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东轵城刘氏聚会有感(配图另附)
刘廉海
2018-06-30
笑世道人
济源东轵城刘氏,洪武四年(1371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而居之,生三子名曰:昭、贯、泰。次子贯无后,幼子泰移居河南(今洛阳―明清时期河南即洛阳)。此后世代繁衍,固极浩繁。然而随时代更张,治乱相循,却也不乏更姓改物,南北播迁。据不完全统计,600余年来,我族先祖迁往外地逾百人(不含近代),主要分布在洛阳,鲁山,南阳,湖北,河北,陕西,山东莱州,等地。除二世祖泰公外,主要世代在八至十二世居多。
由于历史的原因,家谱遗失,外迁未及,字辈无定,联络缺失,所以各始迁祖及后人寻找线索十分艰难。
廉海不才,数度查阅资料,反复论证遗存家谱字辈世代,希望能够为家族事有所贡献。
幸有众多家人支持,因此信心满满。
2018年6月25日随家庆叔乘单位来车前往南阳开始了南阳寻亲之旅。
据不完全统计,移居外地家人信息整理的部分资料
郃阳县提供的信息
我先祖功德泽后世,美名千古传。
九世祖刘玥两度出任浙江建德县和陕西郃阳知县。(费尽周折获得当地县志办提供的资料文献)
据史书记载:刘玥,癸卯科(1663年―康熙二年举人)。贡生潞之子。初任浙江建德县知县,有德政,邑人为作歌。后补陕西郃阳县知县。
建德县任职时间大约在1691年前。乾隆三十年任陕西郃阳知县,后人应是留居当地。
建德县志办唐国强:费了好大劲,在我们的老建德县志(1909)上,查到有关刘玥的只有一句话。
除此之外,有功名官位的还有
巡按刘漪公长子瑷:字仁山,康熙癸酉举人,宜黄(江西抚州)知县。德配段氏。子兴云:监生,候选主薄。后代武生多人。
次子璥:字义山,禀生。德配李氏。长子楷:候选县丞。后人有吏目、医学正科、天文生等。并有五世孙年丰为五品蓝?翎,候选巡检。
三子璪:字冕臣。由拔贡中康熙甲午副榜。其配杨氏、赵氏。妾齐氏。并有四世之后人临照为六品军功,兄弟皆武生。另有一支后人贸易湖北未归家。
四子瑮:字镇怀。附监,候选县丞。德配李氏。其子震(字位东):莱州府经历暑安邱县事。
五子琠:生员,三子廷锡“皇恩旌表”编入《济源县志》。
新谱未曾记入的南街刘漪公后人信息资料。
在南召刘廉忠家。家庆,家珂两兄弟促膝详谈,古往今来,悲欢离合,说不完的话题,恨不得时光倒流。
原计划安排家人联谊座谈会,因故一拖再拖。
6月25日和家庆叔开启南阳寻亲之行。
在南召家人廉忠聚会,亲情甚浓。蔡山口、广阳店寻亲成效超乎想象。
在南召,廉忠兄弟特意设宴款待。亲人们相聚的感觉真的是不一样,无论年龄大小,辈分高低,无拘无束,谈笑自如。大家亲密无间,心心相印。面对家人盛情的款待,丰盛的菜肴,尽管我不能饮酒,还是止不住来了个“豪饮”。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6月26日上午和家庆叔去了蔡山口(其实是个地名不是村)的刘沟。那里有200多人,基本确定是我们的家人。
按蔡山口刘全永所言:仅凭我们家谱记载的“蔡山口”就可以确定我们是一门同宗。因为蔡山口并非村名(村名叫刘沟),如果家谱记载的是刘沟,当地就有三四个刘沟村,而记载的是蔡山口,刘沟仅此一个。
他们说的始迁祖至全永一代为七世,与家谱记载的世代基本吻合。
得此良好开局,我们信心倍增,婉拒了蔡山口家人的盛情挽留,草草的吃了碗烩面,下午去了广阳店。广阳店姓刘的不多,由于年代久远,他们基本上没有人关注和知晓始迁祖情况,在我们几乎失望的时候,也是家庆叔的坚持,最后时刻出现了希望的曙光。有一家保留有世系资料,如上面的照片。他们的始迁祖是汉杰公,我们家谱记载的是汉仕公。汉杰公“有一子哲绝”应该是失误。按他的始迁时间和我们家谱记载的汉杰公时间一致,而且遵循了第二代名字是单字且是“王字旁”的规律。第三代为五行“水”第四代按我们的已有字辈是十一世“永”字派。后面又有“殿”字辈。
七世祖刘江公后人柿沟家谱。
家庆叔看到古轵国遗址被毁,心痛万分,我们返回市区的途中,老人家亲自到文物局提建议,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为文物保护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巡按刘漪公门前的“望子台”。老夫人每天晚上站在门口这个高台上亲眼看着孩子夜读归来。
十一世祖兄弟四人的名字:永、炳、肇,都在不同的支系中使用,实质上他们是按“永”字辈取名。
由此不难看出,十四世之前并没有统一固定的字辈,但是起名仍然有着一定的规律,比如八世祖取名多数是单字,“三点水”旁。九世祖则是“王”字旁为部首的。或许是按五行取名,或许是约定俗成,这个尚需要结合阴阳五行来做出判断。
6月30日,这天也是我的生日,我们举行家庭聚会,家人们能坐到一起,我认为大家都会感到高兴。
这次同门宗亲相聚得到了所有参与者的充分肯定。浓浓的亲情让到会的所有人感到“同宗同根,一脉相承”的无比魅力。
参加聚会人员包括东轵城、城区南街、刘家庄、柿沟、韩旺、封门腰、化村(耿庄)等代表。遗憾的是南刘庄,宗庄以及温县,南召等家人因路途遥远或特殊原因未能派代表参与。
另外,也许还有因没有联系方法和无法通知到的家人。希望我们能另寻机会再次相聚,尽最大努力把所有家人联系到一起。
我们的目的
一是尽最大可能联系到失散的家人;
二是捋顺所有家人的字辈、派系关系;
三是增加东轵城亨公后人的亲情和凝聚力;
四是为后人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族亲网络;
五是为我们今后的家族活动和联谊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因此,大家基本上形成如下共识:根据所在地族亲人数多少,推荐出理事1-3人,(建议50人以下出1人,50-200人出2人,200-500人出3人,500人以上出3-5人,仅供大家参考),在外家人根据自身条件推荐人选,数目自定。组成“东轵城刘氏族亲联谊会”,由东轵城推出会长一人,本人建议家庆叔担任顾问,廉书兄任会长,不知大家意下如何?。适当时候召开全体理事会议,推选出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健全设置。研究决定今后的工作方向和任务以及活动安排。
收族联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好在现在交通发达,通讯方便,科技进步。我们将来的路还很漫长,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满意的收获。
家人们:为了我们东轵城刘氏文化传承,家族兴旺发达,世系正本清源,不留遗憾与后代。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