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按本祠为宗臣公之专祠,其世系则以累公为始祖。然水源木本再远,溯至上古则自陶唐氏,后有刘累氏乃帝尧裔孙也。第大夫不得祖诸侯,庶人不得祖天子,义在古也。至宗臣公由进士出身,有功勋於唐,以附马官而拜金紫光禄大夫,大司农、兼侍讲学士、上柱国等职。后出守虔化郡,功勋大著。德配曾氏,敕封永安一品夫人,元配李氏早卒,后敕封懿德一品夫人,合葬祠畔之马迹营,左右有天乙太乙两山相拱,洵名地也。先年有外姓出而告争,讼之於朝,后得直,奉敕以铁墓为表志,以后无人侵犯。该处山场自民国十九年后,兵扰宁都、安福,离县城四十里亦被破坏,祠宇墙垣以及寝室均被毁损,即铁墓之左右砂首被外姓偷葬者亦不少。族绅汤臣、南生、远昌等。目睹心伤,佥云本祠自乾隆年间肇建以来,已有百余年矣,回溯建造费用,除收支各州县祖牌钱外,并未书有乐助,当时谋议特修牌谱,乃得稍沾余润以竣其事,其盛举也。及至光绪二十八年,族绅东生、孝廉,邀集同宗斯安、慕侨、配乾等出力捐赀,以持牌、屏牌分别捐输。集腋成裘,乃得置买田租,添置地基。隔年举行春祭,敦睦一堂,遐尔均称刘氏有后也。曾几何时,祠宇之颓败竟至于此,由是迭开族议,以本祠子孙散居闽、粤、皖、赣各省者无处之。今兵乱之后,经济尤艰,欲谋修复,非扩充祠宇无以获敬宗,收族之效。乃分头敦劝,不数月已获集成牌款二千数百余元,兴工修葺,庙貌一新,祠前左地亦购来为祠效用,铁墓左右被人偷葬者,亦各迁移。兴祭之日,衣冠济济,远近来观者数千人,濂参政归来,躬与其盛。休哉何其荣耶!虽此次之修祠,米珠薪桂,用费浩繁,原有牌金有限,新添牌金无几,统盘计算尚有入不敷出之虞,况牌谱未告竣,祠务尤难塞责。今应遵依前例,按谱发牌为原则,诚愿互相踊跃,照谱缴价,以全尊祖敬宗之雅。是为序。
于都裔孙 刘濂 敬撰
民 国 二 十 七 年 月 日
(由宁都裔孙 步梯 辑录)
附注:据《于都县志》(1991年版)记载,刘濂先生,世居于都县城,生于1877年,逝于194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京国民政府巡抚、国会议员等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