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修序
2020/2/26 20:40:31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李九增
浏览次数:
1474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根深枝茂、源远流长所由来也。
考吾李姓出自嬴姓:
1世中华始祖燧人氏;
4世根祖黄帝;
6世远祖颛顼;
10世血源始祖皋陶;
36世理徵,在商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陈国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感谢木子。遂理改李氏利贞;
52世名祖耳公;
89世大凉太祖皇帝讳暠;
97世望祖大唐太宗皇帝世民公;
110世熙照公由908年河南洛阳市迁居福建邵武县和平镇;
122世朝应公由1236年福建邵武县和平镇迁居山西洪洞县金盆村;
127世孝廉公与两位兄长兄弟三人由1371年山西洪洞县金盆村奉旨迁居河南镇平县石佛寺李营村。分三堡居住;为怀念福建邵武县和平镇称:中和平堡、东和平堡、西和平堡。为怀念山西洪洞县移民时老鹳窝聚集点。三堡全称:老鹳窝(老冠窝)。1952年为怀念李氏先祖统称:李营。李姓族大发展很快。移居他出甚多。如:师洼、李邦相、李九溪、怪家、九渠、时庄、上下河、李家庄、东西李庄、水泉湾、老坟沟、黄竹涂营、先师庙、苇子坑、不老刘、许庄、元明寺、张井、朱张营、李慎动、南湖、天桥、王李营、赵连堂、凉水井、草荐、花房子、湖北武汉等。另外山西濮城地方亦有,晚清至今,年景荒旱。李营外逃聚居他地者,亦有李营村。每年寒暑易节,往有往返扫墓者至今!
133世世凡公由1532年李营村西和平堡迁居苇子坑村;
136世尚仁公由1637年苇子坑村迁居李慎动村;
137世体選公由1708年李营村西和平堡迁居师洼村;
139世子康公由1720年李营村西和平堡迁居卧龙区青华镇三李营村王李营;
139世子合公由1720年李营村西和平堡迁居卧龙区青华镇养心堂村赵连堂;
139世子跆公由1715年年19岁李营村西和平堡迁居苇子坑村,由1736年年40岁苇子坑村迁居不老刘村;
141世鸿航公由1826年不老刘村迁居朱张营村后营;
143世克事公由1820年不老刘村迁居房营村许庄;
143世克荣公由1834年不老刘村迁居元明寺村;
143世克意公由1828年不老刘村迁居张井村;
143世克齐公由1901年不老刘村迁居澳门大堂区南湾;
143世克蹈公由1915年不老刘村迁居陕西商南县青山镇草荐村;
144世守绣公由1858年张井迁居河北保定市南;
145世喜昌公由1950年不老刘村迁居湖北武汉市;
145世玉生公由1980年不老刘村迁居陕西宁侠县皇冠镇油房坪村花房子。
修谱于1989年创建,2021年完稿。
修谱当中不光是修谱,还要明志、扬善、博才、勤能。以时代要求为己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自律准绳,尊老爱幼、友好乡邻,与时俱进。吾相信李氏家族一定会人才辈出、共同发展。
自感修谱是一个苦差事,但这次吾却并没有孤独。在用吾的笔和同宗交流与心对话,也与所有接受吾交流的族人同喜同悲,与熟悉、了解那一段历史的先人一块去追寻曾经走过的足迹。能和吾交流的大多是满头白发,有的甚至连说话都已经非常困难,然而吾向他们提起同宗,修谱时,他们的眼睛立刻亮起来变得格外的热情。
以追幕祖先业绩、延续宗情血源、弘扬炎黄文化为宗旨、以惟其实不惟其!
先人的历史说到底曾经是一段段事实。一段段事实曾经活生生地存在过,它由于时间与空间的色块构成,呈现五彩斑孄。人活动其中,生命像火焰一样燃烧着,是先人历史照耀着后人,还是先人照耀着历史?时间可以改变生命的形态,却改变不了宗情血源;可以改变世俗的沧桑,却改变不了祖先的业绩。在这些改变和不可改变之间,最发人深省的是后人的视线。
吾列祖列宗当含笑于九泉。此等精神举动,吾后嗣者其共学之!仆才疏学浅,德薄能鲜,仰慕诸君子之伟业,乃敢不揣弊谬,胡成数语,恳求贤能者一补余之未逮也!
特草此数语:“ 一者贺吾族谱修成,二者谨此是为序”。
吾系:
中华始祖燧人氏一百四十六世孙;
血缘始祖皋陶公一百三十七世孙;
得姓始祖利贞公一百一十世孙;
名祖老子耳公九十四世孙;
望祖大唐太宗皇帝世民公四十九世孙;
邵武开基始祖熙照公三十七世孙;
金盆开基始祖朝应公二十五世孙;
李营西和平堡开基始祖孝廉公二十世孙;
苇子坑开基始祖世凡公十四世孙;
不老刘开基始祖子跆公八世孙。
二0二一年岁次辛丑清明五修九增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