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6/7/20 15:14:11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孙宝印
浏览次数:
1983
我始祖增公(字陛)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 553年)由唐河县苍台陈排湾迁徙至新野沙堰西南白河南岸召(shAo)父渠旁后庄(今陈庄)定居,其子孙兴旺,后裔有迁居港里、陈河、杨庄、潦口、曹寨、霞雾溪、邓州水牛清及湖北、四川、新疆等地者。自增公至今己有460载,瓜瓞绵延1 9代,4000余人,枝繁叶茂,培育出不少杰出的人士,谱写成许多壮丽的篇章。清代受到皇上敕封浩命的陈海晏、陈凤阁、陈庭卓祖孙三代和原信阳军分区副政委陈志阳、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陈奎寿等,便是增公后裔优秀的代表。
舜帝是陈姓的血缘鼻祖。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帝之后妫(gui满于陈州。妫满为陈侯,称胡公,妫满为陈胡公,其子孙以国为氏。陈国是陈姓的发祥地,胡公满是陈国的开宗太始祖。陈姓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己成为中国第五大姓。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1 3亿人口中,陈姓人群大约占了6.1 5%,总人口大约8000万,广泛分布于全国各
地及海外。从陈姓中派分出来的姓氏达39个之多。如果我们把陈姓的分支也加起来统计,那数字将会十分惊人。因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姓家族是构成汉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主体成份之一。
陈庄陈氏先祖出自江西德安义门陈氏。自唐朝开元十九年(公元73 1年)义门陈始迁祖陈旺迁居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前后历时332年,创造了全家1 5代、聚族3900余人不分家的人类发展奇观。
北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 062年),义门陈奉旨分迁全国各地334个庄。义门陈l 5世祖继全公迁居江南江宁府上元庄(今南京市江宁区上元街),传十世而有鼎(字兴)、鼐(字盛)兄弟。明洪武二年(公元1 369年)为避战乱,鼎公携夫人骆氏、弟弟鼐公从水路乘木排逆水而上到唐河县西南80里的高李叶洼村落户,后改村名为陈排湾。明嘉靖年间,唐
河屡遭水患,河床不断东滚,陈排湾土地逐年减少,陈氏先族开始陆续迁往外地求发展。鼎公之七世孙增公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 553年)迁徙至新野沙堰西南白河南岸召父渠旁后庄(今陈庄)定居。先祖背井离乡,在此创建家园,垦荒土以为田,播种五谷,饲养六畜,栉风沐雨,艰辛备尝,于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祥福臻达,子孙盛昌。
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 620年),增公四孙云庞公因在吴家集(今樊集)做生意,为方便计,将家眷接往吴家集西南定居。后因白河东滚,街道东迁于樊姓住区,更名樊家集,简称樊集。云庞公裔孙在樊集西南繁衍成村,名陈河。清末,一部分陈姓由陈河分居到村西南,繁衍成村,为小陈河。清康熙年间(公元1 700年左右),增公第6世孙起曾公由陈
河迁往杨庄,枝叶繁茂。清道光年间,增公1 O世孙德润公从陈河迁至杨庄定居。
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初,增公次孙举人时任新野县衙巡检的允隆公举家南迁港里,后裔兴旺发达。6世汝岱公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 673年),一挑两担下南漳,在嘉峪河定居。9世口略公(历清次子),于清道光年间从港里迁居潦口,其子培玉,娶邓禹第59世孙邓立明之女。清同治年间,增公第11世孙凤翔公从港里迁至霞雾溪定居。清初,增公第6世孙思方公从陈庄迁往邓州水牛清。其裔孙后迁往他乡者,现水牛清村已无陈姓。
清乾隆年间,增公第8世孙文广公迁居曹寨,清道光年间,增公第9世孙朝佑公迁居霞雾溪。
清道光初期,增公第9世孙六书公从陈庄迁居潦口。清同治年间,六书公曾孙平府从潦口迁居南阳石桥。陈姓在潦口仅次于邓、马为第三大姓。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其中家谱其实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族谱一代又一代地延续,构成的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因此,族谱与国史、方志一道,共同承载着先人们的不朽功业和优秀品德,起着褒先贤,正风俗,倡教化的重要作用。后人看族谱,可以从中汲取到家族的美德,并感受到无以言状的力量。所以家族不可无谱。陈氏家谱,历
史上曾几经续排,但在战乱及动乱中失落。为使家族支属分明,排列有序,再续族谱势在必行。
早在十多年前,陈庄的国成、应保、陈申、建邦、秀奎、向东,港里的光敏、元胜、元申、同兴、景堂,陈河的富元,杨庄的兴华、俊烈、国兴,潦口的同庆、富团、俊山等族人,就开始搜集、查对续修本村陈氏家谱的有关资料。他们曾多次去唐河县陈排湾寻根问祖,同宗亲开展亲情联谊、历史文化研究,广泛征集材料并反复考证,根据现存资料和
寻找回来的陈氏碑文,分别整理续修出本村陈氏家谱。令人惋惜的是,陈河村原村支书陈富元和续修的陈河陈氏家谱,在20 11年6月的一场火灾中,人亡谱毁,留下千古遗恨。
近年来,别的姓氏纷纷修谱成书。去年5月,族人国成找我谈重修陈庄陈氏族谱刻碑事宜。我看过有关资料后,顿觉参与恨晚,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萌发了不仅要把陈庄增公长孙允吉公和三孙允善公两个支系的家谱合写,而且欲将同为增公裔孙的陈庄、港里、陈河、杨庄、潦口、曹寨、霞务溪等7个村庄的陈氏家谱合续修为一本《新野
陈氏增公谱系》族谱的想法,并得到族人的鼎力支持。经过与港里、陈河、杨庄、潦口等族人交换意见,得到7个村庄陈氏族人的热烈响应。续修《新野陈氏增公谱系》族谱是增公后裔的共同心愿。在族人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续修《新野陈氏增公谱系》编辑委员会。这次续修《新野陈氏增公谱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完善家族谱牒的功能,力求内容准确、资料翔实,使之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资料性,并具备更大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
《新野陈氏增公谱系》,经过采编人员一年多的辛劳和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今天终于问世了,这是增公后裔可喜可贺的大事。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积善之举,亦是继承先辈遗志,张扬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新野陈氏增公谱系》的问世,是增公后裔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增公后裔大团结的象征和结晶,是增公家族的共同财富,是留给陈氏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将《新野陈氏增公谱系》付梓,以便族人赡仰阅览,从而激励全族人继承先祖的优良品德和精神财富,在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建设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为陈氏宗族争取更大的光荣,谱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增公第1 4世孙宝印(应汉)敬撰
20 1 3年6月1 9日
下一条 新野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