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序
史载:汉高祖,姓刘,名邦,字季,沛郡丰邑人。秦二世时,为泗上亭长。起兵应陈胜,据沛,称沛公。率兵入咸阳,灭秦,尽除秦苛法。为汉王后,五年灭项羽,称皇帝,建号汉,都于长安。命萧何治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治礼仪。在位十二年,庙号高祖。司马迁云:高祖起布衣,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功最高。
史载:汉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九世孙,其父为南顿县令。王莽末年,随兄起兵,大破王莽军于昆阳,官大司马。经营河北,诛灭王郎。建武元年(公元25年)称帝,国号仍为汉,都于洛阳。先后平定地方割据势力,统一天下。精简官吏,力主集权。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减轻赋税,赈济贫穷,倡节俭,禁侈糜。旦听朝至于日晏,夜则讲经听诵。在位三十三年,谥曰光武,庙号世祖。
至唐代,刘氏声隆者首推巨容公。其时,朝廷诰封巨容公山南东道节度使,称赞:才猷超卓,机智有为。巨容公生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乃邦公三十九世孙,近仁公嫡孙也。葬南州岘山(今湖北襄阳南)之首。现今,英山刘氏乙照堂、三治堂、太乙堂、汉裔堂、青藜堂、振世堂、寿福堂、敦伦堂、敦本堂、继述堂、集广堂、燃藜堂等分支人丁乃巨容公后裔。
仲昭公,字仁鉴,号泰明。原籍河南洛阳,唐末举家南迁贵池杏花村。登唐乾符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补贵池令,后调任宜黄县令,浮梁县令。仲昭公,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卒葬江西景德镇骡马桥河西畈。仲昭公,乃邦公三十九世孙,近仁公嫡孙也。现今,英山刘氏藜照堂、庄尧堂分支人丁乃仲昭公后裔。英山,仲昭公属下,堂号较少,后裔却最多。
巨容公长子汾公,字伯临,亦才干非凡,唐节度使,历仕咸通乾符广明景福间,累升特进银青光祿大夫。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6年),歿于唐庄宗天祐十八年(公元922年),葬江西弋阳县归仁乡旗鼓岭。墓侧建有宗祠。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公元1161年)《刘氏宗谱序》言:巨容公子孙宦游不一,徙居他郡甚多。有居云中、太原、洛阳、晋阳、永兴、始安、羊城、东鲁、蜀郡、楚黄、武昌者;有居新安、婺州、鄂州、星都、彭湖者;有居豫章、建城、汝水、绣谷、饶阳、吉州、信州、芗溪、云锦、云华、芝城者;有居钟陵、鄱阳、建德、丹阳、闽中、铅邑、泾州者,皆出彭城(邦公发祥地)之派也。另有文称:广居九省一百零八县。后裔之多,星罗棋布。
史籍煌煌,长河浩浩。有多少达官显贵,英雄豪杰?有多少俊彦名流,布衣良民?举不胜举。此处,选其要者,示例作证。如此,以远祖之显赫装点今人之光环乎?答曰:非也!旨在证实:高祖世系清晰,后裔繁盛,源流血脉相承;当今乃过去历史之延续,过去历史乃当今之源头。刘氏家族史,实为泱泱中华文明史之一部分,不可分割,不可断裂。
星移斗转,旧貌新颜。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作为今人,已无皇亲国戚与平民百姓之别,更无高贵与低贱之分。人权相等,义务相同,理想相谐,甘苦相共。无论赵钱孙李,无论祖武符刘,每家均为百姓之一姓,每人均为炎黄之传人。家庭和美,家族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国强民富,文明进步,乃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之共同心愿,共同使命。为此做出卓越贡献者,光荣;为此竭尽绵力者,一样可敬。日月星齐放光芒,方可蔚为宇宙间洋洋大观。
湖北黄冈市英山县温泉镇斗米畈村刘家湾 刘刚:QQ:49931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