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圈王村王氏家谱序
马圈王村王氏家谱·序
尝闻木必有其本,水必有其源,人必有其祖。吾家自元朝迁居于此,已历数百余年矣。惜自李闯猖狂,王室俱焚,则家谱失传。惟闻王姓分为五门,始祖王龙,其余已渺不可知矣。
然大清以前鲜无可考,大清以后尚有可稽。倘不于此而叙其宗派,将后之视今,亦犹今视昔。已往者听而不闻,徙居视而不见。虽一派之相传,几于路人视之,岂不深可惜哉。于是合族裔议,于无可追寻之际,权以清初祖为首世,派分支流,无不各如其序,以列于家谱之中,庶几后世之子子孙孙,不致怅望无依云。
大清道光四年四月初二(公元1824年·4月30日·甲申猴年)创修家谱五人:七世孙 王启贤;八世孙 王自芳、王秉铎;九世孙 王锡乡、王乐天。叙成之后,八世孙 秉铎 吟五言八韵:
谁将家谱失,李闯罪非轻。
猝起河南省,频传马圈营。
恨伊焚玉石,乱我列人名。
无述先元代,纵权自大清。
五门详位置,九族细分名。
异姓难参叙,同宗敢漫更。
年年延祖派,世世振家声。
嘱望儿孙意,还深报本情。
赞语一首 四字八句
尊尊固重,亲亲咋轻。
笔滞元代,叙始大清。
报我先祖,启尔后生。
肯堂肯构,勿坠家声。
王氏家谱世系序
王氏祖居,山西洪洞人也。自元代迁稷于镇邑南,三十里涅水之右,而卜宅马。至明朝末年,闯贼入境,围困宛城,被南阳总镇左公 讳 :良玉(左良玉)射双箭,伤其左目,独贼成怒,扎营于谭寨,遗留九檩之房,谢鞍于淇东,创立安字之镇,晝放牲口于青华之北,始名草场之荘(今草王庄),暮宿群马于新寨之内,今有马圈之王。贼之蹂躏境内,一十八载,路掷遗金,无教拾者,家谱因以失。而马圈王营之地名,由此来矣。及我朝始祖 讳:龍.字:腾云,掘地藏身以避难,配崔高二氏而生五子,分门立户。述前代之祖名六十七人,以见尊尊之心。遗古迹之官坑,百世莫忘,以昭亲亲之意。凡为后世之子孙,报本追远,得有所嵇考,咸感戴先人之至意也。后今者子孙繁衍,村居福窄,远迁鲁山,近则处乎本境,特恐宗卷无补,支派难分。倘不重修世系,以至年深久远,人无传说,以教侄而呼为兄弟,派不继序,以一家而视为路人,甚至有同姓为婚,追溯其本,则为一派,种种恶俗。殆不少矣,抑余虽生世晚,忝为先代之苗裔。敢不濡笔染翰,重修宗谱,以昭来兹之观瞻。再立对联以分今日之长幼,奈其才力不足,徒有怦怦欲动之心,而无堂堂光宗之举。虚度半生,恒以读书为深愧。但愿每岁孟春,五门之年高者,再命慷慨之子,执笔序谱。尊派启名,于家谱之内。深望义气之孙,建祠祭祖。兴贤立孝,于乡党之中,则万古之世系不至颠倒,九族之次序,安得错乱。此传后之功果,孰不推汝为继往开来之孝子。昔在壬寅之春,二月既望,北门儒生号柳溪居士.甫士颍侯 .印:凤川 敬,录家簿于蟠龍小寨之南窗前,谨序。
马圈王寨八景诗
九曲联珠暗设防, (九坑联贯通水)
五星会坦凛非常。 (寨门五处防贼)
涅水环抱水三面, ( 赵河水通流)
碧岭山来保一方。 (西北角高岗)
绿竹钻泉涌井出, (村中之井也)
金钩挂月映波扬。 (寨边溪水到河中)
相传群马宿新寨, (闯王圈马之地)
遗迹石龍镇古塘。 (官坑中有石龙)
五门派名二十字
龍祖纳正印,心贤延宗泽。
凤书献景瑞,光耀昭圣明。
稽古右文,自尧舜以来,惟闻士农工商,至汉唐之世,始分儒释道教。后生素无文眼,敢轻议其是非耶。第圣人以神道教,而万世服。阮詹作无鬼论,而一夕止。则知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况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当无恙时,父子兄弟,相亲相爱。及一旦朦胧而不理人世,遂弁髦弃之矣。所以于今人既逝之后,仰借释道,施食超群荐。非徒呴呴呕呕,破狱免罪,以曲尽人子之心。亦使亲朋作吊,得以定时应期,而来会同马耳。
谨序
大清道光四年四月初二(公元1824年·4月30日·甲申猴年)
王氏族人迁居他庄族谱五门派名会有所不同,以下是说明:
自清代道光至今,百余年间,战乱不休,民不聊生,王氏家谱,无人录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阶级划线,家谱再度混乱,不能循派起名......
镇平县安字营镇白草庄村 派名二十字:龙祖嘉盛印,跃长文纲九。凤钱宝振家,尊洪慧元明。
镇平县安字营镇河南村 派名二十字:龙祖嘉盛印,跃长文纲九。言应玉进广,尊洪慧元明。
镇平县安字营镇刘营村 派名二十字:龙祖嘉盛印,跃长泽帝兰。国维堂三荣,清洪慧元明。
为继先祖之成业,启后人之追思,避世系之错乱。一九八九年八月望日,王氏族谱.北三门第十四世孙王振清、十六世孙王清
勤、王清学、王清方、王双岑、王尊甫,遵依王瑞三(扎针先生)之遗嘱,将白草 庄、刘营(南园)王氏家族合派一统,并拟派名
二十字,以延祖脉。
厚 德 永 恒 昌,育 子 有 义 方,俊 起 凌 云 志,英 杰 必 兴 帮。
望王氏后裔知悉,并依序遵行。
注:北三门从四世祖王盛振起由马圈王村迁居至白草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