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家百姓
家谱面目
时间: 2015-09-30 10:19:04 所属分类: 百家百姓 作者: ww
       1、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2、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演变而来。
       先秦有《周官》、《世本》流传,秦汉后,相继出现《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世族间婚姻和仕宦主要依据,发展迅速;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于民间,遍及各家族,家家有家谱、户户有家乘,且一修再修。每修谱,即成为同姓同族人之大事。但因史料缺乏,至今未知第一部家谱的模样、修撰朝代及官修或私修? 
       3、家谱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世系图,从中可知谱中人世系所承,所属年代及其脉络一目了然;二是家谱正文,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文字简捷,长者几十字,短者仅二三字,实为人物小传,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为附录,对研究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文化等都有较大价值。 
       4、家谱是记载本宗族和事迹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迄今对存世的中国谱牒数量尚缺完整统计,谱牒目录远非历代遗存的全部,不少藏书单位和个人收藏的大量家谱未能收入。 
       据悉,上海图书馆现存1949年前的家谱计11700种,近10万册;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中国家谱目录》于1992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录姓氏251个,收录家谱2565部;1995年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的《中华族谱集成》是上世纪90年代族谱整理出版的集中代表;1997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总共收录家谱条目14719条;此后,《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11700种)和《浙江家谱总目提要》(12000余种)于2000年相继发行。 
       家谱究竟有多大数量,至今还没有人作出确切统计。谱牒作为生活轨迹的记录,仍有不少被保存了下来。至于散落在民间的谱牒,无疑还有更大的数量。 
       5、家谱不仅是一种文体,也包含着我国古代严格的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 家谱是为巩固和纯化宗族而出现的。除对一些礼法族规作规定外,主要是对人名作了规定。家族里每个人都被确定了行辈关系,就象金字塔被确定在宗族“金字塔”中的层次,确定了尊卑关系,从而把整个宗族团结成为一个壁垒森严的整体。外人要想进入宗族是很困难的,因为家谱里没有他。而家族里哪个犯了大错,家族能够给他最大惩罚莫过于开除家谱了,那等于不再承认他是家族的一员,死后也进不了家族的坟地,成了孤魂野鬼,古人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 
       6、家谱对于命名的规定主要是行辈字派,也是它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 
       行辈字派在进入家谱前发展了很长时间。作用是巩固宗族姓名范畴内的姓。姓是部落的名称,每个人用同一个姓,表示都是此家族里的人。后来种族繁衍、人口扩大,家族越分越多,又出现了氏,氏是姓下面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门阀制度兴起,社会中很讲门第观念和家族出身,这时人们就考虑用名字来表示行辈。 
       首先,表示行辈,尤其表示排行。常用表示排行的字有长、次、幼、少、元等,同先秦时期在名中表示排行的字孟、伯、仲、叔、季等作用一样,且一般在字中第一个字。长、元即排行第一,为长子,如晋朝王悦字长豫、桓温字元子、汉司马相如字长卿、徐庶字元直等;次,次子之意,排行第二,如东汉祭肜字次孙;幼和稚为小儿子之意,排行最末,如东吴孙坚字文台,其幼弟孙静字幼台,东晋葛洪字稚川,三国蜀马谡字幼常等;少,为弟之意,如东汉许荆上有兄长,字少张。魏晋以后,人们逐渐把表示行辈的字从字转向名,这就是现在的家谱中一般的行辈字派了。唐杜甫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宗文、宗武,宋三苏中苏轼与苏辙是兄弟。他们也代表了行辈字派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明”字,另一辈都用“德”字等。孔氏家族的行辈字派从思晦开始,他规定下一辈均用“克”字。再往下各辈依次在名中用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详、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等。现在在台湾的孔德成先生是孔子的77代孙。 
       行辈字派一般都由家族中某位名人制订,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写成诗。如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湖北《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行辈字派有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也有用在后一个字的,前一种居多。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族长(有的族由修谱理事会集体研究)再次将其延长。如:湖南蓝山《长平郡彭氏族谱》字辈增补就是1997年集体研究的结果。 

       这种行辈字派对人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使双字名增多,这种行辈字派只能起双字名。但其中一个字属于行辈字派,族内同辈人都用这个字,且社会上可入行库字派的字并不很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字名,只是带有家族标志的单字名。所以行辈字派又往往会造成文意不通的名字和冷字僻名,这是由于宗谱既强调行辈关系,就十分重视名讳,不允许出现重名。

       另一种行辈字派是用人名用字的偏旁作出规定。像《红楼梦》里贾家第二代都用“亻”旁,第三代都用“夂”旁,第四代都用“王”旁,第五代都用“艹”旁,如贾代善--贾敬--贾珍--贾蓉,这种行辈字派的选择用字范围似乎更宽泛一些,但是一代一代用下来,为数有限的偏旁也就所剩不多了,而有一些偏旁仍旧是字少或意差,如“犭”旁。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