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序
岁在丁酉,习李主政。太平盛世,万物俱生。木必有本,本深而枝茂。水必有源,源远而流长。此固之理也。吾身在异地谋生,每至节暇返乡,与家父畅谈,聊及族谱传承,皆憾声叹惜。族谱于讳“景”字辈焚与大火,而吾族长辈也皆云故去。后来之人,无法考据吾族人之历史传承,恐三十年后传承无序,尊卑不分,有失孔孟之道,遭世人贻笑后生。
族人之祖若水之源,木之本。代远年湮,瓜瓞绵绵,何以考之?故家应有谱。与国史同一理也。 谱牒使吾族昭穆不紊,伯仲清晰,支派醒目,斑斑可见。上以敬宗,下以收族。虽居十余村或遥距万里,览斯谱者,吾刘氏后裔可知其为一脉相承也。
吾族谱牒虽已遗失,亦是先祖贤达云集,堪为后世之楷模。德高望重,学识卓越,治家致富贤能,官高爵显者,比比皆是。先祖教诲,赫然在目,若谆谆有声。恩泽后世,佑吾族兴旺发达。
窃常思,世间血脉亲情最为珍贵。生命受之于父母,肝脑涂地无以报答。故曰百善孝为先。上而推之,父而祖,祖而曾,曾而高,故曰善孝必尊祖敬宗。继而推之,泛爱众。即仁者爱人。
凡上,吾决心编撰族谱,了确家父心愿。然学识有限,惶惶落笔。恐出纰漏成千古之憾,遂查阅古籍、碑文、县志、同宗谱牒、供奉牌位等。家父扶之,遍访族中老人轶事,细心记录,察古阅今,先后查阅《清康熙12年·曲阜县志》、《乾隆·曲阜县志》、《民国曲阜县志》、《大清会典事例·户部》、《刘家水坑族谱·家相先生著》等文集,且借助网络贴吧社交软件等平台遍寻线索,求续宗源。家父口诉,吾执笔整理。谱牒遂见初稿,抚今追古,万千心声,溢于言表。先祖教诲铭刻在心,淳厚家风世代相传,祖先之功谨记勿忘。书之是为序。
刘桂宁 写於青岛
丁酉 ·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