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献

续修张氏家谱序

2016/5/15 7:27:27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张光耀 浏览次数: 1983

续修张氏家谱序



张氏家族的始祖,原籍何处,何时迁移到镇平县孙营村来安家落户,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碑刻可查。前辈流传的说法是:大清康熙初年(约在公元1679年前后),张氏始祖崑岗挑着他的独生子钰,从山西省洪洞县辗转到镇平县孙营村安家落户,垦荒种地,艰苦创业,繁衍生息。至今已经传十四代,三百二十多年了。今天的张氏家族已经发展成为有二百余户,七百余人的名门望族。

追寻先辈的足迹,纵观我们这个家族兴衰成败的历史,张公先辈们的许多革命精神,高贵品质和优良家风,应该永远为子孙们所珍视,并一代一代继承下去。

辛勤劳动,节俭持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追溯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由于连年战乱,疫灾频繁,镇平县境大批居民死亡、逃离,几无人烟。据历史文献记载,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镇平县仅有257户,1865人。大量土地荒芜,生产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始祖崑岗和他的儿孙们,在孙营这块热土上,艰苦劳动,开荒种地,战胜重重困难,为张氏家族开创了基业。从那时以来,张氏的前辈们,大多是生长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生勤劳质朴的农民。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才为子孙们置得一分家产,为后代创造了衣食之源。张公的子孙们,不管身居农村或城市,不管名高位重或一介平民,都要永远保持劳动人民本色,永远保持乡风乡气,永不忘本,永不奢靡。

刻苦读书,努力进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在张氏家族中有知识渊博,教书育人有方,桃李满乡里的著名老师;有医术高明,技艺精湛的老中医和能工巧匠;有学有专长,事业有成的专家学者;在战功卓著,扬名一方的高级将领。他们成才成功的基本经验就是,虽出身寒微,却不坠青云之志,勤奋学习,奋斗不息,不贪恋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不惧怕艰难险阻,努力攀登人生的高峰实现人生的价值,张公的子孙们要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修身养德,正直做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心下则身修,身修则家齐。在张氏家族的先辈中绝大多数品德高尚,作风正派,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治家,堪为后代楷模。不少前辈人时时关心族人的疾苦,以扶危助人为乐事。为了保这家卫乡,不怕流血牺牲,与土匪、日寇进行英勇斗争。他们的事迹,收到乡里人民的同声称颂,子孙们永远敬仰他们。怀念他们。但也有个别不孝子孙,幼年不爱读书,成年不务正业。沾染上赌博、吸食鸦片等恶习,甚至趟上了刀客,当了日伪汉奸。搞得倾家荡产,抛尸异乡。使列祖列宗蒙受巨大耻辱,给家属子女带来无尽的悲哀。张公的子孙们应当引以为鉴戒。

孝敬父母,友善兄弟。百德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父慈子孝,兄又弟恭,夫妻恩爱,邻里和睦。是我们张氏家族的家教家风。张公的子孙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传下来的好家风,好门风。做无愧于这个光荣家族的孝子贤孙。张氏家族不能容忍虐待老人,欺压亲临的恶人。

同祖同根,互帮互谅。亲为亲好,邻为邻安。孙营张氏老幼数百口,不论年龄大小,辈分高低,家庭贫富,职业贵贱,都是张公崑岗的后代子孙。血浓于水,骨肉情深。长久以来,张氏家族总是互相帮助,互相提携。遇有喜事大家贺,一家有难全族帮。互相之间偶有矛盾和利害冲突,也能互谅互让,迅速化解。对张氏子孙中的错误言行,都能诚恳教育,严格批评,使其尽快改正。张公的后人,应该以前辈为榜样,亲密团结,并肩携手,共同建设富裕美好的家园。

培育子孙,成气成才。治家千头有序,至要莫过教子。张氏家族的事业、荣誉、家风,都要靠子孙们去继承,去发扬,去开拓。张氏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张氏家族一定要严格教育子女,舍得在培养成才上投资。使他们胸怀大志,勤奋读书,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做大事,建伟业。为国家多做贡献,为张氏家族增光添彩。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后人推前人。愿张公子孙一代更比一代强,为张氏家族谱写更加光辉灿烂的篇章!


                 张光耀      字英明

                   二00三年六月于镇平孙营


上一条 后 记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