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喻十六条
第一条,敦孝弟以重人伦。
第二条,笃宗亲以昭雍睦。
第三条,和乡党以息争讼。
第四条,重农桑以足衣食。
第五条,尚节廉以惜财用。
第六条,隆学校以端士习。
第七条,黜异端以崇正学。
第八条,讲法律以儆愚顽。
第九条,明礼义以厚风俗。
第十条,务本业以定民志。
第十一条,训子弟以禁非为。
第十二条,息诬告以全良善。
第十三条,诫匿逃以免株连。
第十四条,完钱粮以省催科。
第十五条,联保甲以防盗贼。
第十六条,解仇忿以重身命。
上谕十六条直解
敬録
上谕十六条直解
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王之樞恭繹
第一条、敦孝弟以重人伦
以重人伦生伦把人伦说起。先提出“孝弟”两字,只为人生天地间父子兄弟实为人伦之首。所以教你们知道如何是孝弟。自父母生我此身则父母的心便无一刻不在我身上,直到成人娶妻生子,买田置屋还未放下这样恩德可是报答得尽么?你百姓们养得父母一日便是报得父母一日,替得父母一事便是报得父母一事。言语必要顺从,容貌必要恭敬,疾病不离左右,衣食随时照管。钱财与用,年老扶持,使父母安逸快乐,莫令他愁苦忧劳。父母既殁,衣衾棺椁件件尽心,哭泣哀麻事事尽礼,卜兆安厝不惑风水,以致停搁,这便叫做孝子敬父母。之下既当敬兄,节节都存个逊让。如坐则起立,行则相随,饮食让先,财产退后,举动不争,家私不占。勿听妻子言语而生嫌疑,勿因兄弟死亡而凌孤寡,这便叫做弟了。你们若不孝不悌,自己做出榜样与子弟辈看,他们也就照这样起来,后日却如何教导他。所以皇上要你们把爱亲敬长的念头时时提醒尽力去做,这人伦的事自然都敦厚起来。古人说得好,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诗曰: 子孝亲兮弟敬哥,一家和顺值钱多。
圣贤不出人伦外,留得芳名百代歌。
第二条、笃宗亲以昭雍睦
以昭雍睦如何叫做宗族,你们人家,自高曾祖考以至子孙,曾玄下及无服之支,俱是一个始祖的血脉生出。其间远近亲疏,枝叶难分,根蒂则一。所以叫做宗族有多至几千丁,有岁几百几十丁的,只因分散各所。吉凶庆吊不往来,岁时伏腊不聚会,昭穆长幼不聚列,比着异姓一样,初头看得宗族疏阔,后来致相残害甚至争强角胜,结訟成仇,皆缘不知祖宗一体。如今上谕权你们雍睦,无非要共相笃厚。如饥寒难堪则周之婚姻失时则助之,死丧无措则殡之,疾病济其药饵子弟扶其成立,逋欠代其辨纳,或力量不足代他筹画,替他排解则宗族之内互相效法外侮亦不敢相加矣。无雍和亲睦的道理豈外是哉。
诗曰: 祖宗遗下子孙身,根本由来是一人。
莫视同宗于陌路,需教族宗共相亲。
第三条、和乡党以息争讼
以息争訟如何叫做乡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在乡党同居的人不外姻娅朋侪与父执师友,相聚一处往外稠密,故叫做乡党。只因田土相连,居址相接,争强角胜,易起訟端。有家业的把贫穷侵凌,没生计的八富贵嫉姤,有勇力的把善良欺侮,无赖横徒扛帮打将,訟师因而刁唆,光棍因而攛掇。一纸人公们定要分个胜负,原被两平不肯歇手,一输一赢另行再訟,下司输了更到上司,招详过了仍谋再驳。以致小事变大,拖累不休荡产顷家好不利害。今上谕叫你们息訟的方法,莫如乡党。乡党之中有高年的党恭敬他,有德行的党尊崇他。怜悯孤幼,周济凶荒。遇富贵须谦让,遇邛困须哀矜,口舌之嫌宜释,闺门之丑勿扬,公事大家帮扶,火盗大家救护,谦谨小心宽和平顺,则风俗自然淳美争讼何由而兴。眼前无忿恨之仇子孙享安乐之福,岂不休哉。
诗曰:万贯青钱买好邻,古人乘训颇谆谆。
周旋礼貌存恭敬,从此帮扶做好人。
第四条、重农桑以足衣食
人生世上,皆知衣食二字必不可少。然衣食从何而来必由耕织。则农桑两件便是衣食之本,你们百姓,男妇大小一年自春至冬一日自早至晚,无刻不在农桑里面算计,自然一年所收可支一年,并可备凶年。妇所织可衣一人,并可被众人“饥寒”二字不得到家里来了。若游手好闲,不务本业,男不耕女不织,到了穷乏、没穿没吃,买儿粥女,那时悔之巳晚。试思以农桑为本务,不消求靠别人,不须奔波别处,自己种下田来便有饭吃,自己收下丝来便有衣穿。父母承欢,妻子团聚岂非天下至乐的事。因此上谕独以农桑为重,教你们耕田的尽力去耕,养蚕的用心去养,自然农衣足食。若懒惰偷安,必至受冻受饿。一家性命所系农桑之,不可不重如此。
诗曰:男耕女织莫蹉跎,耕织勤时衣食多。
下抚室家无困之,上输国课免催科。
第五条、尚节俭以惜财用
财为天地间至宝,原是流通的,岂有不用之理,用而不惜必易耗竭。常人之情,穿的要绮罗,要美味,住居房屋处处要光华,器用杂物件件要精美。有财时如此奢靡,到了手中空乏还要拿扯别人的银钱装自己体面,及至负欠多了拿扯不来,连不可不用的去处也没得用了,那时卖物变产业,忍饥受冻,贷借无门,向日之体面安在哉?不若遵依上谕,存厚朴以省闲费,戒虚华以尚古道,节则不过用俭,则不奢侈。日积月累,钱财自然充裕。即遇凶荒亦有预备。将见富者可长富,贫者不终贫。“节俭”二字一生受用不尽,视彼虚浮浪费者得失不较然乎!
诗曰:从来淡泊是良方,几见奢华得久长。
但使此身无冻餒,布衣蔬食也何妨。
第六条、隆学校以端士习
士之一入泮宫,便与凡民有异。平日诵读孔孟之书,即当砥砺廉隅养成德器,翼日得志立朝,庶几不负所学,即名曰:士则士行不可不敦,士品不可不立,士气不可不养,士学不可不务。今国家建立学校作育人才,资以廩餼尤以礼貌,御制训饬士子文颁示天下,又屢广乡会额特开万寿科,所以鼓舞作兴者至矣。爾诸生当各端士习,效法前贤亲师取友、勸善规过变化氣质、尺寸不踰。以不见长吏为安,以不履公庭为乐,则有司重其品格,慕其丰裁,钦其学术,望者咸生威敬,才算得是真读书人。将见士习,而学校益隆矣。
诗曰:理学从来景大儒,廉溪岳麓是良模。
敦诗说礼崇名教,立志端方品自殊。
第七条、黜異崇名教
从来圣人,而在位者是尧禹湯交圣人,不在位者是孔子。在位者有政教,不在位者有著述,縂不外教。人为臣尽忠,为子尽孝。纲常名教,明白正大,万古不朽,所以叫做正学若议论,坚僻行止诡异如书符咒水,扶鸞祷圣自号太保端公,又有白莲无为等教聚众烧香佯修善事,难不能煽惑贤智却足以诱哄愚蠢,这便叫做异端,即释道丙家难有明心见性之言,毕竟墜入虚空,哪里比的正学,今皇上治法尧舜道宗,孔子所以这一条尧你们口不道邪事,耳不听邪言,见了异端共相屏绝,使他不能猖狂,要你们存着孝弟忠信,守着礼仪廉耻,凡事正学崇奉必专,昔孔圣有言攻乎异端斯害也矣,尔等不戒哉。
诗曰:积善之家福自随,何须谄媚尚巫师。
速排异端尊周礼,切勿愚迷让祸基。
第八条、讲法律以敬愚须
从来愚须的人,哪晓得法律必要讲明白方知道利害,如何叫做法,是朝廷设立的国法,要人依此做去,守法的雖系小民,亦无可加之刑,犯法的就是公卿,亦无幸免之罪,按情定拟,犯某法用某律皆一定而不可易,其间条款极多,一时不能盡讲,今把一个极省便的事極容易的事几句话说与你们听,你们记着便叫做得一个好人就是。
上谕十六条尧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笃宗族和乡党爱惜财用,严禁非为,莫拖欠钱粮,莫诬告良善,崇学校屏异端,切勿犯窝逃,必要明礼让解释仇忿,各务本业,记着这几句话,一生自不至犯法,豈不是个好人你们甚莫作寻常言语过耳,便忘则庶幾矣。
诗曰:制法原非为杀人,頒行成式敬愚民。
若能朝夕殷勤讲,自使奸顽志气纯。
第九条、明礼让以厚风俗
大凡地方习气,各处原自不同,有好的,有不好的,相沿而不可解移,如风之动物为他所拘。故俗上加一风字,叫做风俗。看来风俗好的皆由于知礼让,不好的皆由于不知礼让。所谓让者礼之实也。随在皆有一种遜让,真意流贯其间,故事皆有礼。若不礼让,凡事只图自已便宜,不管他人利害,甚至骨肉相殘,亲戚相伤,横暴无所的只习气,若此风俗何由醇厚。今皇上颁示此条,要你们晓得贵賤尊卑、纪纲法度须想到,我无礼于人亦无礼于我,我不肯让人亦不肯让我。只要自处以礼,凡事宁可让人,依此奉行,自然有一团和气,著见于晋接往来之交而澆漓之风,薄悪之俗,不觉其潛消矣,豈非能明礼让之效乎。
诗曰:名分尊卑不可踰,立身行巳要谦虚。
能明礼意相推让,风俗自成仁厚区。
第十条、務本业以定民志
凡人心之所向叫做志。一生好歹都从志上生出,但立志,得定不差路头,实从务本业得来。如土、农、工、商各职一事,以为安身立之原。为士的以读书为本业;为农的以耕田为本业。推之医卜星相以至肩挑歩担之流,靠着穿衣吃飯亦是他的本业,若丢却本业不务,今日做这样,明日做那样,朝更夕改,有始无终。後曰簸弄虚礼,西竄東逃,伤风败俗,直到没结果的地位,皆因志向偏邪,脚跟不定以致此也。如今上谕劝你们立定主意,把自己本业做去尽可以资衣食养父田,畜妻子胸中多少快乐魂梦也得安穏,豈非务本业的便宜也哉。
诗曰:劝尔须将生理谋,莫从分外去营求。
四民定志无偏向,自致荣华不用忧。
第十一条、训子弟以禁非为
凡人家子弟贤愚不同。年小之时最是要紧,学好也容易,学歹也容易总在父兄预为防闲叮咛训诫。若父兄是读书明理的,平日常把圣贤的道理细讲于子弟听,若不曾读书的,须延明师長者将本等的事情逐一训诲,使之知惧、知怕,一毫不敢胡为,这便是好父兄。若溺爱姑息,仼其性情逞其作为即有良师督责反内外护短,替他遮饰支吾,或見他聪明逢人夸奨,或因他性傲忍耐不管,陥得他后来稂不稂,莠不莠,一事无成,这就是歹父兄。所以上谕提出这一条你们人家有子弟就如有了田一般,田不种就荒了,子弟不教就坏了。大家子弟流于游荡嬉戏,博弈嫖赌之类,小家子弟入于辱身贱行,酗酒放泼之类,少小時不教训,后来暴戾凶狼,即父兄知覚亦无可奈何。巽子弟当知严之于早,朝夕提命,常時指摘又能以已身为榜样,那非理的事自不敢为,不待禁而自禁矣。
诗曰:孩提性情易推栘,溺爱安能有好儿。
教训谆谆无懈怠,庶几日后免非为。
第十二条、息诬告以全良善
从来告状是不得已的事,必万分冤屈不能伸雪,才去惊动官府,若全无影响的事,豈可揑词诬告,枉害善良。只因有一班奸恶习徒光棍讼师,凭空设谋,无中生有,竟把善良的害得七巅八倒甚至陷成大罪,贻累多人。此辈竟将诬告算一种生计了,豈知诬告的事纵哄得官府準,也不能瞒得官府审纵溷过一层衙门也溷不得丙层衙门。一旦审出真慎仍旧自害,亦又何益。且将人比己,总是一般。若别人诬告我,一状使我有囗难分到了受刑问罪,顷家蕩产,找心上也是痛恨。即此反观,便知找诬告害人,他也如此,何苦丧这良心,结这仇怨。所以皇上谕你们,快把诬告的伎俩作速息了,永绝刁风,保全善类。庶人人各安本分,家家共享大平。
诗曰:止讼应知是善人,忠信逆耳莫相嗔。
扛帮挑激非相爱,息事方能种福因。
第十三条、戒窝逃以免株连
从来窝逃之律与盗贼一般,若犯了此罪,不止正犯一人,连家产都要没籍,妻、子都要流徙,左石户长都要牵连受过,如扰树木一般,把无数枝叶都带起来,所以叫做株连。今皇上谕你们,一切面生可疑,来历不明之人,务须首告杜绝祸端,至于僧房道院,饭店酒楼娼妇,赌场挨次稽查,加意革逐,保甲留心防察,倘有積棍立行禀逐,纵系亲戚,切勿徇隐。如此实心屏绝则窝的既不肯窝,逃的沒处逃,不特自已,身家可保,即同里邻舍亦免连累。尔等当知法度森严,仔细防闲免致害已并害人也。
诗曰:窝隐逃人罪不轻,一家受累九家倾。
务要纠察经官府,莫恋亲情惹祸因。
第十四条、完钱粮以省催科
你们百姓有了田地就有了钱桹,此是国家正供,小民应该还纳的。朝廷责令有司收,四月完半,九月全完原有定限。无如一种顽梗之徒偏要拖欠,连累官府。有司怕革职罚俸,催科也是不得以的。你们若肯依限完纳,免得许多烦恼。假如欠下时即临,逼要出杖钱,藏拿要出差钱,经承买限要出贿钱。用了一倍,正供那时越欠越重,就是剜肉也补不得疮了。况今皇上爱民之心千古所少,天下钱桹不时蠲免。尔等受恩莫报,如何还不急公早输,与其受枷受责少不得分厘,孰若不比不追,依限完纳,催科既省,有司落得做好官府,你们落得做好百姓。切须自勉,毋得因循。
诗曰:急公奉上是良民,万事先当办课程。
依限全完拘糸免,无忧无虑似仙人。
第十五条、联保甲以弭盗贼
大凡盗贼窝发,虽是奸宄肆虚,也由地方人心不齐防范了疏虞。平曰名为同甲共保,有事各人全不相关。所以上谕说起联保一条。如何叫做保甲,十家为甲,十甲为保。同甲共保中贫富不同,贤愚各别。故此叫你们联络,不使涣散的话,果能联其心志使相孚信,联其情谊使相亲厚,联其膂力使相救援。甲內如有匪类之人,即齐心首告,协力逐出,地方既无藏贼之处,自无被盗之家。纵地方盗要来攻劫,知我人心齐防察严,棚栏牢,器械整,便息了他的念头。如此保甲联络方是弭盗的良法,既使盗贼敛戢,不但家家快乐,安枕无忧,并可外户不闭,地方得从清靜,官府亦少烦恼,则上安而下全矣。
诗曰:弭盗先宜清盗根,急联保甲卫乡中。
非惟御贼多帮手,且使奸邪无处屯。
第十六条、解仇忿以重身命
凡人各有身命, 谁不知道爱惜. 其所以蘧肯丧身, 亡命者皆因仇忿二字而起, 或结怨于平曰, 或觸怨于临时, 不能含忍就不顾性命, 寻着自尽, 哪里有不共载天, 枕戈泣血的仇, 不过一时怒气怀恨不休, 原叫做忿不算是仇, 就是真仇, 其中有该报的, 亦有不该报的. 若是那忿, 全不该提起了, 何苦把这条性命看做轻易的事, 致令妻拏流落他乡邻里, 牵質公庭, 毀伤父母遗体,暴弃自己骸骨留於傍人,传为笑话,豈是良谋。不若将仇忿看得没要紧,人欺侮我退让;人傲慢我谦恭;人使气我平心勿听旁人交搆,勿听左右刁唆。老成调处之说必当遵从。乡里息争之言不可違抝,那報復不平之念自必消除,则仇忿既解而身命可保全矣。
诗曰:怨毒于人不自由,寃寃相报几时休。
忘身丧命非为勇,唾面自干豈是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