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得姓传说
2017/2/6 21:09:20
所属分类:
寻根问祖
作者:
赵
浏览次数:
1700
查阅史册,考诸赵氏有关姓史资料,考究出较为准确而详实的赵氏祖系源流。使赵氏子孙了解赵氏家族之发展状况。存史资政,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祖先少皋为五帝之一。颛(同专)顼(x u)苗裔孙日:女修。女修织,吞食玄鸟卵而生大业(皋陶-)。皋取少典之女,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伯益)。
伯益与皋陶共辅佐尧禹本禅位于伯益,因巡狩、舜、禹,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赐赢姓途中病逝会稽,帝位被启夺去,建立夏朝。
伯益生二子,一大廉。人称鸟俗氏。二若木,实费氏。大廉之玄孙中衍为商帝驾车大夫。其后代在商朝屡立大功,被封为诸侯。中衍曾孙戎胥轩。仲潏(yu)在西戎,保西垂,为封疆大吏故西戎和睦。生蜚廉。
蜚廉生恶来,恶来力大无比,有大力士之称。蜚廉奔走若飞人称飞毛腿。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武王伐纣,恶来为周军所杀。蜚廉在武王伐纣前,被纣派往北方霍太山寻石棺。得免于难。即隐居于此,并生小儿季胜。
季胜归周,生孟增。孟增很得周成王宠幸,赐孟增皋狼(今山西离城县西北)。他建宅定居,后人称他宅皋狼。增生衡父而至造心造父协助周穆王平徐偃王之乱。有卓著功劳,赐造父赵城(今山西洪桐县北)。造父子孙以城名赵字为姓,这便是赵姓的起源。
造父六世孙奄父,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七八九年,讨伐姜戎(今山西介休县西)之战中国军全军覆没。奄父奋不顾身,救宣王脱险。从此周室衰微。奄父子叔带离周投晋。赵姓在晋国札根昌盛。
叔带第五代孙赵夙,在晋献公时为将军,功伐翟、魏、耿时有功,赐夙耿(今山西河津县南汾水岸)。赵夙生赵衰,衰助晋公子重耳归国为君有大功,赐衰原(今河南济源一带)。赵衰生赵盾,盾为晋国正卿。辅佐晋襄公、灵公、成公、景公,执掌朝政十九年。晋成公赐赵姓为公族大夫,世代为晋国公卿。
赵盾卒后,其子赵朔为晋国卿士之一,聚晋成公姊为妻。晋景公时,晋国上、中、下三军扩为六军,统帅中赵姓占三位,即赵穿、赵括、赵旃(同毡)。
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五四六年,赵朔子赵武重新任晋国正卿。赵武生景叔,景叔生赵鞅(简子)赵鞅子赵毋恤(襄子)都任晋国正卿,此时晋国土地上已经出现了赵、韩、魏三国。
赵襄子不立自己的儿子,而立其兄伯鲁子赵周代成君。成君早卒,立成君子赵浣,浣生赵籍(赵国开国君烈候)。烈候弟武公。烈候子敬候赵章。成候赵种,肃候赵语,武灵王赵雍,惠文王赵何,孝成王赵丹,悼襄王赵偃,赵王迁其兄代王嘉亡于秦。
代王嘉子赵公辅为西戎地区行政长官。居住天水,成为影响力极大的天水赵氏。天下赵姓都以天水赵氏为宗。
明朝太祖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天水赵氏一支自山西移民于河南,数百人散居于内乡、邓县、镇平、南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