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刘家坑组源流考

2017/8/4 23:30:24 所属分类: 寻根问祖 作者: 承胜 浏览次数: 1560

刘家坑组属郴州市汝城县热水镇,地处与集益乡,古称益将乡相邻,距离古称热水团五公里处,横路甲三公里处,与同心村相邻,座东北朝西南,左右环山,后龙山为青龙嘴与,牛神坳,相连,典型山区地貌,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四季鸟语花香。村前一片腴田沃土,生机勃勃,宛如世外桃源。

据家谱记载,刘家坑组始由永兴县金陵乡板梁桥金钗坪村迁出。自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起,从刘家坑组陆续外迁、各自开派的刘氏分支,主要分布在四川大竹县一带、高明洛阳村、团坝赵家坪、重庆垫江县新民镇、凤淋塆、院墙塆、陕西省黄瓜岭等地,约一千五百余人。明、清时期,隶属湖南桂阳县益将乡热水团横路甲刘家村,民国之后划归汝城县热水镇管辖,后更名为横瑞村刘家坑组。

十户刘氏(敦睦堂)迁湘始祖富道公,妣薛氏,原籍江西省泰和县鹅颈塘人,于宋南渡时迁居湖广永兴县金陵乡四都凫塘村。越七世祖子芳公,配邓氏,由凫塘村迁岀,初居邓家湾,后徙营盘里,生二子(荣卿、茂卿),八世祖茂卿公(子芳公次子),配黄氏六娘,生四子(德贤、德珍、德亮、德政)与胞兄荣卿公,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由营盘里迁往板梁村。九世祖德贤公(茂卿公长子),配邓氏十娘,生三子(宗珪、宗琳、宗琰)由板梁中村迁居上村,开派二、六、七甲。二甲由德贤公次子宗琳公开派而来。

宗琳公自幼聪颖,长而卓立,崇儒重道,救难恤贫,明正统时赈粟宜邑旌表建坊。配邓氏,生五子:刘清、刘海、刘渊、刘澄、刘洪。清、渊无后,现有海、澄、洪三大房。宗琳公四子刘澄公开派板梁桥金钗坪,元配李氏,无出,续配李氏,生五子:永高、永俊、永杰、永谋、永雄。澄公后裔之五大房,人丁昌盛,贤能辈出,实赖琳公祖德荫庇而至。澄公六世孙汉良公,字正顺,始从永兴板梁桥迁畔塘,复移郴州市秀才乡万岁桥居数载,汉良公次子祖枝公,字爱甲,再由郴州市秀才乡万岁硚徙居此地,里居已达三百年之久。现有族民十六余,人口近六十。村庄面积虽小、人口不多,却人文蔚起,人才济济。总之,这里人杰地灵,既有骄傲的昨天,又有值得赞美的今天,一定还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汝城县热水镇横瑞村刘家坑组十户刘氏道公第廿七世孙承胜(字胜发)谨撰

公元二〇一六年丙申孟冬月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