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荣录
刘
恩荣录小引
我十户刘氏,自富道公迁来永兴已近千年。按族谱记载,代有伟人。尤其可称颂的是宗琳公和刘润公,为救宜章和资兴之灾,捐谷、捐米,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同时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这是我族莫大之光荣。宗琳公和刘润公的事迹,历届永兴县志中都有记载。而且是将圣旨放在县志的《宸翰》一章中。本次增修族谱。特将宗琳公捐谷圣旨和刘润公的捐米文凭,置于《恩荣录》巻中。
自宗琳公和刘润公之后,我族人文蔚起,层出不穷。有为官而显赫者,有为士而卓犖者。旧谱专列名位一章,以记我族中功名显赫、仁宦通达的盛况。现仍录于《名位》一巻于后,以彰显我族之光。 宗琳公赈饥勅
明正统八年二月二十日
国家施仁,养民为首。尔能出谷一千一十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勅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泛差徭三年,尚允蹈忠厚表励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欽哉,故勅。
十一修族谱注:明英宗正统七年壬戌,即公元1442年,郴州宜章县遭灾,灾民无数,哀鸿遍野。当时朝廷无力救济,于是号召富民捐谷,对宜章进行救灾。宗琳公响应朝廷的号召,捐谷1010担。1443年,即明正统八年,英宗下了这道圣旨,对宗琳公的义行给表彰。获建坊“旌表义门”此事在明《万历郴州志》中就有记载。永兴县历年的县志中《宸翰》巻中有这道圣旨的全文。
第二年,宗琳公奉旨到京,上朝谢恩。回乡之前,在京做官的郴州同乡设宴送行,于是乎有《送刘公宗琳诣阙谢恩还乡序》一文。此文收录本族谱的《艺文志》中。 承事郎刘润公赈饥济文凭
明天顺四年十月十九日,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民患等事,承户部(湖字四百九十八号)勘合,开该湖广布政司等衙门,右布政使任等,奉所属长沙等府州县各处饥荒,将救济民患,措置边储事理会,本奏奉钦依该部知道,续该本部奏请勅一道,赍付右副都御史白,不妨原理事务巡抚,湖广地方赈济饥民及奉旨,官舍军民人等纳米的与他七品以下散官钦此。
除外,据刘润纳米四百石,获有永字三八十号通关,赍送到司,呈钦差、赞理军务、巡抚湖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白,照例授以正七品散官承事郎,以荣终身。今给填吏字二百三十二号文凭执照,须至出给者,右给付本官,准此。
十一修族谱注:明天顺四年庚辰,即公元1460年。郴州之资兴(明时叫兴宁县)受灾,刘润公为救灾捐米400担。以解民之倒悬,活人无数。因而受朝廷恩封为七品承事郎官,并允许在祖 厅前树一屏风,以肃观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