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成(水部)刘氏族谱简介
匿名
今览《安成刘氏族谱》该谱为繁体活字版印刷,旧式编排。大8开本(据说还有几卷,皆散落民间。其余多在文革中被损毁)。族谱载明最后一次修订时间,为民国9年(公元1920,农历庚申年)冬月,潜江县荷湖垸局。内容涉及竹根滩及其周边刘氏诸房头信息。族谱编纂相当精细、严谨。 初步浏览了一下,着实吃惊不小,里面包含了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信息。
首先,该谱载:自宋以来,各朝各代修、续的说明,名人的题序;从得姓源流,开基祖,开宗、分宗,鼻祖,一直排下来,至民国止。有关各个支派,树型编排,脉络清晰。
其次,族谱载明,该宗“安成刘”,确系从江西省吉安市的安成(今安福县)迁徙而来。族谱显示,祖上19孙,“简”字辈的先人,落籍潜江竹根滩新兴垸(旧属荷湖垸刘家祠堂)一带繁衍生息。并不断向整个三江及周边地区发散;分支还有周矶茭芭一支,以至监利尺八镇一支。截至如今到“谦”字辈,当属第34世孙;发展最快的一支,已衍至第38代孙“晋”字辈。
其三,族谱还表明,该宗祖上确与汉朝皇帝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族谱》序称,“(刘姓)得姓源于陶唐,传于夏商,著于秦,而大显于汉。安成初为汉长沙国属邑,景帝封子发于长沙,是为定王。定王推恩分封子苍于安成,是为思侯……陶唐炎汉圣帝贤君余泽之无穷,长沙安成藩王孽侯树植之有在”。史载,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诏诸王分封其子弟邑,长沙定王刘发的次子刘苍被封为安成侯;刘苍之子刘自当,西汉元鼎六年(116)封为安成守侯;自当生子寿光,武帝大初二年前(103),为安成守侯。安成侯自刘寿光袭侯不久昭帝元平六年(前74),便被撤销。寿光隐居今安福、寮塘谷口。三代安成侯袭爵不到百年,其后裔便为庶民。2007年5月,江西省莲花境内出土了一座汉代大型墓葬,墓室内有一枚刻有龟纽印文“安成侯印”四字的金质印章。专家们认定,墓主人应是汉高祖刘邦四代孙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苍。从而印证了上述史实。
其四,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谱序中载宋杨诚斋(杨万里)于嘉定元年戊辰七月所作的《重刊刘氏旧谱叙》。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0六)字廷秀,自号诚斋,江西吉水人有“诚斋集”。南宋时所推重的“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中,杨和陆的声名尤其大,堪与唐朝的李白和杜甫其名。
杨万里,不仅与该宗是江西老表,而且,其自传中曰:“余自绍兴间从学安成清纯刘先生八年……;先生之孙、进士维清出其所修刘氏世系图并衣冠盛事录,请序于余……”(引者注:清纯刘先生,指的就是本宗七世祖讳安世;维清,本宗九世祖讳泾俱、宋进士。皆祖上税公四世孙识下孙)。也就是说,杨氏曾经在先祖门下当过八年的学生。与祖上几代人交情甚笃,所以很热心地不止一次为刘氏族谱作序。他在《水部刘氏族谱序》、《重刊刘氏旧谱叙)中,都提到,水部刘氏属于长沙刘氏大宗,出自长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刘苍。水部刘氏开基始祖刘德言,字绍闻,原籍广平,生于唐末。五代后唐时,刘德言官任宝应县令。当时天下大乱,刘德言招集当地良家子弟,保卫家园。北宋建立后,刘德言率部归顺,受到宋朝政府的重用,历官朝散大夫、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淮运使,后改江南西路转运使,封南昌郡开国男爵。刘德言因在江南做官,始从广平南迁江西,立籍安福县四十八都小水(现寮塘乡小水)。因刘德言曾任水部员外郎,他的这支刘氏后裔就称为“水部刘氏”。刘德言后裔在安福县城建有“水部刘氏宗祠”,在小水立“水部坊”。
其五,该宗祖上人才辈出。简公落籍潜江不久,其孙、21世祖刘应钶,就中了进士,任南京刑部河南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明万历年间,皇帝老儿分别于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年十一月两次“勑命”,不仅对刘应钶本人加封;还对其父刘尔宇、母欧阳氏、妻谢氏,大加褒扬、封赏。钶卒后,葬于竹根滩仁和垸。由此看来,称“安成刘”为“名门望族”应该不为过。(转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