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通公,字泰路,生於明萬曆四年五月廿一日午時( 1576),萬曆四十三年(1615)考取庠生。通公在父親思智的教育下,才德俱進,明辨是非,志存高遠,1644年歲次甲申,明亡,清朝順治建都北京,是年七月,李德齋等聚眾數千人,舉旗反清複明,請通公入夥,遭到拒絕,于順治元年( 1644)七月十三日已時被殺害,時年六十九歲。據《青州府志》記載:“欲脅從焉,通責以大義,大罵不屈而死”。 《諸堿劉氏家譜》記载:“遭甲申土寇之變,黑贼死”,事受中通之 孫劉赬也右臂受傷,馬避禍杏,舉家南遷金陵。通公父子考中秀才,實現了家族由晨耕向士大夫的轉變,他的壯烈犧牲,堝後世留下了寶贵的精神财富。
逄戈莊劉氏始祖福公, 祖居徐州府碭山縣(邳州坊上~碭山~諸城),明代弘治年間(1488~ 1505),流落到逄戈莊,種田為生。二世恒公,三世玳公,四世思智公,庠生,五世通公,庠生,從此步入詩書繼世之門。六世祖必顯公,二十五歲中舉,五十三歲中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必顯公生有四子,長子禎,庠生;次子果,進士,曾任河間知縣,刑部四川司員外郎,江南提學道;三子棨,字韜子,號青岑,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恩賜御書“清愛堂”;四子棐,監生。六世祖必大,舉人,生有一子香。七世祖棨公,生有十子,長子縉炤,舉人,次子綋熙,舉人,三子綬烺,舉人,四子綎煜,舉人,五子統勳,進士,六子組煥,蔭生,七子維焯,進士,八子純煒,進士,九子紱焜,舉人,十子經燾,監生。八世祖統勳公,官至東閣大學士、諡文正。八世祖純煒公,官至順天府尹、誥授光祿大夫。九世祖墉公,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諡文清。九世祖壿公,官至江寧布政史。九世祖垿公,桂林知府、湖南糧儲道、中憲大夫。九世祖奎公, 著名的醫學家,名載《清史稿》。十世祖鐶之公,官至兵部、刑部、戶部尚書,諡文恭。十一世祖喜海公 ,著名的文物鑒赏家、收藏家,官至浙江布政使,護理浙江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