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世系表

无名

始祖 炎帝神农氏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约生于公元前3200多年前(当时还是传说时代,比较准确的年头现在还搞不清楚)。名石年。少典之子,母为有蟜(音桥)氏之女,名安登(少典为氏族名,当时还是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时代,父亲的名字没有留下来)。生于姜水,成于姜水,因以姜为姓(上古之时,只有不寻常的人才有资格得姓。得姓以后,可以传诸子孙)。被各部落共推为帝,称炎帝(当时大大小小的部落都称国,广大的中国地面则称天下。国君管自己的部落。帝才管天下。当时的帝实行的是推选制)。

尝百草之实,又叫尝百谷,筛选出宜农作物,教民耕种,带领中国进入农业时代,被称为神农氏。

尝百草,辩药性,为民治病防病,为中华医学之祖。

定日中为市,提倡贸易,为市场贸易之祖。

其他发明创造尚多,是中国进入人文社会的奠基人物,是上古划时代的历史伟人,有关传说五千来赞颂不绝。另有传。

在位一百四十年。

妻:莽水氏女,名听詙(音拔),为人有见识,又能干,是炎帝的好助手,以致在传说故事中被神化为龙女。

子:姜临魁。

第二世姜临魁,石年、听詙子。

被推为帝,因称帝临魁。是为炎神农氏第二帝(将职务及特长等加在名前当名字一样来称呼,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在位八十年。子姜承被推为帝。

第三世姜承,临魁子。

被推为帝,因称帝承。是为炎帝神农氏第三帝。在位六十年。子姜明被推为帝。

第四世姜明,承子。

被推为帝,因称帝明。是为炎帝神农氏第四帝。在位四十九年。子姜宜被推为帝。

第五世姜宜,明子。

被推为帝,因称帝宜。是为炎帝神农氏第五帝。在位四十五年。子姜来被推为帝。

第六世姜来,宜子。

被推为帝,因称帝来。是为炎帝神农氏第六帝。在位四十八年。子姜里被推为帝。

第七世姜里,来子。

被推为帝,因称帝里。是为炎帝神农氏第七帝。在位四十三年。长孙姜榆罔被推为帝。

子:姜节茎(音秤)。

第八世姜节茎,里子。

长子姜克,幼子姜戏。长子姜克生子姜榆罔。姜榆罔被推为帝。

帝榆罔从世系上说,是炎帝神农氏石年的第十世孙,是姜姓的第十世。从帝位上说,为炎帝神农氏第八帝,即炎帝族神农氏之后人被推为帝的第八个帝。我们通常所说的炎帝指的是始祖第一个炎帝,但在当时他们先后八个帝都叫炎帝。

帝榆罔在位时炎帝族已向东发展到河北的涿鹿。这时南方的九黎族也正在向北方发展,其首领蚩尤,又好战,又了得。帝榆罔打不过他,被赶出了涿鹿。此时原居姬水流域的姬姓部落在轩辕氏的领导下强大起来,帝榆罔向轩辕求救。轩辕大力作了准备,又约请了许多友好的部落一道,两族联军杀回涿鹿,经过十次大战,才将蚩尤打败。蚩尤被擒杀,九黎族退向南方。轩辕被推为帝,史称轩辕黄帝,或就称黄帝。帝榆罔在位五十五年。炎帝时代结束。先后八帝,共计五百二十年。

第九世姜戏,节茎幼子。

子:姜器。

第十世姜器,戏子。

子:姜祝融。

第十一世姜祝融,器子。

或云:为黄帝司徒。司徒是掌管国家土地、人民 ,负责征发徒役的大臣。

子:姜术嚣。

第十二世姜术嚣,祝融子。

子:姜勾龙。

第十三世姜勾龙,术嚣子。

为颛顼辨土地之宜以教万民,后世祀以配社。颛顼为黄帝之孙。

子:姜垂。

第十四世姜垂(垂,古籍上亦写作倕),勾龙子。

为舜共工之官。共工是掌管各样手工制作的官。他自己心灵手巧,是出名的发明家、技巧人,被称为巧垂。

子:姜伯夷。

第十五世姜伯夷,垂子。

舜举为秩宗典礼,即四岳之一。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为吕侯,因以吕为氏。

(以上古谱中有“子某”或“生子某某”等字样,世次谱系是清楚的。)

……

伯夷封吕之后,古谱仅载有:吕侯珏(音节)、吕侯飜(音番)、吕侯衍、吕侯远(或曰达)、吕侯食我、吕侯藏孙、逢公伯陵等七位国君,他们可以是父子,也可以是兄弟,且应不止这么些代,因资料不足,尚难以理清。炎帝神农氏的世次,因此也难以标出。吕氏、姜氏的家谱或有记载。

 

姜太公

 

姜尚,字子牙,姜姓,吕氏,又称吕尚。民间不分姓氏均尊称为姜太公。

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访贤,拜为师(这“师”为武官名,古代有时也称太师,是辅弼国君掌管军国大事的大臣)。纣王无道,姜太公辅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受封于齐。并授予征伐五侯九伯的大权(五侯:五等侯,九伯:九州之伯,意即一切诸侯,有不守规矩的齐侯即可代王室对其进行讨伐)。

齐国姜氏二世吕伋,尚子。称丁公,为第二代齐侯。

子:吕得、吕隐。

齐国姜氏三世吕隐,伋子。

第三代齐侯乙公,吕得之弟

子:吕虎。

 


鄣氏始祖 吕 虎

 

吕虎,隐子,姜太公之曾孙。受周封于鄣,因以国名为姓,称鄣穆公。为鄣姓始祖。

鄣国是一个小国。国都鄣城今山东中部的东平县境。据《公羊传》、《谷梁传》都说是纪国的附庸国。

鄣氏第二世鄣侯靖公

鄣氏第三世鄣侯康公

鄣氏第四世鄣侯桓公

鄣氏第五世鄣侯平公

鄣氏第六世鄣侯厉公

鄣氏第七世太子伟,名字应叫鄣伟。周夷王时自称鄣城王。

鄣氏第八世鄣侯武侯

鄣氏第九世鄣侯定侯

鄣氏第十世鄣侯隐公

鄣氏第十一世鄣侯缪公

鄣氏第十二世鄣侯闵公

鄣氏第十三世鄣侯懿公

鄣氏第十四世鄣侯丁公

鄣氏第十五世鄣侯胡公鄣祥

春秋之时,周王室渐衰,各诸侯开始互相兼并。姜太公的玄孙哀公为齐王时,喜好佃猎,纪侯谮之周。据《公羊传》的说法,“古者有明天子,则纪侯必诛,必无纪者。”可当时的周天子是周夷王,结果是哀公遭烹。这事虽已过去九世,但在诸侯会聚中按礼得称先君如何如何,这常使齐侯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弄得齐侯与纪侯“不可以并立于天下”。齐襄公为报这九世之仇,就于公元前690年灭了纪国。但当时的纪侯又是个贤君,于是就由他带着国人出走。《春秋》笔法以“纪侯大去其国”来记其事。这样鄣国就成了“纪之遗邑”。这事拖了二十六年之后,鄣侯胡公祥终于在齐桓公的武力威胁下归降。《春秋》庄公三十年记其事云:“秋七月,齐人降鄣。”

(姜太公以下,及鄣侯世系,古谱记载也是清楚的。)

(以下章氏世系,自章韅公开始,一因古谱未有“子某”“生子某某”等字样;二因将旁系族人,特别是为官者的族人载入,又是单行排列,均以“——”开端,其形式与父子关系同,这就造成了混乱,得有可靠材料证明才能重新理清。现因资料不足,暂作这样的处理:(一)无官的大体是可靠的,按古谱照录。(二)能证明为旁系的,一般不录。需载录,必予注明。(三)章氏总的世次暂且标上,聊作参考。并辅以各地章氏的世次。(四)古代的人,按长时间来计算,大体25—30年为一代,凡有年代线索可据的,以公元表出,以便探索。)

 

章氏始祖 章 韅

 

章韅(韅音显),原名鄣韅,为鄣侯胡公鄣祥之弟。

齐、鄣为同姓之国,因耻其同姓操戈,率众逃至河间。河间郡在今河北中部一带,其治所乐城,在今献县东南。鄣国既亡,遂去邑(阝)而为章姓。时在公元前664年。

河间郡为章氏发祥之地。章韅公为章姓的始祖。

章氏第二世章群

章氏第三世章黑肩

章氏第四世章震

章氏第五世章达

章氏第六世章昭

章氏第七世章粉冒

章氏第八世章子,名至孝,为齐平将

章氏第九世章杰

章氏第十世章骜

章氏第十一世章弟

章氏第十二世章历

章氏第十三世章愍

章氏第十四世章孝伯

子:章邯、章平、章豨。

章邯:章平兄。原为秦少府之官,九卿之一,秦二世使将兵击楚。为项羽所败,降楚,封为雍王,都废丘。公元前205年刘邦围攻废丘,兵败自杀。为雍州祖。

章豨:章平弟。为单于近臣。

(据章寿发等所编《广系图谱》:章孝伯为章氏第十世祖。邯、平、豨为愍公子。)

章氏第十五世章平,仕楚为上大夫,领兵守关。为梁州祖。

(《广系图谱》在“领兵守关”之后,还有“后迁洪州。武宁郡”字样。今江西省西北有武宁县,尚不知是否即古武宁郡。 又:太傅公封“武宁郡开国伯”。)

子:章直。

章氏第十六世章直,平子。

魏巳东将军。(魏于公元前225年灭于秦。)

章氏第十七世章宜

章氏第十八世章竦

章氏第十九世章赣

仕汉武帝朝,官御史大夫。(汉武帝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40—87年。)

章氏第二十世章琦(?—章椅—章夫子。待考)

章氏第二十一世章开,?之子。

子八:永年、长宽……

章氏第二十二世章永年,开子。

子:章谨。

章氏第二十三世章谨,永年子。

子:章愠。

章氏第二十四世章愠,谨子。

子:章轗(音坎)。

章氏第二十五世章轗,愠子。

子:(?—章焉,待考)。

章氏第二十六世章施(?—章师孟,待考)

章氏第二十七世章伊(?—章尹,待考)

(《广系图谱》作:章伊—章华—章教。按:章华、章教非直系祖先。可不载入。)

章氏第二十八世章松

章氏第二十九世章樵,松子。

西晋时封为三秦王,食邑三千户。

子:章嵓(岩之古体)、章评、章展、章长。

章嵓:为泉州祖。

章评:仕晋为兵部尚书。居泉州,后分兰溪族。

章展:为汴州祖。

章长:为洪州祖。

(西晋,公元265—317年)


泉州章氏始祖 章 嵓

 

章氏第三十世章嵓(嵓即今之岩字),樵长子。

仕晋为上大夫,领兵四十万收大散关,后封河间侯。大散关在宝鸡西南的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为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守泉州,遂于泉州南安县安家,为南安祖,亦称泉州祖。

子:章道盖。

泉州章氏第二世章道盖,嵓子。

仕晋为广平太守。

子:章法尚。

※ 按海游古谱:道益—法尚父子间有—宜预—教—遣—评—遇—昭裕—华—展—长—等前辈。显非岩公一脉,别处有差入的,均应剔出。

泉州章氏第三世章法尚,道益子。

仕梁扬州议曹从事。南史有传。

子:章昭达。

(梁,公元502—557年)

泉州章氏第四世章昭达,法尚子。

陈宣帝庚寅(公元570年)讨平欧阳纥之乱,赠大将军,封邵陵侯。为吴兴武康祖。

子:章大宝、章乔。

(陈,公元557—589年)

泉州章氏第五世章乔,字仲迁。兵部司马。

子:章亮功、章育功。

泉州章氏第六世章亮功,章乔长子。

子:章焯、章耀、章煌。

泉州章氏第七世章耀,亮功次子。

子:章忠彦。

泉州章氏第八世章忠彦,耀子。

子:章季裴。

泉州章氏第九世章季裴,忠彦子。

都水监。

子:章熠。

泉州章氏第十世章熠,季裴子。

大理丞。

子:章端蒙。

泉州章氏十一世章端蒙,熠子。

左史。

子:章及。


浦城章氏始祖 章 及

 

章及,字鹏之,号岩永,端蒙子。泉州章岩公第十二世孙。

仕唐康州刺史,自南安迁居浦城,为浦城始祖。

娶何氏、柳氏、滕氏。

子:章侑、章杰、章修。

章侑为洪州漳州祖。

(唐,公元618—907年)

浦城章氏二世章修,及三子。

唐福州军事判官。

墓在浦城鸡鹜山下。

娶刘氏、叶氏。

子:章仔钧、章仔钊。

章仔钊为吴中西蜀祖。

 


全城章氏始祖 章仔钧

 

章仔钧,字仲德,修长子。浦城章及公第三世孙。

生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卒于五代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唐末藩镇割据,各以武力争雄。天祐间(公元904—907年)王审知据福建为闽王,礼贤下士,能以生产、人民为念,大孚人望,公遂剖析时势,撰《战攻守三策》往献。闽王大喜,即日表奏朝廷,特授高州刺史,检校太傅,任西北面招讨制置使。夫人练隽封渤海郡君。制置使的职责主要是在边境置防保卫疆土,同时也负责制控地方秩序维持治安,又治军又管民。浦城是闽国西北的军事重镇,公驻守浦城及西岩三十余年,笃仁厚义以待军民,极受军民拥戴。又与夫人义释二校,后因以保全了建安合城性命,被称为全城氏。建有全城专祠,春秋崇祀。另有传。

子十五:章仁垣、章仁眆(音方)、章仁燧、章仁嵩、章仁彻、章仁郁、章仁政、章仁愈、章仁鉴、章仁肇、章仁皦、章仁耀、章仁佑、章仁逊、章仁辅。

全城章氏二世章仁嵩,仔钧四子。

南唐检校尚书,驾部郎中,朝散大夫,赠尚书令,太师,兼中书令,燕国公。

夫人周氏,封楚国夫人。

合葬浦城招贤里。

子:章文竦、章文通、章士廉、章士清。

(南唐,公元937—975年)

全城章氏三世章士廉,仁嵩三子。

大理寺评事。宋赠太师,尚书,兼中书令,密国公。

娶陈氏。

子:章世康、章世涣、章世渥。

(宋,公元960—1279年)

全城章氏四世章世康,士廉长子。

朝散大夫。

娶徐氏。

子:章得一、章得贤、章得仁。

全城章氏五世章得贤,世康次子。

司农少卿。

娶黄氏。

子:章拱之、章望之。

全城章氏六世章拱之,得贤长子。

朝奉大夫。

娶黄氏。

子:章异。

全城章氏七世章异,拱之子。

朝奉郎。

娶王氏。

子:章珌(音必)、章玫、章珦(音向)、章瑴(同珏。音决)。

章玫为海游祖。

 

海游章氏始祖 章 玫

 

章玫,字汉杰,异次子。

宋宣和二年(公元1125年)任长安路总管。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改任海宁镇守,遂居海游,为海游章氏始祖。

娶穆氏。赠贞一夫人。

子三:章汝霖、章汝翼、章汝舟。

海游章氏二世章汝舟,字维一,玫公三子。

任海游务大使(使,官名,任权重者称大使)。

子四:宇、宠、宝、宓。

海游章氏三世章宇,汝舟公长子。

娶郑氏。

子一:文举。

海游章氏四世章文举,字安兴,宇公之子。

娶杨氏。

子一:再十。

海游章氏五世章再十,文举公之子。

子三:宗海、宗泉、宗准。

海游章氏六世章宗泉,字德诚,号碧溪,再十公次子。

宋嘉熙三年,广润寺启建大殿,助金百两,梁题檀越。

娶傅氏。继娶董氏。三娶柳氏。

子七:端甫、荣甫、隆甫、华甫、道甫、升甫、云甫。

海游章氏七世章升甫,宗泉公六子。

娶徐氏。

子二:仲礼、仲刚。

海游章氏八世章仲礼,升甫公长子。

子二:公旦、公奭。

海游章氏九世章公旦,仲礼公长子。

子五:守廉、守挺、守轩、守魁、守坚。

海游章氏十世章守魁,公旦四子。四房祖。

子二:颖潭、颖朴。

海游章氏十一世章颖潭,守魁公长子。

子二:嘉迁、嘉逢。

海游章氏十二世章嘉迁,颖潭公长子。

子一:宗张。

海游章氏十三世章宗张,嘉迁公子。

子六:与便、与佃、与伋、与厩、与冈、与山。

海游章氏十四世章与厩,字待之,宗张公四子。

娶赖氏。

子三:廷赖、廷掇、廷可。

廷可公迁居临海孔坵,是为孔坵章氏始祖。


孔坵章氏始祖 章廷可

 

章廷可,字世简,号邦本,与厩公三子。

为避明末清初之乱,迁居临海孔坵,为孔坵章氏始祖。

配胡氏。

子六:良回、良献、良济、良直、良清、良澄。

孔坵章氏二世章良济,字继祝,廷可公三子。

配陈氏。继配孔氏。

子四:伯礼、伯仁、少南、伯少。

孔坵章氏三世章少南,良济公三子。

配胡氏。

子三:君聪、连生、君精。

孔坵章氏四世章君聪,少南公长子。

配高塘柘弯陈氏。

子三:仁昌、仁馥、仁德。

孔坵章氏五世章仁德,字国达,君聪公三子。

配甘氏。

子二:孟超、孟尊。

孔坵章氏六世章孟超,字允英,号美甫,仁德公长子。

配大石西陈陈国熙长女。

子四:志茂、志盛、志继、志显。女一:适西陈陈志富。

孔坵章氏七世章志茂,字声畅,号应机,孟超公长子。

配前山朱氏。

子一:高辅。女一:适里赵陈起由。

孔坵章氏八世章高辅,字希佐,志茂公子。

配齐明荣女。

子二:必能、必元。女一:适山后岩汪昌有。

孔坵章氏九世章必能,字亦才,高辅公长子。

配外庄陈启富女。

子三:亮卿、亮浩、亮祖。女三:长适岭下金党武。次适外庄陈宗透。幼适上王戴公赞。

孔坵章氏十世章亮祖,字永基,号业培,名焕文,必能公三子。

国学生。

生嘉庆癸酉四月二十四日申时。卒光绪戊戌八月二十七日子时。寿八十六。

配下岗头陈阿四女,享年四十有二。继配陈氏,享年四十有一。三配方氏,寿八十。

合葬百念丘,坐东朝羊岩。

子五:思楷、思燮、思恭、思齐,元配出;思诚,继配出。女一:元配出,适下岗头陈世海。

孔坵章氏十一世章思诚,字本质,号瑞人,名章宪,亮祖公五子。

国学生。

生咸丰癸丑八月二十三日戌时。寿八十有八。

有《半耕余录》诗文稿待梓。

配善家洋池乐山公三女,生咸丰辛亥闫八月二十四日寅时。寿九十有三。

坟在斗方山麓。

子五:正淦、正艾、正色、正气、正概。女一:适洋渡六房卢士渠公四子五德。

孔坵章氏第十二世章正气,字立志,号致和,名祥光。

清末提倡维新时,曾进官办的“自治研究生”学习,为“自治研究所毕业生”。据官方宣称,资格同于秀才。即与官府及差役打交道中享有秀才的同等待遇。毕业后回村中,当过多年的 “讲案人”和“村头脑”。

生光绪乙酉(公元1885年)十二月十七日亥时。

妻:金桂芬,岭下村人。生:光绪庚寅(公元1890年)二月二十五日亥时。

子三:章以群、章以宋、章以欧。女二:章玉衡、章玉玑。

章玉衡 适天台洪畴镇戴钧钺。

章玉玑 适山阿村金丕作。

章以欧,字皆淳,退休后定居云南省昭通市。

返回上一页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