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刘氏通氏系谱

2017/5/15 6:56:58 所属分类: 寻根问祖 作者: 刘 浏览次数: 1209

 

帝尧  讳放勋

系帝喾之子,黄帝之玄孙,十三岁受封于陶(山东定陶县),又封于唐(河北唐县),故为陶唐氏,寿一百一十八岁。帝尧生九子,第九子源明,受封於刘,为刘氏肇基祖(大始祖)。

大始祖  源明公(帝尧九子)

生于帝尧十八年辛酉(公元前2340年)六月六日,卒于帝尧九十九年壬午(公元前2259年),享寿八十二岁,葬于河南省偃师县城南。配古氏,生一子:永河。

 

二世  永河公(源明公之子)

字秉正,生于帝尧四十二年乙酉(公元前2316年),卒于虞舜十六辛丑(公元前2240年),享寿七十七岁,葬于古蓟州大名府(北京大兴县),巽陵邱山。配密氏,生二子:济安、济乐。

 

三世  济乐公(永河公次子)

生于帝尧六十九年壬子(公元前2289年)卒于虞舜二十一年丙年(公元前22353),享寿五十五岁,葬于古蓟州(北京市)万寿山。配姚氏甘氏,生一子:岁纪。

 

四世  岁纪公(济乐公之子)

名西山,生于帝尧九十六年已卯(公玩前2262年)卒于夏太康元年癸已(公元前2188年)享寿七十五岁,葬于古蓟州(北京市通县)。配陆氏、黎氏夫妇同葬,生三子:正成、正定、正坤。

 

五世  正坤公(岁纪公之子)

字名山,生于虞舜二十四年已酉(公元前2232年)卒于夏仲康八年已已(公元前2152年),享年八十一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双虎拜衙(排牙)地形。配池氏、妫氏、夫妇同葬,生一子:长历。

 

六世  长历公(正坤公之子)

字万年、号东山,生于夏禹三年戊寅(公元前2203年),卒于夏相帝十六庚寅(公元前2131年)享寿七十三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双虎拜衙(排牙)开。配:翟氏、熊氏、夫妇同葬。生三子:德仁、德尧、德科。

 

七世  德尧公(长历公次子)

讳乾泰,生于夏太康十九年辛亥(公元前2170年),卒于寒浞十四年乙卯(公元前2106年),享寿六十五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配:薛氏、姞氏,夫妇同葬。生二子:仁宏、仁发。

 

八世  仁宏公(德尧公长子)

名启明,生于夏相帝四年戊寅(公元前2143年)卒于夏少康三年甲申(公元前2077年),享寿六十七岁,葬于古蓟州通县。配孟氏、高氏、夫妇同葬。生四子:先廷光、廷绅、廷玖、廷贵。

 

九世  廷光公(仁宏公长子)

号秦贞,生于寒浞三年甲辰(公元前2117年),卒于夏杼帝三年丙午(公元前2055年),享寿六十三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双虎拜衙形。配雍氏、姒氏,夫女同葬。生一子:爵南。

 

十世爵南公(廷光公之子)

号长庚,生于夏寒浞三十一年壬申(公元前2089年),卒于夏槐帝十五年乙亥(公元前2026年),享寿六十四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双虎拜衙形。配尚氏,夫妇同葬。生二子:行矩、行清。

 

十一世  行矩公(爵南公长子)

名景生,生于夏康十八年乙亥(公元前2062年),卒于夏不降四年甲子(公元前1977年),享寿八十六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虎形。配:晏氏、慕容氏,夫妇同葬。生三子:复盛、复旺、复松。

 

十二世  复旺公(行矩公次子)

读德顺,生于夏槐帝七年丁卯(公元前2034年),卒于夏不降二十一年辛已(公元前1960年),享寿七十五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配:易氏、蒙氏,夫妇同葬。生四子:茂光、茂清、茂华、茂文。

 

十三世  茂清公(复旺公次子)

字光万,生于夏芒帝四年庚寅(公元前2011年),卒于夏不降三十六年丙申(公元前1954年),享寿六十七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虎形。配:向氏、丁氏、夫妇同葬。生一子:孔阳。

 

十四世  孔阳公(茂清公之子)

号景丰,生于夏泄帝七年辛亥(公元前1920年),享寿七十一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配:廖氏、巢氏、夫妇同葬。生三子:日盛、日永、日贵。

 

十五世  日永公(孔阳公次子)

读元洪,生于夏不降十六年丙子(公元前1965年),卒于夏廑帝十六年丙申(公元前1885年),享寿八十一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双虎拜衙形。配:宏氏、西梁氏,夫女同葬。生二子:德荣、德康。

 

十六世  德荣公(日永公长子)

字仁,生于夏不降三十五年乙未(公元前1946年),卒于夏孔甲元年壬寅(公元前1879年),享寿六十八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双虎拜衙形。配吕氏、逢氏,夫妇同葬。生一子:聚义。

 

十七世  聚义公(德荣公之子)

于于夏扃帝元年庚申(公元前1921年),卒于夏皋帝四年丙子(公元前1845年),享寿七十七岁,葬于古蓟州万寿山,双虎拜衙形。配吉氏、姜氏,夫妇同葬。生三子:刘累、刘宗、刘祖。

 

十八世  刘累公(聚义公长子)

字华美,生于夏廑帝三年癸未(公元前1898年)卒于夏桀三十一年癸酉(公元前1845年)享寿一百一十一岁,葬于江南徐州府沛县同安乡,黄龙出洞形。公诞生时,两手握拳凡三年。张开时两掌现龙纹,并有文在手曰:累,因以为名。公学扰龙於拳龙氏,十岁能扰龙。夏孔甲帝时天降二龙于朝,雌雄各一,帝令累公饲养,公能饮食之,帝嘉,于孔甲三年甲辰(公元前1877年)晋封累公为右丞相,并御批赐累公为御龙氏。孔甲七年戊申(公元前1873年)一雌龙死,累公潜醢以食王,王使求之,公恐惧,带领家少奔鲁避祸,时年二十六岁,遂迁于河南汝州鲁山县安家置业。

赵氏,生于夏廑帝五年乙酉(公元前1896年),卒于夏桀十七年已未(公元前1802年),享年九十五岁,葬于徐州府沛县白良村,它罔洞,白象出槽形。

妣汪氏,生卒未详。生九子:1.大益妣万氏、2.万益妣陶氏、3.永益妣余氏、4.洪益妣吴氏、5.正益妣辛氏、6.宗益妣辛氏、7.顺益妣黄氏、8.昌益妣黄氏、9.伯益妣姬氏。

 

十九世  昌益公(刘累公八子)

读佑,字云,号泰宜,生于夏孔甲三十一年壬申(公元前1849年),卒于夏桀三十八年庚辰(公元前1791年),享寿六十九岁,葬于古冀州平阳府(山西临汾市)蓝村。配:黄氏、张氏、夫妇同葬。生一子:信盛(一说生二子:刘歆、刘明)。

 

二十世  信盛公(昌益公之子)

字锡命,号日明,生于夏桀元年癸卯(公元前1818年),卒于商太甲六年癸丑(公元前1748年),享寿七十一岁,葬于古冀州平阳市(山西临汾市)。配:徐氏、张氏、夫妇同葬。生三子:詠七、詠八、詠九。

 

二十一世  詠八公(信盛公次子)

字梅桂,号统,生于桀三十年壬申(公元前1789年),卒于商太甲二十六年癸酉(公元前1728年),享寿六十二岁,葬于古冀州平阳府山西临汾市。配林氏、高阳氏,夫妇同葬。生一子:相承(一说生一子刘淋)。

 

二十二世  相承公(詠八公之子)

号玉拔,生于夏桀五十二年甲午(公元前1767年),卒于商沃丁十四年甲午(公元前1707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古冀州平阳府山西临汾洪洞,螺头形。配:泰氏、农氏,夫妇同葬。生二子:全福、全禄。

 

二十三世  全福公(相承公长子)

字开瑶,号明启,生于商太甲二十年丁卯(公元前1734年),卒于商太庚二十年已已(公元前1672年),享寿六十三岁,葬于山西太原市,关下月形。福公在商朝官任右师大夫,配:罗氏、巢氏、夫妇同葬。生二子:美然、美勋。

 

二十四世  美勋公(全福公次子)

读洪周,字桓,号丙乾,生于商沃丁二十年庚子(公元前1701年),卒于商雍已十年辛丑(公元前1640年),享寿六十二岁,葬于古冀州蒲县界河莲花形。配:元氏,夫女同葬。生四子:钊胜、钊胎、钊宁、钊胴。

 

二十五世  钊宁公(美勋公三子)

讳申,字乾元,号迪升,文正,生于商太庚二十五年甲戊(公元前1667年),卒于商太戊三十四年丁丑(公元前1604年),享寿六十四岁,葬于古冀州蒲子园(山西蒲县界河),莲花形。钊宁公在商朝官任贤大夫。配熊氏,夫女同葬。生二子:昞亮、昞宽。

 

二十六世  昞宽公(钊宁公次子)

读茂高,生于商太戊元年甲辰(公元前1637年),卒于商太戊六十五年戊申(公元前1573年),享寿六十五岁,葬于山西省汾州蓝田,冲天烛形(一说冲天蛇形),公在商朝官任臣大夫。配余氏、吕氏。生二子:文成、文盛。

 

二十七世  文盛公(昞宽公次子)

字正义,生于商太戊三十三年丙子(公元前1605年),卒于商外壬八年已卯(公元前1543年),享寿六十四岁,葬于蒲州府(山西界下)伴祖坟,龟形。配:贝氏、妫氏。生一子:锦遥。

 

二十八世  锦遥公(文盛公之子)

字明亮,号太常,生于商戊六十三年丙午(公元前1575年),卒于商祖乙十六年辛亥(公元前1510年),享寿六十六岁,葬于山西省平定县,长亭衙后。配:曾氏、米脂氏,夫妇同葬。生三子:升吉、升禧、升和。

 

二十九世  升吉公(锦遥公长子)

字先江,号通财,生于商外壬十年辛已(公元前1540年),卒于商活甲十三年癸未,(公元前1478年),享寿六十三岁,葬于古冀州(山西洪洞县),出水莲花形。配:程氏,夫妇同葬。生二子:瑞明、端朋(移居徐州东坑)。

 

三十世  瑞明公(升吉公长子)

字坤成,号高化,生于商祖乙十九年甲寅(公元前1507年),卒于商祖丁二十八年癸亥(公元前1438年),享寿七十岁,葬于山西省蒲州府界河,莲花形。配古氏、任氏,夫妇同葬,生三子:先柱、先扬、先辉。

 

三十一世  先柱公(瑞明公长子)

字茂常,号予昭,东明,生于商沃甲十三年癸未(公元前1478年),卒于商南庚十九年丙戊(公元前1415年),享寿六十四岁,葬于古冀州平定府(山西平定县)长亭衙后。配:陈氏、吉氏,夫妇同葬。生三子:源传、源佼、源偪。

 

三十二世  源传公(先柱公长子)

字殷南,号东山,生于商祖丁三十二年丁卯(公元前1434年),卒于商小辛七年甲戊(公元前1367年),享寿六十八岁,葬于古冀州蒲子园(山西蒲县),自沙、金盆形。配:官氏、姒氏,夫妇同葬。生二子:维益、维宗。

 

三十三世  维宗公(源传公次子)

字贤,号元申,生于商盘庚之年壬寅(公元前1399年),卒于于商小乙二十一年已酉(公元前1332年),享寿六十八岁,葬古冀州浏阳岩铜鼓村,金鸡形。配:姒氏、西梁氏,夫妇同葬。生二子:新兴、新舆。

 

三十四世  新兴公(维宗公长子)

字明琳,号胜,生于商小辛十五年壬午(公元前1359年),卒于武丁二十六年壬午(公元前1299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古冀州浏阳岩铜鼓村。配:芊氏、休氏、屠氏,葬古冀州沙溪梅花园。生三子:建吕、建暗、建福。

 

三十五世  建吕公(新兴公长子)

字观榜,号虔,生于商小乙二十八年丙辰(公元前1265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古冀州梁山县办,公乐善好施,官授江陵县尹。配:文氏、妫氏,夫妇同葬。生一子:宝招。

 

三十六世  宝招公(建吕公之子)

字陈,生于商武丁四十年丙申(公元前1285年),卒于商廪辛元年丙申(公元前1225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山西省梁山新岭顶架上,金盆形。

姒谢氏,生于商武丁四十一年丁酉(公元前1284年),卒于商庚丁元年壬寅(公元前1219年),享寿六十六岁,葬于山西省梁山县新竹岭脚下,鹿子形。

吕氏,生卒不详。

生二子:晨福、晨禄。

 

三十七世  晨禄公(宝招公次子)

号明万,生于商祖甲二十年壬午(公元前1239年),卒于商帝乙十年已卯(公元前1182年),享寿五十八岁,葬于古冀州北城下,莲花形。

詹氏,生于商祖甲二十五年壬午(公元前1239年),卒于商帝乙十五年甲申(公元前1177年),享寿六十三岁,葬于古冀州东城内。

张氏,生卒不详。

生三子:任期、任玉、任授。

 

三十八世  任玉公(晨禄公次子)

字景,生于商庚丁十五年丙辰(公元前1205年),卒于商纣王元年丁未(公元前1154年),享寿五十二岁,葬于山西省太原县,猛虎跳墙形。配:张氏,夫妇同葬。生二子:添桢、添祥。

 

三十九世  添桢公(任玉公长子)

字秉新,号名山,生于商帝乙二十三年壬辰(公元前1169年),卒于西周成王三年戊子(公元前1113年),享寿五十七岁葬于山西省南源。

甘氏,生于商帝乙二十三年壬辰(公元前1169年),卒于西周成王元年丙戊(公元前1115年),享寿五十五岁,葬于山西荣中,双峰采花形。

    魏氏,生卒不详。

    生六子:树湖、树涟、树淦、树淮、树江、树鸿。

 

四十世  树鸿公(添桢公六子)

    字栽,生于商纣王二十五年辛未(公元前1130年),卒于西周成立三十六年辛酉(公元前1080年),享寿五十一岁,葬于山西省南城外霆山(云山),观音坐莲形。配任氏、卞氏,与夫同葬。生二子:登富、登贵。

 

四十一世  登贵公(树鸿公次子)

    号万明,生于周成王二十四年已酉(公元前1092年),卒于西周昭王十六年甲辰(公元前1037年),享寿五十六岁,葬于古冀州定陶县。配:狄氏、吕氏。生二子:俊通、俊达。

 

四十二世  俊通公(登贵公长子)

    字启兆,号绵,生于西周康王十七年已卯(公元前1062年),卒于周穆王二年辛已(公元前1000年),享寿六十三岁,葬于山西省平阳府浮山。配:曹氏、田氏。生二子:彦文、彦武。

 

四十三世  彦武公(俊通公次子)

名略,字子熊,号兔统,生于西周昭王二十四年壬子(公元前1029年),享寿五十岁,葬于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市,南冲后。配:汤氏、巢氏,生卒不详,同葬于平阳。生一子:标林。

 

四十四世  标林公(彦武公子)

讳勇,号积传,字实,生于西周穆王十年已丑(公元前992年),卒于西周共王十一年乙酉(公元前936年),享寿五十七岁,葬于山西省梁山县南川。配:金氏。生三子:德胜、德朋、德暗。

 

四十五世  德朋公(标林公次子)

    讳建平,字夏,号道明,生于西周穆王四十年已未(公元前962年),卒于西周懿王二十五年辛亥(公元前910年),享寿五十三岁,葬于山西省石山县。配曾氏,任氏。生一子:朝良。

 

四十六世  朝良公(德朋公之子)

    字敬典,号鉴发,又号苗,生于周共王二十年丙戌(公元前935年),座于西周夷王十六年壬午(公元前879年),享寿五十七岁,葬于山西省藻河。配:张氏。生二子:延乐,延声。

 

四十七世  延声公(朝良公次子)

字美华,号合光,生于西周懿二十五年辛亥(公元前910年),卒于西周历王三十一年癸丑(公元前848年),享寿六十三岁,葬于山西省平阳府茅山县。配:毛氏、董氏、张氏,生卒不详,均葬于浮山县。生二子:元振、元拔。

 

四十八世  元振公(延声公长子)

    字福立,号日宋,生于西周历王五年丁亥(公元前874年),卒于西周宣王十四年丁亥(公元前814年),享寿六十一岁,葬古冀州浮山县茅田。配古氏、风氏,生卒不详,夫妇同葬。生二子:胜清、胜海。

 

四十九世  胜海公(元振公次子)

    讳茂,名炳,字林枝,号淋之,生于周历王,三十七年已未(公元前842年),卒于周宣王四十年癸丑(公元前788年),享寿五十五岁,葬于山西省原浮山县陈家村。配:修氏、陶氏,同葬于山西省汶口龙坪。生三子:杜伯(平澴)、平源。

 

五十世  杜伯公(胜海公长子)

    名平澴,字致禄,号伯,生于周宣王三十二年乙酉(公元前816年),卒于周宣王四十三年丙辰(公元前785年),享寿三十二岁,公生平为上大夫,刘氏至此显其名,封邑于杜,以邑为氏,为杜氏,以邑为名,故号杜伯。周宣王四十三年丙辰(公元前785年)王将无端杀害杜伯而非其罪,有友佐儒谏王,与争之九,复之而王不许,卒杀杜伯。佐儒宁死不殉君,以正杜伯之无罪也。杜伯死后,其子隰叔避难奔晋,后为晋国士师,以官为氏,是为士氏之始,葬于古冀州龙坪。配:古氏,夫妇同葬。生二子:隰叔、温叔。

 

五十一世  隰叔公(杜伯公长子)

    字良,号阐叔,生于西周宣王三十四年丁未(公元前794年),卒于周平王三十年庚子(公元前741),享寿五十四岁,葬于山西省桃林。

    公避难奔晋,受到晋国礼遇,后为晋士师,以官为氏,是为士氏之始。配辛氏、胡氏。生二子:士泷、士云。

 

五十二世  士云公(隰叔公次子)

    名维纲,字诚光,号将,生于周平王二年壬申(公元前769年),卒于周庄王八年壬辰(公元前689年),寿八十一岁,葬于古青州(山东省)昌乐县,蛇形。配:朱氏。生七子:仓棋、仓桔、士洪(仓模)、仓达、仓通、仓道、仓远。

 

五十三世  士洪公(士云公三子)

    名宗臣,字广庭,号永明,生于周平王二十八年戊戊(公元前743年),卒于周庄王十五年已亥(公元前682年),享寿六十二,葬于山东省究州府工泗水县。(今为兖州县,四水县),配:金氏、油氏、邹氏。生二子:士蔿、士龙。

 

五十四世  士蔿公(士洪公长子)

    字世郎,号太光,生于周桓王四年乙丑(公元前716年),卒于周惠王十七年辛酉(公元前660年),享寿五十七岁,葬于山西省汾州府南。

    公于周惠王六年(公元前671年)为晋大夫,(公元668年)为晋大司空。

    配:易氏、徐氏,同葬于山西省平阳府朱溪,坐向东。

生三子:士谷、士缺、士吉。

 

五十五世  士谷公(士蔿公长子)

    名禄源,字昌允,又字伯钦,号青山,生于周庄王十年甲午(公元前687年),卒于周顷王元年癸卯(公元前618年)三月二十八日,享寿七十岁,葬于山西省汾州府蓝田。公于周襄王二十七年,丙申(公元前625年),为晋司空,司掌水土,。公会诸候及鲁公孙敖,盟于垂陇,晋讨卫故也,公堪其事。据春秋记载公能胜任结盟之事(公元前619年),晋襄公任命士谷公为中军元帅。配:钟氏。生二子:士会、士仓。

 

五十六世  士会公(士谷公长子)

    名星亮,字万忠,生于周惠王十五年已未(公元前662年),卒于周宣王二十年甲戊(公元前587年),享寿七十六岁,葬于山西省风台县白鹭州山地,(坐东向西,有金字碑,墓前有石牛,石马为记)。配:尤氏、周氏。生六子:拱和、拱科、拱昭(士明、刘明)、拱照、拱盛、拱德。

 

五十七世  士明公(士会公三子)

    名拱昭、字忠信,号士球,生于周襄王十三年壬午(公元前639年),卒于周灵王元年庚寅(公元前571年),享寿六十九岁,葬于山东省泰山下,双龙出洞形。配:万氏,夫妻同葬。生五子:报江、报联(士远)、报时、报淮、报盛。

 

五十八世  士远公(士明公次子)

    字神速,生于周匡王四年壬(公元前609年),卒于周景王五年辛酉(公元前540年),享寿七十岁,葬于古青州(山东济南市)城外,张公伴椅形。配官氏,夫妇同葬。生一子:士阳(刘阳)。

五十九世  士阳公(士远公之子)

    字光,生于周简王六年辛巳(公元前580年),卒于周景王二十五年辛巳(公元前520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古青州(山东济南市),龟形。配:尹氏,夫妇同葬。生五子:宗仁、宗义、宗礼、宗智、宗信。

 

六十世  宗仁公(士阳公长子)

    字广定,生于周灵王十八年丁未(公元前554年),卒于周敬王一十四年乙未(公元前506),享寿四十九岁,葬于古青州乐昌县,蛇形。配:杨氏,夫妇同葬。生三子:大化、大爵、大禄。

 

六十一世  大化公(宗仁公长子)

    字富,号太光,生于周景王十五年辛未(公元前530年),卒于周贞王二十四年丙申(公元前445年),享寿八十六岁,葬于古青州曹州府观城县。配:吴氏。生一子:闵鸿。

 

六十二世  闵鸿公(大化公之子)

    号士伯,生于周敬王八年已丑(公元前512年),卒于周贞王十七年已丑(公元前452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山东省曹州府定陶县。配:司马氏。生二子:刘晋、刘珍。

 

六十三世  刘晋公(闵鸿公长子)

    号梁,生于周敬王二十八年已酉(公元前492年),卒于周考王四年甲辰(公元前437年),享寿五十六岁,葬于山东省武定府滨州台山下。晋公为上军元帅,任东昌府范县。配:温氏,夫妇同葬。生三子:富仙、富仁、富任。

 

六十四世  富仙公(刘晋公长子)

    字璜,又字美荣,生于周元王五年庚午(公元前471年),卒于周威王二十一年丙子(公元前405年),享寿六十七岁,葬于古青州西城外,白鹿伴松形。配:曹氏、胡氏,夫妇同葬。生四子:贵龙、贵文、贵风、贵舞。

 

六十五世  贵文公(富仙公次子)

    字元瑞,生于周贞定王十七年已丑(公元前452年),卒于周安王七年丙戊(公元前395年),享寿五十八岁,葬于古青州东昌府荏平县。配欧阳氏、胡氏,夫妇同葬。生六子:刘得、刘开、刘闰、刘玉、刘修、刘斗。

 

六十六世 刘得公(贵文公长子)

    字铭宗,又字挚,号接近,柱珍,生于周考王九年已酉(公元前432年),卒于周烈王四年已酉(公元前372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古青州东昌府荏平县金鸡形。配:朱氏、纪氏,夫妇同葬。生三子:璋礼、璋秀、璋华。

 

六十七世  璋秀公(刘得公次子)

    字忠田,号蚠、宏开,生于周威王十六年辛未(公元前410年),卒于周显王十七年已巳(公元前352年),享寿五十九岁,葬于山东省西城外黄公墓。配:洪氏、丁氏。生二子:金盛、金昌。

六十八世  金盛公(璋秀公长子)

    讳柏仲,字青美,号卷,生于周安王十一年庚寅(公元前391年),卒于周显王三十八年庚寅(公元前331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山东曹州府观城县。配:江氏、陈氏,均葬于古青州曹州府汉州。生四子:榜勋、榜炤、榜杰、榜照。

 

六十九世  榜炤公(金盛公次子)

    名盛臣,字明,号盛昌,生于东周烈王,三年戊申(公元前373年),卒于周郝王三年已酉(公元前312年),享寿六十二岁,葬于古青州观成县东城外响水,上水龟形。配:郭氏、何氏,夫妇同葬。生三子:显科、显和、显秋。

 

七十世  显科公(榜照公长子)

    讳梦青,名詠立,字希,号阳,宜明,生于周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356年),卒于周郝王十五年辛酉(公元前300年),享寿五十七岁,葬于古青州朴州观成县东城外响水,上水龟形。配:吉氏、苏氏,夫妇同葬。生七子:思万、思能、思安、思玉、思泷、思开、思茂。

 

七十一世  思泷公(显科公五子)

    字权,又字盛春,号审量,生于东周显王三十四年丙戊(公元前335年),卒于周郝王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278年),享寿五十八岁,葬于山东省挤南府西城外,莲花形,配:段氏、吉氏、原葬于山东省济南府西城外,莲花形,后移葬河南郑州荣阳县。生二子:刘丰、刘平。

 

七十二世  刘丰公(思泷公长子)

    讳恩盛,名清,字燃,号果斋,生于周慎王五年已巳。(公元前316年),卒于秦昭襄五十六年庚戊(公元前251年),享寿六十六岁,原葬于山西省,后移河南开封府,上水游鱼形。丰公自璋秀公移居江宁以来,子姓日繁,家财富有,好善乐施,深得仁者之义,至后公复由江宁移居徐州沛县丰乡。配李氏、程氏,夫妇同葬。生二子:刘荣、刘发。

 

七十三世  刘荣公(刘丰公长子)

    字仁,生于周郝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八月十五日子时,享寿六十四岁,俾仙人引葬于江西赣州府甯都县甯都乡太华山铜鼓村龙穴中,人形脐穴,坐东向西。

荣公历世修家,富有百万,公生平积德,乐善好施,赈济贫家,有恩与人,至资财施尽,一时天降福德仙家化人,试向与公求借,公已无金,即将自带之壁给予仙人,仙人自言家住江西,赣州府甯都县甯都乡太华山铜鼓村,期明年八月十五日请驾到舍,则将壁奉还,公如约至期携孙刘邦同往太华山游,比至,果见景致清幽,雅趣盎然,仙设席宴请荣公假寐於座,邦公见山岩欲附,急走十二步一跌,起而再走十二步又一跌,时邦公未成童,回看并无屋字,只有坟茔(墓),仙人已在山顶呼龙,荣公竟生葬於龙穴中,人形脐穴(仙人引葬),坐东向西,后邦公得天下,传二十四帝,皆此穴之所荫也。至今祖坟可远见而不能近登,每逢清明日,多数白鹤栖于坟顶,裔孙只得在山下遥为拜祭而已。此坟载一统志,铃记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朝朝风扫地,夜夜月行钭,至今所去祖墓坟前之路,地名樽在右狗村、菜花村、金滩村,地势人形结穴,戌山辰向,后裔繁衍,俾炽俾昌,人文交泰,皆此祖在天之灵也。

配:赵氏、梁氏。生一子:刘煓。

 

七十四世  刘煓公(刘荣公之子)

    名昂,字执嘉,号显初,又号太平,生于周郝王四十四年庚寅(公元前271年),八月十五午时,卒于汉高祖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五月,享寿七十五岁,葬于古雍州(陕西)西安府监潼县万年城东北陵。配李氏、王氏。生四子:刘伯、刘喜、刘邦、刘交。

 

七十五世  刘邦公(刘煓公三子)

    字季,又字季沛,配吕氏、浦氏、戚氏、张氏、赵氏、石氏等。

    邦公生于周郝王五十九年乙巳(公元前256年)十月十五日,卒于汉高帝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四月二十五日甲辰,享寿六十二岁,葬于古雍州(陕西)西安市城外三十里长陵,尊谥高皇帝,号太祖,史称汉高祖。祖系累公五十八世孙,世居沛县丰乡中阳里,生而龙颜凤准,宽容仁厚,左股有七十二颗黑痣,邦公自布衣起,初为沛县泗上亭长,秦二世元年壬辰(公元前209),九月,斩白蛇起义于丰沛,众拥立为沛公。邦公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得萧何、韩信、张良三贤为辅,戎马征讨五载,灭秦平项而成帝业。开汉王朝四百余年之基,堪称一代英主。公乙未(公元前206年)为汉王,高祖五年已亥(公元前202年),击平楚,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二月初三甲午在山东定陶汜水北岸(曹州府曹县北),宣告登基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秦民悦服,所至皆归之,足以制东西,封项伯为列候,赐姓刘氏,封娄敬为帛春君,亦赐姓刘氏,大封同姓及功臣二十余人,群臣遵守朝仪以镇抚天下,大汉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十二月,韩信叛奔匈奴(蒙古),七年辛丑(公元前200年)冒顿单子崛起,东灭东胡,西败月氏(河西)围攻马邑,单于引兵攻太原。高帝亲征,进至平城(山西大同),因轻敌被围于白登(山西大同东),乃使刘敬与单于结约和亲,帝降诞日,黄河澄清数朝,兆圣帝出世之详,故前后八年统一天下,按帝都关中,一日驾幸沛宫,置酒悉召故人父老共饮酒酣,帝共筑歌曰:大风起兮雪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汉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年)十一过鲁关率文武群众以大牢之礼,嗣孔子即封其子孙,振兴儒道,除秦秧书之禁,置博士之官,开献书之路,迭见于继世之后也。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甲辰,邦公驾崩于长安,在位十二年,邦公称皇帝后,大封兄弟等为王,大哥刘伯受封为美颉候,二哥刘喜封为代王,弟弟刘交受封为楚元王。

    吕氏(皇后),生于秦始皇元年乙卯(公元前246年),卒于西汉辛酉(公元前180年),享寿六十七岁,葬于古徐州浦县白良村,黄龙下海形,癸山丁向。

    薄氏、戚氏、张氏、赵氏、石氏,生卒不详,葬于西安市城外万年县坝陵。

    共生八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友、刘恒、刘恢、刘建、刘长。

    汉高祖在位十二年,寿六十二岁。

 

七十六世  汉文帝刘恒(刘邦公五子)

    字常,又字恋溪,薄太后所生,壬戊(公元前179年)登位。帝奉母至孝,母病药必亲尝跪进,二十四孝中列为第三位。汉文帝元年壬戊(公元前179年),陈平卒,大尉周勃为相。帝好黄老家言,其为政以清静仁俭为主,除内刑及收拿相坐律,免田租,奖励忠孝力田,赈穹养老,取消水赵佗帝号,称臣奉尝,对匈奴和亲,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至文帝后元七年甲申(公元前157年),六月而崩,在位二十三年,寿四十六岁,尊谥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七十七世  汉景帝刘启(刘恒公长子)

    字佩,又字开,汉文帝刘恒长子,甲申(公元前157年)登位。汉景六年九月庚寅(公元前151年)废皇后薄氏,汉景中元元年四月壬辰(公元前149年),立夫人王氏为皇后,田租减半,元十五分为一改为三十分为一,献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禁采黄金珠玉,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创立大学及政历,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文景之治,节约爱民,二帝四十年间,国治民安。公生于(公元前188年)二月丙申日,(公元前157年)六月即皇帝位,他尊祖父之帝业,采纳晃错意见,削诸候封地,以周亚夫为太尉,讨平七国,中央集权得到巩固,整顿吏治,天下丰稔。在位十七年,共生十四子。

    溥氏(皇后),生卒不详,生一子:刘徐。

    齐氏,生五子:刘德、刘阏、刘越、刘乘、刘舜。

    鲁氏,生六子:刘非、刘发、刘端、刘寄、刘荣、刘粟。

    王氏,生一子:刘彻。

    贾氏,生二子:刘彭祖、刘胜。

    

七十八世  刘胜公(刘启公八子)

    字元海,号十朗,公生于(公元前165年),卒于公元前(112年)。享寿五十四岁,谥为中山靖王,葬于中山北门外(河北蒲城县),黄龙出洞形。公元1968年国家地质队探矿,无意发现公墓,起出距地面数丈墓穴中骨殖,全形不缺,靖王所穿金缕玉衣完整无损,难以估价,为最珍贵文物,现全存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中山靖王在位四十三年,刘胜是个颇有特色的人物,他从不干预地方政事,生育了很多子女,他的儿子多达一百二十余人,基中名见汉书的二十一人。

     1刘昌,嗣王位;2刘忠,为广望节候;3刘朝平,为将梁候;4刘未央,为新馆候;5刘贞,为陆城帝候;6刘喜,为薪处候;7刘义,为陆地候;8刘光,为临乐敦候;9刘章,为东野戴候;10刘高,为高平候;11刘颇,方广川候;12刘将夜,为乘丘节候;13刘破胡,为高丘哀候;14刘盖,为柳宿夷候;15刘让,为戌丘假;16刘修,为懋舆节候;17刘万岁,为曲成候;18刘传富,为安郭于候;19刘应,为安险候;20刘恢,为安道候;21刘屈厘,为澎候。

 

七十九世  刘贞公(刘胜公五子)

    字崇,号正成,公生于公元前141年,卒于汉昭帝元凤四年甲辰(公元前77年),享寿六十五岁,葬于直隶省(河北)河间府香河县,人形。公元前127年六月公受封陆城亭候,遂创业於此,配:吴氏,夫妇同葬,葬于涿郡风水嶂,蜈蚣形。生二子:刘轩、刘昂。

 

八十世  刘昂公(刘贞公次子)

    字迴风,公生于汉武帝元狩六年甲子(公元117年),卒于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享寿六十五岁,葬于沛县东村乡,仙人骑鹤形。公元前74年昂公受封沛候。配:秦氏、李氏、龙氏。生三子:刘福、刘禄、刘寿。

 

八十一世  刘禄公(刘昂公次子)

    字绍,公生于汉武帝四年戊子(公元前93年),卒于汉元帝建昭五年丁亥(公元前34年),享寿六十岁,葬于顺天府三河县(昌平县境内),人形。禄公在汉宣帝本始四年受封为漳候。配:1许氏,夫妇同葬,生一子:刘恕;2邓氏,生一子:刘恋;3杨氏。

 

八十二世  刘恋公(刘禄公长子)

    字实,公生于汉宣帝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卒于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享寿五十六岁,葬于顺天府三河县(昌平县)境内,人形。公于汉元帝五年受封沂水候。配:杨氏、山氏。生二子:刘经、刘英。

 

八十三世  刘英公(刘恋公次子)

    字素,公生于西汉成帝建始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卒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甲午(公元前34年),享寿六十四岁,葬于南京金陵,五马奔檀形,坐北向南。西汉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公受封钦阳候。配:谷氏、马氏,夫妇同葬。生四子:刘建、刘巡、刘避、刘远。

 

八十四世  刘建公(刘英公长子)

    字殷,一作字英,公生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已未(公元前2年),卒于东汉三十年甲寅(公元前54年),享寿五十七岁,葬于东贞山,凤形。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已亥(公元39年),公受封为安国候。配:左氏、许氏。生三子:刘晨华、刘振华、刘哀华。

 

八十五世  哀华公(刘建公三子)

    字庆,号宫、永文,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卒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乙亥(公元75年),享寿五十一岁,葬于镇江府黄落乡,黄龙出洞形。东汉十九年(公元43年),公受封为广阳候。配:梁氏、陈氏。生二子:刘宪、刘思。

 

八十六世  刘宪公(哀华公长子)

    字德广,公生于东汉光武帝二十八年壬子(公元52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庚子(公元100年),享寿四十九岁,葬于沛县大南门外九龙坑,双凤朝阳形。宪公受封为胶水候。配:1彭氏,生四子:刘化、刘和、刘益、刘舒;2路氏,生一子:刘雄;3吕氏,生一子:刘街。

 

八十七世  刘雄公(刘宪公五子)

    字德万,公生于东汉章帝建初八年癸未(公元83年),卒于东汉顺帝元年壬年(公元142年),享寿六十岁,葬于涿郡大南门外,鸟鸭落洋形。配:吴氏、黄氏。生四子:刘弘、刘因、刘曾、刘光。

 

八十八世  刘弘公(刘雄公长子)

    字正光,公生于东汉安帝永宁元年庚申(公元120年),卒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戊申(公元168年),享年四十九岁,葬于涿州范阳落伽山,黄龙出洞形。家住涿州,舍东南有又树,高五丈馀,遥望童童如盖,往来者皆称羡,有涿人字定者云,此家必出大贵人,后果生备公为帝。配:林氏、张氏。生一子:刘备。

 

八十九世  刘备公(刘弘公之子)

    字玄德,公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五年壬寅(公元162年)五月十九日,卒于章武三年癸卯(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享寿六十二岁,葬于四川成都惠陵。公生有大志,东汉末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募兵参加镇压黄巾,先后任喜尉、高唐令、豫州牧等,后为徐州牧。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孔明)相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因取荆州,并得益州和汉中,与魏、吴成鼎足之势,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公乃于公元221年四月正式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驾崩於白帝城永安宫,在位三年,享寿六十二岁。配:吴氏、甘氏、糜氏、孙氏。生三子:刘禅、刘永、刘理。

 

九十世  刘禅公(刘备公长子)

    小名阿斗,字公嗣,中山靖王刘胜十三代孙,高祖十六世孙。(公元223年)五月,十七岁的皇太子禅公接皇帝位,至(公元271年)病逝,在位四十一年,寿六十四岁。配:张氏、郑氏。生七子:刘璇、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询、刘虔。

 

九十一世  刘谌公(刘禅公五子)

    封北地王,因父降魏,先业卒,怒曰:“若势穹力屈,祸败必至,便当君臣父子兄弟背水一战,同死稷社,方可见先帝于地下。”父不纳,遂送玺绶。公哭于昭烈之廟,先杀妻后自殉,后人无不流泪者,万古仰其节孝焉。配:崔氏。生四子:刘英、刘豪、刘俊、刘彦。

 

九十二世  刘豪公(刘谌公次子)

    字子宣,父谌公自殉于照烈廟时,豪公此时在阆中张飞后人处,得以躲过劫难。配:黄氏。生二子:刘忠、刘和。

 

九十三世  刘和公(刘豪公次子)

    字乐乡,以明经考授文林郎,生一子:刘满。

 

九十四世  刘满公(刘和公之子)

    字谦益,擢明经进士,生二子:刘春、刘秋。

 

九十五世  刘春公(刘满公长子)

    字载阳,拜易州尹,生二子:朝诚、朝信。

 

九十六世  朝信公(刘春公次子)

    字廷瑞,为愍帝时大夫,生一子:刘璟。

 

九十七世  刘璟公(朝信公之子)

    字介福,配:曹氏。生一子:刘宝。

 

九十八世  刘宝公(刘璟公之子)

    字秀林,明帝时官任司尉。配:卫氏,生二子,刘芳、刘芬。

 

九十九世  刘芳公(刘宝公之子)

    字桂林,官任擢进士,生一子:刘吉。

 

一百世  刘吉公(刘芳公之子)

    字迪祥,生一子:刘以正。

 

百零一世  以正公(刘吉公之子)

    字大中,为安帝时文林郎,生一子:刘建。

 

一百零二世  刘建公(以正公之子)

    字聿之,顺帝时官任丞相还武安候。生一子:刘基。

 

一百零三世  刘基公(刘建公之子)

    字肇兴,为明帝时都尉,生一子:令子。

 

一百零四世  令子公(刘基公之子)

    字象贤,授明经,生一子:子褒。

一百零五世  子褒公(令子公之子)

    字赞美,官授文林郎。生一子:刘昭。

 

一百零六世  刘昭公(子褒公之子)

    字宣卿,萧、梁时任中郎。生一子:刘节。

 

一百零七世  刘节公(刘昭公之子)

    字松柏,官授微仕郎。生二子:刘世伯、刘世仲。

 

一百零八世  世仲公(刘节公次子)

    名箎,官授文林郎。生一子:刘勉。

 

一百零九世  刘勉公(世仲公之子)

    字敏之,生三子:刘国清、刘国桢、刘国秀。

 

一百一十世  国清公(刘勉公长子)

    字定海,中宗时除太子洗马宫至节度。生二子:刘达、刘逵。

 

一百一十一世  逵公(国清公次子)

    字鸿翥,官授文林郎。配:魏氏,生一子,刘藏器。

 

一百一十二世  藏器公(逵公之子)

    字待时,官授明经进士,生一子:刘知几。

 

一百一十三世  知几公(藏器公之子)

    字子玄,举进士,为唐玄宗时著修国史类,董狐后迁散骑子封邠州郡守。生二子:刘丰、刘焕。

 

一百一十四世  刘丰公(知几公长子)

    字厚福,官授为分州郡守。生二子:刘谦、刘益。

 

一百一十五世  刘谦公(刘丰公长子)

    字虚堂,徒居涿州,其生平刚毅英俊,家居殷。编辑一派家乘以待后之联族谊者有所考证,庶无紊身。生二子:刘贸、刘蕡。

 

一百一十六世  刘蕡公(刘谦公次子)

    字茂槐,秉性聪敏,博极群书修德励行。文宗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中式举人,因宦竖横行,建制天子无人敢言,帷公对策极言,不避祸患,试官皆叹服而不敢取焉,后官拜朝议大夫,卒曾忠直文德公。生二子:刘九韶、刘九思。

 

一百一十七世  九思公(刘蕡公次子)

    字圣聪,生一子:刘巨容。

 

一百一十八世  巨容公(九思公之子)

    字德仁,帮迁居豫章,显立军功,为山南东节度使,僖宗朝王迁芝兴,黄巢等作乱公举兵大破,乘胜逐北厥功其懋。配:洪氏。生三子:刘汾、刘逈、刘迪。

 

一百一十九世  刘汾公(巨容公长子)

    行四十受世袭,帷公显功于朝立功,中和二年浩转信州军事押衙团,练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上柱国栋,其后浩浩转镇南军节度使又牵牛卫上大将军。配:1郑氏,生四子:刘兴、刘开、刘腾、刘从;2鲍氏,生四子:刘宗、刘广、刘庄、刘彬;3王氏生四子:刘匡、刘瑞、刘英、刘宁;4姚氏,生三子,汉胜、汉吞、汉平。

 

一百二十世  刘庄公(刘汾公之子)

    字中正,号敬斋,仕南唐大理寺评事,葬三十七都,尾犬眠形未山丑向。配:肖氏。生一子:刘地。

 

一百二十一世  刘地公(刘庄公之子)

    字坤山,号衡齐,宋太祖二年为吉州(今江西吉安)长史,葬三十七都,犬眠形未山丑向。配:李氏。生五子:刘征、刘傅、刘侃、刘伉、刘僎。

 

一百二十二世  刘征公(刘地公长子)

    字制治,援朝议郎,世居前溪,葬録形庚山甲向。配:尹氏。生一子:刘旺。

 

一百二十三世  刘旺公(刘征公之子)

    字东升,为袁州分宜县尹(今属江西),夫妇俱葬凤凰山午山子向兼丁癸。配:张氏。生四子:刘琼、刘玩、刘珍、刘琰。

 

一百二十四世  刘琼公(刘旺公长子)

    字翰香,号云谷,例进士,授文林郎。配:张氏,夫妇俱葬大塘坡壬山丙向兼子午。生三子:刘子通、刘子开、刘子顺。

 

一百二十五世  子通公(刘琼公长子)

    号达甫,宁仁宗庆历年间为南京兵部侍郎,葬龙蟠山丑山未向。配:左氏。生二子:怀敏、怀德。

 

一百二十六世  怀敏公(刘子通长子)

    字学琴,号书轩,授登士郎。配:左氏,夫妇俱葬虎形地乾山巽向。生一子:刘眸。

 

一百二十七世  刘眸公(怀敏公之子)

    字若观,授登士郎,葬社背。配:何氏。生一子:刘魁。

 

一百二十八世  刘魁公(刘眸公之子)

    字星楼,擢明经,葬铜山锣甲山庚向。配:李氏。生一子:允文。

 

一百二十九世  允文公(刘魁公之子)

    字儒林,葬虎形乾山巽向。配:王氏。生二子:闻源、学源。

 

一百三十世  闻源公(允文公长子)

    号诚意,擢文林郎。配:赵氏。生二子:乐里、乐行。

 

一百三十一世  乐行公(闻源公次子)

    字修义,葬本宅岭后。配:岁贡堂公之女。生一子:利仁。

 

一百三十二世  利仁公(乐行公之子)

    字有智,明书经擢大理丞,葬小坡凰吹罗带形地。配:王氏。生一子:诚斋。

 

一百三十三世  诚斋公(利仁公之子)

    号意如,岁贡生,葬铜罗山壬山丙向。配:吴氏。生四子:文滔、文远、文静、文斌。

 

一百三十四世  文斌公(诚斋公四子)

    是业宋史,居泰和(今属江西)。生五子:吉星、吉蕴、吉才、吉茂、吉祥。

 

一百三十五世  吉蕴公(文斌公次子)

    生于宋熹祐七年(1063年),壬寅二月初三日卯时。葬平砥老房前右边象形筑石为塔,庚山甲向。配:尹氏。生三子:绍唐、绍宁、绍安。

 

一百三十六世  绍安公(吉蕴公三子)

    宋绍兴二年进士任史部员外郎大理寺。配:王氏。生二子:公與,公誉。

 

一百三十七世  公與公(绍安公长子)

    明春秋,仕学正,督修家承。生三子:仁孟、仁仲、仁季。

 

一百三十八世  仁季公(公與公三子)

    明礼经,任淮安府别驾升知州。生一子:秉伦。

 

一百三十九世  秉伦公(仁季公之子)

    节孝先生。任广府知县。生四子:孔圣、孔文、孔章、孔诗。

 

 

 

 

 

 

 四川安岳顶新刘氏家谱

秉伦公子:孔圣、孔文、孔章、孔诗。

孔章:宋绍兴二十五年(1156)乙亥十月二十七子时生,宋嘉定十七年(1225)甲申七月十七日故,葬太和村沙田龙冲岭(后迁祁阳夫妻合葬)、享年七十岁。

      妻李氏:宋乾道四年(1169)戊子十二月十二日戌时生,宋绍定三年(1231)三月二日故,葬祁阳下马渡车头溏、享年六十二岁,子二:明甫、魁甫。

魁甫:宋嘉定六年(1214)癸酉十二月二十八日生,宋德佑元年(1276)乙亥十一月三十日故,葬太和村口冲钟鼓岭、享年六十三岁。

妻罗氏:宋嘉定九年(1217)丙子三月十七日生,元世祖元十九年(1283)壬午十一月十四日故,葬太和梅田乾冲岭(后迁车头溏)、享年六十七岁,子二:贵荣、贵华。

贵华:宋宝佑三年(1256)乙卯正月初四生,元至元年(1321)庚戌八月二十四日故,葬祁阳河沙头车滩岭、享年六十五岁。

妻吴氏:宋宝佑六年(1259)戊午二月二十八日生,元大德十年(1307)丙午四月九日故,葬祁阳上河坪大江湾屋后、享年四十八岁,子二:子财、子端。

子端:元至元二十五年(1284)癸未九月十七日生,元至正二十五年(1366)癸卯九月三日故,葬衡阳长乐百石庙,享年八十二岁。

妻李氏:元大德元年(1297)丁酉二月十四日生,明洪武二年(1370)己酉四月五日故,与夫合葬于衡阳长乐百石庙,享年七十二岁,子三:应聪、应潮、应荣。

      应潮:元至大三年(1311)庚戌二月六日生,明洪武十年(1378)丁巳五月十八日故,葬寺塘河坡湾,享年六十八岁。

      妻江氏:元延佑四年(1318)丁巳三月十九日生,明洪武十二年(1380)己未八月十二日故,葬高堪头,享年六十二岁,子六:壬一郎、壬二郎、壬三郎、壬四郎、壬五郎、壬六郎。

      壬一郎:元统元年(1333)癸酉九月六日生,明永乐五年(1408)丁亥十一月六日故,葬竹叶塘,享年七十五岁。

      妻彭氏无生,续配胡氏:元至二年(1343)甲戌五月二十七日生,明永乐元年(1403)癸未十月十一日故,葬通泉塘,享年六十岁,子四:政清、政和、政德、政智。

      元至正十五年(1356)乙未十月二十日生,明永乐十三年(1416)乙未六月二十八日故,葬扶托,享年六十一岁。

妻彭氏:元至正十二年(1353)壬辰九月二十四日生,明建文四年(1403)壬午三月十四日故,葬竹叶塘,享年五十岁,子三:友富、友福、友诚。

友福:明洪武十九年(1387)丙寅五月二十三日生,明景泰四年(1454)癸酉十月九日故,葬滑町老屋下岸,享年六十八岁。

妻谢氏:明洪武二十二年(1380)己巳六月十六日生,永乐六年(1409)戊子二月二十二日故,享年二十九岁,子升。

友福续配余氏:洪武二十七年(1385)甲戌正月十七日生,

  景泰四年(1454)癸酉二月二十六日故,葬七星岭,享年六十九岁,子四:昶、晟、昱、昂。

      一昂:永乐十五年(1418)丁酉十二月二十四日生,成化十八年(1483)壬寅十一月八日故,葬烈口冲,享年六十五岁。

      妻吕氏:永乐十七年(1420)己亥八月九日生,成化十八年(1483)壬寅十二月二日故,与夫合葬,享年六十三岁,子三:永经、永聪、永佐。

      永经:宣德七年(1433)壬子一月十三日生,弘治九年(1497)丙辰十月十六日故,葬大江弦,享年六十四岁。

      妻王氏:宣德五年(1431)庚戌七月十八日生,弘治十三年(1501)庚申二月十二日故,与夫合葬,享年七十岁,子四:

  定美、定智、定悠、定荣。

      定悠:景泰三年(1453)辛未三月十二日生,正德十年(1516)癸酉三月十五日故,葬清塘碾子岭,享年六十三岁。

      妻肖氏:正统十一年(1447)乙丑十二月十六日生,正德九年(1515)壬申一月十六日故,葬清塘岸,享年六十八岁,子四:世立、世清、世六、世廷。

      世立:成化四年(1468)戊子一月初八日生,嘉靖七年(1528)戊子七月二十三日故,葬洪桥屋后,享年六十岁。

      妻周氏:成化元年(1465)乙酉十一月一日生,正统二年(1508)戊辰三月二十二日故,葬洪桥屋后,享年四十三岁,子四:兴茂、兴臣、兴华、兴周。

      兴华:弘治十六年(1504)甲子三月三日生,万历十五年(1588)丁亥三月二十日故,葬洪桥禁山岭,享年八十四岁。

      妻余氏:正德元年(1506)丙寅十月十六日生,嘉靖四十三年(1565)己丑三月四日故,葬洪桥,享年六十岁,子二:邦盛、邦安。

      邦安:嘉靖三年(1525)乙酉九月十九日生,万历三十五年(1603)癸卯二月二十六日故,葬洪桥,享年七十八岁。

      妻习氏:正德十五年(1521)辛巳年八月三日生,嘉靖三十三年(1555)故,与夫合葬,享年三十四岁,子:道证。

      道证:资料失考。

妻胡氏:生殁失考,子六:德乐、德熊、德桥、德再、德享、德豪。

德豪:隆庆五年(1571)辛未八月十五日生,天启四年1624甲子十月二日故,葬洪桥山,享年五十三岁。

妻陈氏:隆庆五年(1571)辛未一月十一日生,崇祯十二年(1630)乙卯三月八日故,葬洪桥新屋后 ,享年五十九岁,子二:绍裔、绍美。

绍美:万历十二年(1585)甲申二月三日生,康熙十一年(1673)壬子八月六日故,享年八十八岁。

妻周氏:万历十六年(1589)戊子三月十六日生,康熙十三年(1675)甲寅三月二日故,享年八十六岁,子二:忠立、忠顺。

忠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九月二十二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8)丁丑五月一日故,葬洪桥山,享年七十九岁。

妻陈氏:崇祯七年(1635)甲戌五月七日生,康熙五十一年(1713)癸巳十二月二十八日故,葬湖南普陀寺,享年七十八岁,子:良纯。

良纯:清顺治十一年(1655)甲午一月十四日生,康熙四十九年(1711)庚寅六月三日故,葬四川安岳顶新刘家坝(入川祖坟),享年五十六岁。

妻樊氏:顺治十三年(1657)丙申九月二十五日生,康熙五十六年(1718)丁酉二月二十九日故,与夫合葬,享年六十一岁,子五:遵富、遵弟、遵忠、遵国、遵亲。

 

良纯祖公,乃入川始祖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3)壬午年,夫妇携子及媳自湖广永州府祁阳县,下和平乡三十九都,箔山大王祠,下双凤塘徙蜀,在四川北道潼川府安岳县咸通乡桑家沟石桥湾落业居住(现四川省安岳县顶新乡刘家坝)。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