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之初,宇宙洪荒,穴居山野,皮草为裳,茹毛饮血,群列度长。迨至三皇,五帝明昌,河图洛书,伏羲承赏,易经问世,知识渊洋。女娲补天,婚姻始创。神农明耕,五谷麻桑。本草纲目,源远流长。龙鸟火旺,炎帝尊当。神农之弟,轩辕贤强,其孙颛顼,赐氏高阳。高阳之侄,喾帝继昌。称氏高辛,其子尧王,择贤传位,舜帝继掌。古伟先杰,土德厚长。土色为黄,黄帝号响。炎黄子孙,始出史章。尧孙永和,舜封留疆。刘氏家族,尧帝传昌。
帝尧乃五帝之四,公元前二二四〇年生于伊祁山,名放勋。二二五八年继皇帝位,在位一百年,于二三五七年崩,寿百十八岁。帝与散伊氏女皇生九男,长子监明公早瘁,其子永和得舜帝封于留国,以地为氏始得刘裔。累公生而有文在手,曰刘累。事夏孔甲,擅长豢龙,赐御龙氏。龙为万兽之王,系帝王之象征,今有言曰,神华后裔,为龙之传人。吾刘氏不惟即此,尤为驯服者,驾驭者,乃王中之王矣。迄今,仍以御龙精神为尚。古沛城汉高祖,邦公为帝尧七十五代之后裔。以布衣,提三尺剑,剪暴秦,灭逆楚,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功盖千秋。持汉室,二十四帝,四百二十六年。汉末备公屯兵小沛,称帝于蜀,五十余年。嗣后裕公于南朝建宋,知远公建后汉,龑公建南汉,代有诸刘延政祚一百五十余年。刘氏执政期先后达六百余载,刘氏之勋业可谓盛矣。自汉迄今,中国主题,有神华大汉之称,汉民族、汉文化、汉字、汉语等,皆以此论称。此即王者风范,吾刘氏实可谓傲世而立焉。
国之有史,家之有乘,谓家国之道也。礼乐纲纪,为国之道。宗法谱系,为家之道。国无国之道而后国乱;家无家之道而后家紊。故家国有道,人当有祖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报本追远,例为尊祖敬宗。续修谱牒为其表彰,而树碑立传,卡在其中矣。君不见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令人深思乎。
刘氏为世界之四,普居神华大陆者,八千余万;侨居海外者,五千五百余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八年,刘氏宗亲联谊会在马来西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中华刘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江苏沛县成立。使国内外刘氏宗亲研修族谱大有进展。大显祖邦公缔造汉王朝,以御龙精神为尚,发扬光大王者风范,尊为一世先祖,迄今两千余载,嗣传七十五世。五十一世祖光公,膝前三男,长承,次启,三续,于元代由祖居沛城迁至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而居焉。传至五十三世祖发吉公,于洪武二年同其昆仲十八人,奉旨迁于山东各地。惟知始迁祖兄弟六人,落居条河两岸。发吉公定居霁丘山西麓刘坑。嗣传六十世,徙居凤凰山南麓,取吉意命村名“凤凰集”,喻凤凰集栖之地,今为凤山村。洁白公,定居梁山南三十里韩家楼。猷公定居梁山西四十里刘老家。沛公定居梁山西南三十里寿邑刘庄。泉公定居郓城东八里庄。渊公落居郓城北十里草庙村。仅以此志,待续其余。
吾族自晋迁鲁六百三十五载,认祖归宗宿愿已久。考谱之记载,为邦公后裔,乃邦公长子齐悼惠王肥公系下,堂号“藜照堂”。实感欣兴至极矣。万众后裔仍以御龙精神为尚,悉心发扬光大王者风范。历代俊贤不乏其人,为人臣者,鞠躬尽瘁;为人子者,慎终追远。吾族上溯三皇五帝,下逮继世,宗召穆明。名刻碑石,启迪后昆,万古流芳,永垂不朽云尔
诗赞:
盘古迄今宗史远,勋功伟业盛悠长。
更喜高祖兴圣汉,王者风范典红光。
大风雄声彻中外,后昆多系才栋梁。
花开九州并四海,御龙精神永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