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献

新郑靳氏

2018/5/2 7:56:40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靳晓东 浏览次数: 812
新郑靳族由来己久。据历史资料记載,继靳尚老祖在公元前314年受封于湖南靳江流域得姓以后,靳氏族人迅速壮大发展。公元前31I年秋季,靳尚在出使秦国归国途中,被张旄杀害之后,楚国走向衰败,他的后代还在楚国的各个池方继续为国效力。楚顷襄王荒淫无度,国都几度变迁,疆域逐渐缩小,直至灭亡。靳尚后代早就流落到中原各池,他的孙子靳黈就出生在韓国的都城新郑,长大后成为一名将軍,镇守韩国的上党郡,忠心耿耿,他的后人流落在上党和中原一带繁衍。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八年,新郑靳俊考中贡生,被朝庭委任为常州推官。明嘉靖年间,重修少典祠时,新郑靳氏多人为此捐款,可見当時靳氏族人之众。清朝初年,由于战乱新郑县衙被毁,清庭借用西街路南靳家大院前两进作为县衙多年,当時靳氏为新郑四大家族之一。
靳家寨修建于明崇祯十四年(I641),当時时局动荡,靳於中在密县号召建寨,靠人挑小車推,阖族出动,历时冬春将寨建成,与密县靳家寨东西遥相互应,以避匪乱,保护族人。
民国三十四年春(1935)新郑靳氏放人为纪念老祖功德,商议修建祠堂,在选址上彼费周折。
原来选在北靳楼靳大玉的一块地,二亩四分,风水极佳。但他说不让佔,由族长靳金长和副族长靳金玉等人与他协商,阖族给他四亩八分地兑换也不行,无奈又到靳庄选址。在靳庄西北选中一块地,风水也好,但因北边是高姓祠堂,北为上,所以又选在靳家寨内,此地更佳。
祠堂资金由北靳楼,靳庄,靳沟(含南靳楼)共同兑资,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上旬动工,历時近两个月建成,自此,阖族修谱和重大事情,均在祠堂商定。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