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脚刘传奇
注:铁脚,即铁轮。
传说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苏堡刘村,有一户农家,夫妻二人养育了七个儿子。其中五个长者已经相继成家,婆媳妯娌和睦共处,一大家人在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家庭气氛乐融融的。
大明洪武二年,河南南阳府一带,战争和灾荒,繁华的南阳大地,人口逃亡过半,人烟稀少,大片良田荒芜。洪武帝降旨,户部决定由山西移民,补充河南南阳户籍,开发南阳农业,繁荣南阳经济。
山西巡抚接旨后,将移民任务分配到下属府县。后具体分解落到这户刘姓人家,七个儿子五个在应召之中。作为移民,迁徙南阳府落户。户主刘老先生接到征召命令,一家人哭成一团,实在是舍不得分离,心里难割难舍,俗语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穷窝。”可是王命难违,朝廷圣旨谁敢违抗。五个兄长只好从命,偕妻子儿女背井离乡,远去南阳安家落户,六弟七弟年纪尚幼,便随父母一起留在山西老家。
洪武二年九月,秋高气爽,金桂飘香。户主刘老先生托老妻在家照护两个小儿子。老人领着五个儿子,乘坐一辆双套铁轮巨型马车,向河南南阳府进发,大马车一路上独领风骚,惹人注目。到达南阳后,府户吏对五兄弟的落户去处,作了具体安排。普忠、普义二人到唐县东门外三里地方落户定居:普智到邓州东北故事桥严陵河南岸居住:普明到邓州北二十里处荒坡野地扎宅定居:普捷到镇邑官寺北沙河边定居落户。
刘老领五兄弟先到唐县,后依次到邓州,镇邑对兄弟五人的定居落户一一作了安置。待安排就绪后,老人又把兄弟五个召集到唐县。晚饭后,老人在油灯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记刘家的家规家训:治家要靠勤俭,教子要有义方,处邻以和为贵,处事诚信为本。特别是你们兄弟五人远离家乡,又分居四处独立支撑门庭,我实在放心不下。你们弟兄五人,要抱成一团,凡遇大事,要多商议,要互相支援。到啥时候都要牢记,兄弟的手足之情、骨肉之情重于泰山。俗话说,打虎靠的是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一席话说得五兄弟眼含热泪,点头称是。老人接住说:“我没有什么家产留给你们,打算把这辆马车全部留下,归你们使用。具体怎样使用?你们弟兄可商议个好办法。”兄弟五人相互推让,三个兄长一致同意,马车永远归四弟五弟管用。四弟五弟说啥也不接受三个兄长的意见。并说,马车一定要算兄长普捷的财产。老人看五兄弟互尊互让,争持不下。老人最后说:“马车留在唐县老家归老四、老五使用,作为财产归忠、义二人所有。但是有一个事一定要做到:等马车破旧了以后,一定把马车“左脚”护送到沙河刘,由普捷后裔珍藏。车的右脚,放在唐县老家,由普义后裔珍藏,留作纪念。所以唐县称刘老家地方。有兄弟五人先到唐县之意。
据考证:两个“铁脚”现分别在镇平、唐县珍藏。因此,五普刘后裔,不忘自己的老家是山西洪洞县:不忘先祖是乘坐铁脚大马车从山西来到河南的移民。
附件:后来定居唐县普忠移居邓州轩店东北约三里的地方,干渠闸旁扎宅定居,村子名曰“闸刘”。至于搬迁的时间?原因?待考证闸刘祖牌,访问故老后下结论。
撰稿人:刘立然 刘泽万 二00六年丙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