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周延康
自始祖至今600余年,一直没有编制族谱,欣慰的是:自1988年8月始历经数年的艰辛努力,今天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了却了族人的一份祝福和心愿。遗憾的是①清道光前:外迁南漳县、桃湖庄、石羊岗、湖广兴国州的宗亲,没能联系上,故本谱无法后续。②道光十六年(1837年)至明堂碑期间,因明堂碑只记时代,不记传承关系,致使有些宗亲无法衔接。③明堂碑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无碑文无谱系记载,致使此期间漏掉宗亲名讳较多。④从十四世振字辈始外出撑船的较多,有的落户汉_口至襄樊沿江一带城市村庄,长期与家乡联系较少,久而远之,失去联系,如二门、
三门等,只是族谱无法承述。不过有了本族谱,留给后人的这份文化遗产,知情人可以顺着这条线再做下延后续或补遗工作,以弥补本族谱的不足,使之日臻完善。
本书参考了二十五史、中国姓氏大辞典、历代职官表、中原寻根、明.万姓统谱、中国百家姓氏通鉴、辞海、清.康熙新野县志、清.乾隆新野县志。另外,还参阅了元圣裔山东周氏族谱、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等诸多姓氏专著。 族谱印刷按谱号顺序装订成册150本。族人领取要登记造册,不得损坏,倘有损者,罪坐不孝,定加追究,祠谱削其名示戒。
族谱续修以二十年为小修,五十年为大修。清代认为:三十年不修谱即为不孝,:续修家谱可保持家谱的世系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续修家谱悉依原谱,前谱所未全者,查而补之,世系体例遵前例而详复之;宗亲繁衍于今者汇而增之,讹而正之,疑者删之,以期信今而信后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承蒙我县北京大学毕业、海军中校,资深学者张成立先生,政府街清晰晰文印部郑子国经理的鼎力相助,以及云俭、荣军、玉连等诸位宗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至此,真诚地道声谢谢!
由于资料有限等诸多因素及编者学力,故虽有力求完美之愿,然常力不从心,书中详略失当、挂此漏彼,亥豕讹误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批评指正!本人深表谢意!
十八世孙延康 敬泐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