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新闻

新野县王集镇汪堤村观音寺情况介绍

2017/3/12 11:32:04 所属分类: 家族新闻 作者: 汪 浏览次数: 2474
我们新野县王集镇汪堤村位于县城西16公里处,北边与邓州市汲滩镇接壤,湍河环绕村西,镇(平)王(庄)公路依村东而过。位于梅堂自然村西北的观音寺(原名白衣堂)始建于明万里初年(1574年),碑碣有记载,民间有传说,庙宇有遗址。
观音寺位于王集镇梅堂自然村西北湍河堤内,寺前有村路直通镇(平)王(庄)公路,寺西距湍河不足百米,明万历年间始建,占地30余亩,初名“白衣堂”,后称观音寺,香火一度旺盛,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和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多次重建和修葺。寺山门明柱挑檐,回廊环绕,高大宏伟;寺院宽敞幽静。殿舍错落有致,两边各有十余间偏殿。大殿与山门之间另设三间对庭,专门接待僧侣、香客。大殿前左右矗立着麒麟送子和白马驼经两尊石像。高大的正殿明三暗五,出檐明珠,屋顶五脊六兽,铜钗铁翅,板瓦护坡,铜瓦扣缝,殿内缕花藻顶,雕梁画栋,一派瑞气仙景。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关公圣帝、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四大金刚和十八罗汉,泥塑神胎,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为迎合佛教信众精神生活的需求,两边偏殿还分别供奉着土地爷、牛王爷、马王爷、火神爷、财神爷、杨子江爷等神像。清朝末年,寺内有方丈占五,人称“五和尚”,是南襄盆地有名的佛教大师。观音寺也是南阳之南、襄樊以北广大地区的名刹古寺。
观音寺自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最后一次修缮后,历经岁月沧桑,日渐颓废,现留大殿一座和其他遗迹,并遗存有记载观音寺史的石碑六通,与观音寺几乎同龄的皂角树已有400多年的树龄,冠如华盖,占地半亩,树径两人合围。寺产土地30余亩也至今无人开发。为使观音寺这一明代古刹重塑辉煌,多年来,王集镇、汪堤村及周边村落的佛教信众,乃至外地工作的民营企业家纷纷要求恢复和重建这一庙宇文化景点,使之成为一个可供旅游、观光的佛教活动场所。修建观音寺的一切经费由佛教信众自愿捐资和民营企业家投资,不涉及增加农民负担。该寺原有亩产土地依然存在,重建后不占用基本农田。由于地处镇(平)王(庄)公路西侧,交通比较便利。我们拟将观音寺周边及湍河堤岸种植茂林修竹和风景树木使之成为正规的佛教活动场所和城市居民路由休闲的乡村风景区,为我县宗教文化和旅游事业打造一个新的亮点。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