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献

千里寻根问祖 共牵黔渝宗亲情

2017/10/9 16:42:53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刘朝强 编发:刘天超 浏览次数: 2297

千里寻根问祖 共牵黔渝宗亲情

——记国庆佳节始祖春公故里行

2017年10月1日上午7时许。天际大白,晨晖尚未洒落初秋大地。尚未消逝的些许星辰预示着新的一天又是好天气。家族理事会前往重庆彭水寻根问祖代表团枕戈待旦,只待前往始祖迁出地——彭水县。出行计划,早在多日之前就由家谱三修主编刘朝强在家族微信群中发布。按照预定方案,家族理事会理事长刘朝平带队,理事会成员刘汉乾、刘汉琦、刘汉广、刘汉烈、刘朝兵、刘朝强、刘之航八人分乘两车分别从鸭溪和马家湾出发。出发前一日,通过彭水县刘均宗亲,了解到重庆市黔江刘氏文化研究会将在黔江南站欢迎我们的到来。吃罢早餐,带上为渝地刘氏宗亲准备的礼品——鸭溪窖酒,踏上了近五个小时近500公里的寻根之旅。到德江县境内,得知黔江刘氏文化研究会的宗亲们已经在黔江南站迎候我们的到来。激动之余,不免对本次始祖春公故里行多了几分期待。

中午12时13分,随着滚滚车流,我们一行抵达黔江南站。与早已等候多时的黔江刘氏文化研究会刘天超、刘远华、刘秀全、刘中学、刘绍元、刘均等宗亲相见,一阵寒暄和相互介绍后,在他们的热情接待下,我们一同前往黔江老城区刘氏族人经营的国庆鸡杂就餐。美味的佳肴、浓浓的刘氏族情将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吃罢中餐,未作丝毫休息,在刘天超、刘远华、刘秀全、刘中学等宗亲的陪同下,我们前往新华乡纸房溪祭拜刘滚将军墓。穿过蜿蜒盘曲的山间公路,远离了城区的喧嚣,在一片钟灵毓秀、物宝天华的风水宝地上,我们见到了刘滚将军墓。恢弘的将军墓,彰显了我刘氏的端庄大气,墓碑上的铭文记载了几百年前的家国往事。刘天超、刘秀全、刘中学宗亲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刘滚将军的生平往事和黔江、彭水一带刘滚将军裔孙分布情况。祭毕刘滚将军墓,我们参观刘滚将军老宅屋基。几百年的岁月过去,屋基上的老宅早已不复存在,但平整而宽阔的宅基地无不显示着几百年前老宅的恢弘大气。下午五时,我们返回黔江老城区。

华灯初上,下午时分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已然下起沥沥小雨。黔江刘氏宗亲早已在刘秀全宗亲创办的鑫轩养生汤食府设下晚宴为我们接风洗尘。晚宴前,我们互留电话,黔江刘氏文化研究会刘天超常务会长与我们畅谈收获与感受,并向我们介绍黔江刘氏文化研究会的发展状况和运行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向黔江宗亲馈赠了礼品后,晚宴正式开始。品尝着黔江的美食,喝着茅台的美酒,黔江刘氏宗亲一句“欢迎回家”,感动了我们。417年前,始祖刘春公离开了这片桑梓地,当时他肯定还想着能够回到襁褓之地看看。417年后,他的子孙总算踏上这片土地为他完成了回家的心愿!黔渝一家亲,400多年前我们是一家,400多年后我们回到了家。晚宴间,我们共叙衷肠,同诉荣辱。席间,刘天超、刘秀全宗亲为我们讲述了黔江刘氏文化研究会发动黔江刘氏力量为遭遇横祸的宗亲募捐三十三万元的事例,令我们动容,也让我们体会到成立宗亲组织的重要性。抱团取暖、通舟共济、摒弃成见、共同发展,壮大我刘氏家族是我们创建刘氏宗亲组织的宗旨。晚宴进行中途,远在西北出差的黔江刘氏文化研究会刘朝勇会长致电慰问,并在电话中敬我们一杯。同时,重庆市刘氏总会刘万平会长也向我们表示慰问。晚宴结束后,在黔江刘氏文化研究会的安排下,我们下榻刘氏海之韵商务宾馆住宿。在宾馆内,刘天超会长带来了《彭水县志》、《彭水刘氏源流》、《刘氏家谱》等珍贵典籍供我们查阅寻根信息。翻阅间,我们共同探讨刘氏家谱编撰工作。

翌日,在刘氏族人创办的面馆吃罢早餐。刘天超会长等陪同我们前往彭水拜谒刘应启将军八角坟。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拜谒了刘应启将军(刘滚将军之侄)墓茔,又向一山之隔的彭水县走马乡进发,也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古盐井里茶园头一带出发。到了古盐井里茶园头一带的走马乡街上,远处的山云雾缭绕,无疑在讲述此地的人杰地灵。在黔江区走马分会的安排下,我们在走马乡政府会议室内,与彭水县走马乡各支系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寻找祖源。会前据《彭水刘氏源流》主编刘汉奎宗长介绍,盐井里茶园头应指今彭水县走马岭西门盖、双河坝、茶园盖、走马岭场一带。

经了解,祖源在古盐井里,有四百年以上历史的支系共有三支,这恰好与我们有共同之处。在会上,家谱主编刘朝强介绍了本宗情况,刘朝平理事长代表我们发言。下午两时。在走马乡刘氏族人创办的餐馆吃罢午饭。我们到走马乡枣树坪(同属茶园头一带)刘氏坟山查堪。一座建于明天启三年的刘氏坟墓尤为恢弘,四周遍布众多刘氏坟茔,年代多在清朝年间。查堪完枣树坪刘氏坟山后,我们在郁江边上参观了郁江古镇的古盐井。这个因井盐而兴旺的千年古镇,是黔驴技穷的发源地,也是盐井里得名的原因。光阴荏苒,古盐井已经废弃,油绿的菜叶子迸发出勃勃生机,郁江的水深绿得不见底。四百多年前,或许我们的始祖在此意气勃发、踌躇满志,亦或许从这出发前往播州大地!

在郁江边上,我们告别了刘天超、刘秀全、刘中学、刘芳等宗亲,带着感动和收获开始了返程之旅。

此次始祖春公故里行,我们收获颇多,远超预期。其一,黔江区刘氏文化研究会值得我们学习;其二,黔江区刘氏文化研究会的运行机制,如议事厅、决策层、会员会费制度、帮扶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三,黔江区刘氏宗亲会跨支系的发展模式,给我们成立地区宗亲会提供了模式借鉴;其四,根据黔江区刘氏宗亲会提供的《彭水县志》,我们可以看到在明万历年间,彭水县改八里为七里,其中就有盐井里。康熙中期后,因土田荒废、人口稀少,并七里为二里,即仁里、厚里。这就更加印证了始祖春公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入播的事实。其五,春公入播前的家族可能属于显赫之家,与黔江彭水一带的将门显赫之后或有亲缘关系。黔江的宗亲多次提到应天子、按察使之后、武将世家的关键字眼。因应天子之意,宗族字派多有应字辈(《彭水刘氏源流》可看出)。且据我宗字派“世应国生玉,贤源川照金”之义,始祖前的大家族世代应国家(天子)的号令,才熠熠生辉,祖先来源四川到这里领照为业。我们可看出,始祖入播之前,家族应当是一个显赫之家,尤其携家眷到绥阳望草落籍,且故后修建坟墓的规模可以看出。而且估计可能与黔江按察使之后、将门之家有亲缘联系。最巧合的是我们支系的应字辈与刘滚将军后人的应字辈属于同一年代,不排除春公在制定字派时故意为之的可能。据史料记载,元、明两代在彭水实行‘赶苗’,使彭水人口锐减,甚至连人口集中的鹿角镇、苦竹镇,都‘无居民’了。明代,又从江西、湖北等地大量移民来彭水,被称为‘湖广填四川’。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彭水、黔江2县有3944户、15189人,彭水当在2千户左右。至明天顺初年(约1457)时,彭水县仅有880户了。时四川全境与彭水的情况大致相同,朝廷便采用了大量移民入川的办法。据不完全统计,成化到万历年间,外迁入彭的就有16家。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使彭水等县人口有所回升,到万历时彭水县有能力承担赋役的男子就达到2966人。彭水在明代先后隶属于重庆府、涪州,朝廷在县境内置彭水县巡检司,巡检田氏为土家族,第1任土巡检田惟载。据《土官底簿•卷下•重庆府信宁巡检司巡检》记:“田惟载,思南民籍,明代时授怀远将军。洪武四年(1371)六月,大军平属[蜀],田惟载赴京朝觐。”说明这首任土巡检,就是在“赶苗拓业”行动中落户于彭水的。这其中可以说明,我们所说的应天子之意,可能是在赶苗拓业中应朝廷之意落籍于彭水,而且由于在拓业中作为官宦将门之家才传承下来。

 

 

 

 

 

 

附:图片


黔江南站与黔江刘氏宗亲见面

WZEN0136

祭拜刘滚将军墓

 

DHWG3494

刘滚将军墓前合影留念

IMG_3588

鑫轩养生汤府共进晚宴

YEGS0627

冒雨拜谒刘应启将军八角坟

IMG_3636

彭水县走马乡政府会议室与当地宗亲座谈

FAGU1253

走马乡政府前与宗亲合影留念

EBOX5804

我支系此行八人在走马乡政府前合影留念

后左起:刘汉广、刘汉琦、刘汉烈、刘汉乾;下左起:刘之航、刘朝强、刘朝兵、刘朝平

IMG_3635

走马乡风光

IMG_3696

明天启年间的刘氏生基坟

 

IMG_3715

郁山镇古盐井遗址

 

 

 

 

 

 

 

 

                               作者:刘之航,春公十五代裔孙。1988年生于遵义鸭溪。2010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1年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2011年7月,被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CCCLE)聘为公益法律服务志愿者项目(二期)志愿者。该项目由美国福特基金会、美国公益法研究所(PILI)出资成立,由清华大学法学院陈建民教授组织实施,项目服务机构为银川市西夏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2012年12月,在香港参加了香港大学法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公益法的理论与实务”研修班,与香港、台湾、美国、西班牙、乌克兰等地的律师同行进行了业务交流学习。2014年4月, CCCLE项目服务期结束后,回贵阳执业。现为贵州鼎尊律师事务专职律师。目前,定居于贵阳市。

 

 

七绝 · 赴渝寻根问祖三首

寻根问祖到黔江,满目葱茏入画廊。

春公遗踪何处是,龙溪山水两茫茫。

黔江遵义千里程,寻根溯源百年行。

同行八人余独醉,只因满樽刘氏情。

万历春公平播杨,飘飘落叶在他乡。

归宗认祖桑梓地,犹恨当年战祸长。

 

 

 

作者:刘朝强,刘氏家谱三修主编,春公十四代裔孙。1975年生于遵义鸭溪。1995年任教,本科学历。《鸭溪镇志》主要撰稿人,曾在白龙小学、白龙中学、鸭溪镇中学、同心小学任教,任中学语文教师十余载。2015年参修《鸭溪镇志》,始着意家族历史文化研究,家谱纂修主张立论有据,无一字无来历,宁可存疑,勿妄下断,反对以演义冒充历史。现为播州区文史学会会员、播州区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家族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

明代彭水县盐井里茶园头迁贵州遵义刘春支系

 

该支系入遵始祖刘春,生于明隆庆五年(1571)二月十八日午时,原籍四川彭水县盐井里茶园头,殁于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一日午时。妣吴氏,生于万历二年(1574)正月初四酉时,原籍彭水县盐井里茶园头,殁于崇祯七年(1634)四月初六日酉时。据《彭水刘氏源流》主编刘汉奎介绍,盐井里茶园头应指今彭水县走马岭西门盖、双河坝、茶园盖、走马岭场一带。

万历年间,播州(遵义古称)杨氏土司政权第二十九代统治者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万历二十八年(1600),平播战争爆发,总督李化龙分兵八路,川兵分四路,是年三月刘春随总兵马孔英部从南川入播征伐,战后留守屯居四川布政使司遵义军民府绥阳县旺草里(今旺草镇,时为绥阳县治所在地),遂为该支系入遵开基始祖。

刘春单传一子刘世高,明末世乱,为避战祸,于崇祯十年(1637)至崇祯十六年(1643)之间由绥阳旺草迁今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庙林村水坝落业。刘世高传二子,长刘应举,次刘应祥,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刘应举支系因地狭人稠迁今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青岗坝。刘应祥支系仍居原址,至清末民初外迁。现该支为刘应举支系,刘应祥支系失联。

清咸丰四年(1854)至同治十三年(1874),遵义地域爆发号军之乱,史称“咸同之乱”,该支人口损失百余之众。清中晚期,部分族人因仕因商迁今四川省泸州市境内,现失联,今应约50~80余户、400余人。

该支系现行字派为“世应国生玉,贤源川照金,本汉朝之中,宣天洪泽远”。其中,“贤源川照金”隐含“先祖来源于四川到这里领照为业。”因成于明万历年间,称“万历字派”。现也传至“宣”字派,历17代。2016年家谱三修,续新派为“建德尚文承,、伟良仁义邦。明志兴宏宇,佳瑞庆永昌”。因岁在丙申,称“丙申字派”。

该支系有明确记载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修谱,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二次修谱,2015年第三次修谱,现即将付梓。现也明确的族人主要分布于今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青岗坝、龙井湾、黄泥堡、瓮浪沟、长坝、鸭溪镇洋汪水一带,约150户、1000余人。该支系于2017101日到黔江、彭水寻根问祖。

 

 


下一条 刘氏家训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