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献

关于永兴十户刘氏几个卖祖的事实情况

2018/5/7 10:52:41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第五届理事会 浏览次数: 3999

前   言

永兴十户刘氏(敦睦堂)自江西迁入永兴凫塘以来,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朝景泰年间,我族即创修第一届族谱。自此,十户刘氏(敦睦堂)一直尊奉富道公为始祖。几百年,我十户列祖列宗,都是恪守祖训,并无异议。到了清同治十二年,有族人、江霞冲村刘梦松、板梁下村刘绍宜诸人,与远公、通公房合修谱首。则突然冒出一个梦壬,据耒阳五忠堂白鹭塘刘氏族谱显示,这个梦壬比我十户的富道公第十世孙‘宗珉公还小十三岁,却说成是富道公之父,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同治十二年过后十年,我族修第七届谱,即反对这种说法。可是以讹传讹,后来板梁下村刘泗承 号鲁川参与修笪桥谱,又是搬出同治十二年这种谬论。最遗憾的是公元20152017年间,十户第四届理事会的理事长七甲塘前刘才文与五甲板梁中村副理事长刘普光与谱局主编板梁下村刘振朝,副主编六甲大冲刘鸿计、有满池塘村刘力辉,捐款3000元,刘骏中500元,杨柳塘村刘永生捐款1000元,山冲村刘三国捐款1000元,村名不详刘韶光捐款1000元,杜家冲村刘鸿青捐款500元,大冲村刘鸿计捐款500元,下班村刘文捐款500元,畔塘下刘福军捐款500元,等人,变本加厉,竟与然耒阳五忠堂刘氏的搞联宗合谱。并一意孤行,不顾族人的强烈反对,仍然将‘梦壬’说成是我祖富道公之父。

这些人捐款给耒阳五忠堂谱局修谱,也就是这几个败类支持才文卖祖,这些人是十户的吗?我们十户刘氏没有这些的败类,

为了澄清我十户刘氏(敦睦堂)的历史事实,应《湘永兴十户刘氏五届理事会与各甲代表》广大群友的要求。特编写这本宣传单。将我十户刘氏(敦睦堂)的源流阐述清楚,以正视听。

本宣传单重点阐述我十户刘氏(敦睦堂)的源流,十户刘氏(敦睦堂)开派情况。以及与远公房、通公房的关系。并将以使十户刘氏(敦睦堂)的族人明白我们自己族里的一些事情。使族人更加关心族内的事情。则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关于湖南永兴县金陵乡刘氏富道,富远、 富通、富达,非亲兄弟的概况。       
    

 

 

 

谱者,族志也,乃一家之庚书,一人之档案。能真实纪录族人生殁荣衰,可歌可泣之业绩。吾祖富道公乃永兴十户刘氏(敦睦堂)之始迁祖,我族早在明景泰七年丙子1456年创修第一届谱。在第一篇序言――《曹琏序》中所记载:远祖系江西泰和鹅颈塘人氏,“自一世祖富道公由鹅颈塘,于宋南渡时宦游永兴,誓云逢塘则止,适遇金陵乡之四都凫塘定居,自成一统,自明景泰七年丙子创修第一届谱以来到公元2012年壬辰已经修了第十一届族谱,历届修谱,我族多次派族人到找江西泰和寻根问祖,因年代久远,佐证缺失,道公以上弗可考,则从阙”经族中族老商议我们不要再去寻找更远的开基始祖,推富

道为始祖。繁衍生息。迄今十万余众,俨然众族。

 

§第1、关于在清朝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曾与远,通二房合修谱首一卷,是板梁下村刘绍宜,远公房刘文源,通公房刘振炳三人借永兴县令(俞植)名义伪造一篇序言,后经永兴县志查证,这个县令(俞植)在同治11年已离开永兴县,何时为永兴金陵乡刘氏,道、远、通三大房写谱序呢?
   现在我就同治十二年俞植所写的序言的考证,可以说:俞植所写的序言是不存在的,是偽造的。理由如下。

1、俞植在永兴任县令的时间

§一、永兴县同治年间县令任职情况:

§孔昭文,安徽人,同治五年(1866年)任;

§黄炳堃,广东人,同治六年(1867年)任;

§俞 植,浙江山阴人,同治八年(1869年)任;

§汪文焕,四川成都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

§以上资料,有永兴县志为证。



第2、民国26年丁丑(1937)板梁下村刘鲁川,派名泗承,参加江西安福笪桥刘氏总谱,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全体道公后裔与道公谱局,刘鲁川视为十户刘氏卖祖之人,我族不认可此笪桥刘氏总谱资料,我十户道公后裔早在修十届谱时已经予以否定此谱。
    

第3、至于2009年(己丑)湖南省省刘会长刘继德创修的所谓《湖南刘氏源流史》,更是以讹传讹,进行胡乱编写,不考证我十户刘氏的祖源。在此书275页,我十户刘氏第三届理事长刘代慈宗长与刘晓宏及各甲代表,经多方考察,富道、富远、富通、富达,年代相差很大,经考证他们不是兄弟来源。特此说明,在书付梓之前,富道公后裔来文称,“经族中族老商议,仍然尊富道公为十户始迁祖。道公以上源流不再追寻”。

   

第4、在我十户刘氏,清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第七次增修族谱例言,得姓受氏,必溯其源。同治年间,曾与远,通二房合修谱首一卷,始墨庄式公。代远年湮,疑以传疑。景城纪氏族谱,不溯姓源,系述不博,称慎也。今仍始富道公,比物此志也。
   

第5、耒阳市公平圩镇白鹭塘刘氏(五忠堂)开基祖——富远公生明建文四年1402年壬午由耒阳云峰迁白鹭塘村定居,衍派永兴之马田、油麻黄莲桥、桥蓝虎形上等村庄。

 

第6、永兴樟树乡天堂刘氏,始祖——富通公,南宋时由江西吉安泰和鵝颈大丘徙居永兴樟树乡天堂村。生五子,高亭古城刘氏(明伦堂)通公长子——以德公由樟树乡天堂迁高亭古城村开派。油市车田刘氏(孝友堂)通公次子,季宽公生南宋景定三年壬戌1262年由樟树乡迁永兴油市车田村开派。
  

第7、从徙居永兴的来源地来推断,我道公是从江西泰和鹅颈塘徙居于永兴之凫塘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而富远公是从耒阳云峰徙居公坪圩镇白鹭塘村在衍派永兴之马田、油麻黄莲桥、桥蓝。富通公则是从江西吉安泰和县鵝颈大丘徙居于永兴的天堂,再迁永兴高亭古城,油市之车田等村庄开派。三公定居于永兴,而他们是从不同的地方迁入的。这点,又从我族历届修谱,族谱中也可以看出:“我永邑(永兴)刘氏,姓同而宗别者多,独我族自江右迁永,前人所称逢塘下住之,富道公乃其始祖也。”
   

第8、关于耒阳五忠堂刘氏,六修通谱中族谱上有我永兴十户刘氏,历届谱序与十户刘氏村甲歌,是四甲板梁下村刘振朝〔字骏玺〕六甲大冲刘鸿计〔字寿德〕七甲塘前刘才文〔派名昌文〕等人参与耒阳五忠堂刘氏六修通谱,实属他们几个私人行为, 我十户刘氏众族人及各甲代表与十户刘氏第五届理事会多次开会坚决反对他们与耒阳五忠堂刘氏搞联宗合谱。我们同意联谊合写谱首。
   耒阳五忠堂刘氏,长房——宗嘏派谱局私自刊登我板梁上村德贤公宗琳公房刘海派汉旦公房有关资料,是无效的。我贤公房二甲耒阳大义乡双布洞村的宗亲,刘国华、刘丁尧、刘显兵等宗亲在2015年8月13日来板梁祖居与贤公房理事会,贤公房各村代表在板梁上村〔贤公宗祠〕已经澄清他们双布洞汉旦公一脉与宗嘏房合修谱错误,实属耒阳五忠堂刘氏,宗嘏房谱局乱负责人套祖源。
   

第9、耒阳五忠堂刘氏,满房宗粤派第二次修族谱中有我十户刘氏历届谱序与村甲歌及凫塘,板梁村图片,是十户七甲塘前刘才文〔派名昌文〕,五甲板梁中村刘普光,六甲大冲刘鸿计(字寿德)等人参与,纯属他们几个私人行为,他们三个人不顾族人再次反对,他们私自与五忠堂刘氏搞联宗合谱,他们不能代表我永兴十户刘氏族人与任何组织,与各房,各村,各甲。
    我永兴十户刘氏第五届理事会,各甲各村代表,坚决反对他们参与耒阳五忠堂刘氏搞联宗合谱。
    刘姓,当今中华姓氏前四大姓之一,和谐、团结乃世人之众望。千百年前,天下一姓。今,道、远、通后裔孙,联谊合谱是应该的。道、远、通三房,在谱首中,各表岀处,各书祖源,各用堂号。
   永兴十户刘氏,富道公房《敦睦堂》,耒阳白鹭塘刘氏,富远公房《五忠堂》,永兴高亭古城刘氏,富通公房《明伦堂》,永兴油市车田刘氏,富通公房《孝友堂》,散居各地,各有各祖源,  


这些人相片总能说明参与耒阳五忠堂修谱的人员是谁了吗?

是他们篡改我们十户刘氏的世系

 

 

 

刘振朝,刘才文、刘普光、刘鸿计的名字赫赫在册,他们还说这个不算卖祖,难道这名单也是假的?他们做贼心虚,反咬一口!这四个人是十户的,还是五忠堂的?3、这本谱的序言,将我十户始祖富道公写成是梦壬之子。在这本谱的序言中,没有任何依据。就将我十户始祖富道公说成是所谓梦壬的儿子。




 

第一:十户刘氏的基本情况及源流简介

一、永兴十户刘氏(敦睦堂)的基本情况:

祖居地:江西泰和鹅颈塘。

始 祖:刘富道。

始祖居住地:宋时的湖广省永兴县金陵乡四都凫塘,即今之洋塘乡凫塘村。

堂 号:敦睦堂

排行字辈:富盛顺安叟,辅子卿徳宗,刘永孟仲季,汉祖定邦国,道高世代昌,绍承鸿骏烈,福寿启庭芳,传经先泽厚,济美煥文章,为善兆祥瑞,笃庆载锡光。

 

二、永兴十户刘氏(敦睦堂)源流简介:

永兴十户(敦睦堂)刘氏,远祖系江西泰和人,据族谱第一篇序言――《曹琏序》中所记载:“自一世祖富道公于宋南渡时宦游永兴,誓云逢塘则止,适遇金陵乡之凫塘,乐其风土,因家焉。四世祖安定公析居於是乡三都之郎水;六世祖瑞辅公以子孙日众,居莫能容,徙居营盘;越八世荣卿、茂卿公於元至正十八年,又由营盘析居板粱。迨珉辅公子明公子孙住凫圹、南冲、自兹派分四处,而刘氏之族益大。”

明朝德璋公擢人才科,任浙江严州府幕,政化翔洽,为时所称。迄正统间,行备荒之政,令富民助谷,以待赈济,宗琳公尚义乐捐,输谷千一十石。明天顺庚辰(公元1460年),刘润公捐米四百余担,以赈济兴宁之灾,授七品散官承事郎。由是,刘氏富道公一族声威日高,成为永兴一大望族。

1994年第十次更修族谱时,已经传有33代。人口约十万,村落440多个。分布于永兴、桂阳、耒阳、苏仙区、汝城、资兴、四川大竹、重庆市新民镇一带,尤以永兴江左一带为多。其中村庄落有凫塘村、板梁村开派、440个村等!后裔孙10万余重。板梁村自元至正十八年开派以来,已经历600多年,板梁现被评为全国的旅游古村。

近千年来,富道公后裔人材辈出,从政、经商、务农者,都不乏杰出人材。明、清时期,有为官者数十人。近代人才尤为突出,有刘代伟、代统兄弟参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近代史上留有光辉的一页;刘重、刘乙光、刘参、刘璟等人,都是名标史册。永兴县清朝和民国最后一任知县和县长,都是我族中之人。

1、十户刘氏的始祖就是富道公。

十户刘氏(敦睦堂)历届族谱对始祖的认定,都是尊奉富道公为始祖。

时明成化三年丁亥三月刘浩公《第一次创修族谱序》中明确指出:“按旧谱,远祖世居江西吉之泰和,自富道公由鹅颈塘,于宋南渡宦游至于郴之永兴,遂家于金陵乡四都之凫塘。”

《第二次增修序》是十五世孙庠生季谟哲庵氏谨撰:“吾族始祖富道公,为江西吉之泰和人,当宋南渡宦游永邑,誓云逢塘则止,乃得是乡之凫塘居焉。自宋历元,自元迨今,岁益久,族益大”。

《第四次续修序》是二十一世孙庠生刘钦德范氏、二十二世孙优廩生高鹏羽立氏、二十一世孙廪生道履步蟾氏同誌于云池阁,序言中写道“记曰:尊祖、敬宗、收族,本原之义,振古为昭也。吾族始祖富道公,派衍吉之泰和,发祥于金陵之凫塘,传十余世,子孙繁盛。”

《第五次续修序》是九皋扬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孟夏月撰,:“吾族始祖富道公,江西泰和鹅颈塘人也。当宋南渡徙居永邑凫塘,五世而后,渐次蕃衍,亦代有伟人矣。使非有以纪之,将远而益疏,混而无别,何由敬吾宗而睦吾族乎。”

《第六次增修族谱序》是二十一世孙年近八十儒士道坃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岁次甲辰孟秋月所撰:“我族始祖富道公,原籍江右泰和鹅颈塘,当宋南渡时徙居永邑凫塘,传十余世,生齿殷繁。”

也就是说,在同治十二年之前,我族所修的六届谱中都是尊奉富道公为始祖。从未出现过所谓的“梦壬”两字,更不要说梦壬是道公之父了!所以说梦壬是富道公之父,纯属胡编乱造的。

清同治十二年以后,我族以续修四届族谱。仍然是尊奉富道公为始祖。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壬午,   我十户刘氏开始第七次增修族谱,在郴州直隶州正堂陈  澜撰写的《第七次增修族谱叙》写道:“永邑刘姓,自其始祖由江右南迁,瓜绵椒衍,代有伟人,载之家乘,麟麟炳炳。前明曹廷器少卿,彭安成相国,洎(ji)国朝诸先辈叙之详矣。”

《第七次增修族谱例言》的第一条中称:得姓受氏,必溯其源。同治间曾于远通二房,合修谱首一卷,始墨荘式公。代远年湮,疑以传疑。景城纪氏族谱,不溯姓源,系述不博,称慎也。今仍始富道公,比物此志也。”

《第八次续修谱例》中的第二条:“我邑刘氏,姓同而宗别者多,独我族自江右迁永,前人所称逢圹下住之,富道公乃其始祖也。但当年未及追溯富道公远派,今亦不敢憑耳目而臆载之。恐蹈郭崇韬拜汾阳之谬。”

解放后的九十年代,我族第十次续修族谱。《第十届增修族谱例言》中最后有一个说明:“本届修谱,耒阳五忠堂谱局多次来吾谱局提倡联宗合谱,并出示溯源史料,称吾族为梦壬公派下道、远、通三房之长。吾族编修等再三考究……,据远公房族谱记载,道、远、通公之父梦壬公,生于明洪武十四年,但我道公之第十代孙宗珉公,却生于洪武元年。如此推算,梦壬公较十一代孙尚小两三百岁,实属荒诞。如此看来,所谓道、远、通三房同宗之说,不能成立。于是决定不与合修。”

从同治十二年以后,我族的七修、八修、十修谱中所记述的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一直把富道公作为始祖,从没有任何的改变。

2、富道公定居永兴凫塘的年代问题

据族谱第一篇序言中所记载:“自一世祖富道公于宋南渡时宦游永兴,誓云逢塘则止,适遇金陵乡之凫塘,乐其风土,因家焉。”可知我始祖富道公是在南宋初年,由江西泰和徙居凫塘的。那么南宋初年究竟在那段时间期呢?

1、我族创修族谱时的第一篇序言,是由刘浩公请当时永兴有名的曹琏作的序,时间是在明景泰七年,即公元一四五六年。曹琏在序中说:“今刘氏之族,自宋徂元、自元徂今,以年计则三百余年,以世计则十有余世,子孙之盛,愈出愈秀。”从曹琏作序时算起,所说三百余年,则应该在公元一五五六年之前,即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之前。宋高宗正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

2、我族第十次增修族谱,在跋中关于排行问题时有一段话:“吾族之排行,自清嘉庆戊午增修,已越廿六代,道光甲辰增二代,光绪癸未增一代,民国丙辰增一代,公元一九九四年增三代。”从嘉庆戊午(公元一七九八年)到一九九四年,其间196年,共繁衍七代,即每增加一代,要二十八年。自润、浩二公修谱之时算起(公元一四五六年),已是12代,再上溯336年,即到了一一二○年左右,即宋徽宗宣和二年。

纵上所述:我祖富道公定居永兴的时间,大抵在宋徽宗宣和二年到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之间,即公元11201157年之间。这正是宋南渡之时。且与族谱中所载比较吻合。

 

 

 

 

湖南省永兴十户刘氏〔敦睦堂〕第五届理事会。
                

 

公元二Ο一七年丁酉孟秋月宣。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