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刘氏古村
2017/4/20 7:42:09
所属分类:
寻根问祖
作者:
刘鸿墒
浏览次数:
2599
板梁刘氏古村
始迁祖—富道公:其先祖江西省泰和县鹅颈塘人氏,宋时宋南渡时,自江西省泰和县鹅颈塘徙迁湖南省之郴州市永兴县金陵乡四都凫塘村定居后,传七世祖、子芳公由凫塘迁出,初住上邓家湾,后迁居营盘里(今谦和田),生两子,荣卿,茂卿。
八世祖 子芳公长子刘荣卿生元延佑三年(1316)配毛氏六娘,生元延佑六年己未(1319),生一子 德敏。
芳公次子刘茂卿生元泰定元年甲子(1324)配黄氏六娘生元天历元年戊辰(1328)生四子,德贤、德珍、德亮、德政。
八世祖荣卿公、茂卿公两兄弟,携全家于元朝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由营盘里析居板梁村。
9世祖 荣卿公之子德敏生元至正七年丁亥(1347),配王氏一娘 生元至正七年丁亥(1347)年。
茂卿公生四子,9世茂卿公长子德贤公生于元至正八年戊子(1348),配邓氏十娘生元至正五年乙酉(1345),次子德珍,生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1363),配雷氏四娘,生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1362)
三子德亮,生元至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配李氏生元至正十八年戊戌(1358),
四子德政 生明洪武三年庚戌(1370)配王氏 生明洪武三年庚戌(1370),德敏,德贤,德珍,德亮,德政五兄弟开派板梁村。板梁村历史久远,初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朝清朝两代,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是原永邑金陵乡的重要集镇,全村同宗,分为上中下三个房系,浑然一体,是当地刘姓的主要开源地之一。据我族谱记载,从板梁迁徙开派的刘姓村有三百六十多个村庄,约八万多人。不仅是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族谱记载:明清以来,考取进士十一人,贡生四十九人,禀生三百六十五人,国学二百八十六人,出朝入仕者上百人。板梁古村已经历六百五十多年,是一个保存完整、规模宏大、风景优美、聚族而居的湘南古民居村落,被誉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八世祖 子芳公长子刘荣卿生元延佑三年(1316)配毛氏六娘,生元延佑六年己未(1319),生一子 德敏。
芳公次子刘茂卿生元泰定元年甲子(1324)配黄氏六娘生元天历元年戊辰(1328)生四子,德贤、德珍、德亮、德政。
八世祖荣卿公、茂卿公两兄弟,携全家于元朝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由营盘里析居板梁村。
9世祖 荣卿公之子德敏生元至正七年丁亥(1347),配王氏一娘 生元至正七年丁亥(1347)年。
茂卿公生四子,9世茂卿公长子德贤公生于元至正八年戊子(1348),配邓氏十娘生元至正五年乙酉(1345),次子德珍,生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1363),配雷氏四娘,生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1362)
三子德亮,生元至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配李氏生元至正十八年戊戌(1358),
四子德政 生明洪武三年庚戌(1370)配王氏 生明洪武三年庚戌(1370),德敏,德贤,德珍,德亮,德政五兄弟开派板梁村。板梁村历史久远,初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朝清朝两代,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是原永邑金陵乡的重要集镇,全村同宗,分为上中下三个房系,浑然一体,是当地刘姓的主要开源地之一。据我族谱记载,从板梁迁徙开派的刘姓村有三百六十多个村庄,约八万多人。不仅是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族谱记载:明清以来,考取进士十一人,贡生四十九人,禀生三百六十五人,国学二百八十六人,出朝入仕者上百人。板梁古村已经历六百五十多年,是一个保存完整、规模宏大、风景优美、聚族而居的湘南古民居村落,被誉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道公第二十八世孙,刘鸿墒
公元二〇一六年丙申仲冬月 谷旦
公元二〇一六年丙申仲冬月 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