冯氏之子良富祖、兰氏则从神灵沟移居桐梓园河坝柏杨榜落业,生三子:柄一、权一、锡一。柄一祖、张氏至今末得考证,权一祖后迁石门坎,锡一祖移居沙塆坡。书、卷二祖及书祖之文、陈二氏合葬于神灵沟,有四轮碑为记。卷祖之冯氏祖母葬于卷祖墓之右侧一百米处有碑迹为证。良富祖葬于桐梓园河坝柏杨榜有碑迹为证,良富祖母兰氏葬于良富祖墓右侧约两米处。自此,棋、书、卷祖之后裔,枝繁叶茂、子孙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