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献

康熙吊孝

2017/8/9 10:01:39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靳 浏览次数: 1281

       康熙是位明君,重义孝敬,他每年都派使臣携带奇品珍物给“学院”(学政的别称)母亲祝寿。特别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初七,是学院母亲“高氏”八十九岁生日。康熙赐其母御书“天庥堂”三字匾额和“萱庭春永”四字匾额,以表彰学院孝敬心意。学院即时写了两匾额“后记”和“谢恩赐疏”。现将“后记”最后一段原文转摘如下:“臣让叼被皇恩,钦遵教孝至意。制悬中堂,咫尺瞻仰。敢不益励官箴,且以昭示子孙,俾世世永言無斁云。提督浙江等处学政、按察使司佥事,臣靳让恭记。”学院的“谢恩赐疏”中说:“天厨(皇上给的美食)班班(明显的样子),书扇匾联,藏为世宝。臣回署敬陈中庭,恭设香案,扶老母率妻子,望阙叩头谢恩讫。伏念臣母八十九岁,仰承天语恩嘘,继自今登期颐(百岁之称)而踰百龄。我皇上泽沛小臣,真不啻再造也。臣不胜感激涕零,惟有竭尽弩力,益励官箴,永矢犬马之报于万一耳!臣谨恭疏奏。”上文是康熙祝寿,下文是康熙吊孝。
康熙吊孝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的一件惊天动地的真实历史事件。地点发生在现在河南省小陈乡靳老村。靳氏十三世祖学院,名讳让,字伯逊、又字益庵。其父靳标彩,邑庠生,封“如子官”。其母靳高氏封“孺人”,庚寅年“逝世”,享寿九十四岁。康熙得知其母病故,前往吊孝。
可能会有人问,康熙是万人之上,一国之君,怎么会给一个臣子的母亲吊孝呢?其原因是:靳让是康熙的宠臣好友,亲如兄弟。靳让才华出众,品学兼优。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进士,受宣平县令。他丁艰,起复补汾西令时,军队需要很迫急的物资。他不让老百姓负担,而功劳聚集。由地方官推荐,提升为山西道御史,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康熙对靳让的为人做事很信任,极器重,更加重用。皇上亲笔点中靳让为提督、浙江学政兼任乡试主考官,兴文拔取有学问的知名人士。任暇,靳让走街串巷暗访,当走到一家茶馆喝茶休息时,听到旁边江南口音的几个才子考生说:“今年的主考大人是河南的那个‘进士末’。他本人就没有参加过科举,是皇上开恩,亲点独榜进士,出题可能只会‘子曰学而时习之’。没有什么学问。”很瞧不起靳让当主考大人。果然一开考,第一试题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江南考生很轻松地就写出了自己满意的文章。江南考生议论纷纷:“河南就是没有才子,当个主考也只会出‘子曰学而时习之’,今年这个考题太容易了。”显得非常轻视。可是第二试题还是“子曰学而时习之”。结果大部分考生就被难住了,能答上来的了了无几。私下又有议论:“今年考题不敢轻视。”第三题一出,结果还是“子曰学而时习之”。这下子可难坏了江南才子,无人能写出像样的文章。以前科举考试是以三篇文章的好坏来定论,三篇文章需按不同格式、内容和形式来写。江南才子们一下考场,就当面让靳让写出范文以试其才华。靳让当场命僮仆取来笔墨纸砚,当众执竹杆毛尖,笔豪如龙飞凤舞,一口气就写下了三篇范文,并高榜考场,供江南考生评价。江南考生一看,目瞪口呆,无不赞叹“好才华,好才华”。从此江南才子再没有人看不起河南的才子了。
乡试结束不久,靳让得知其母病故,而告归故里。他为国为民出了力,为皇上效了劳。更为重要的是,靳让的母亲是康熙的乳母。康熙从小在温顺慈祥贤惠“靳高氏”的亲切关怀抚育下,长大后才做了皇上。为报养育之恩而行孝,还以悲痛的心情亲自给靳让的母亲写祭文,念祭文,并刻碑祭祀。(1966年文革中破四旧时碑文被毁)
康熙吊孝时,带领满朝文武百官,御林军数千人,每天吃食盐就一麻袋(二百余斤)。康熙的龙棚就设在今张市镇刘乡村西头,距靳老村一里余地,后人称“老龙窝”。主办丧事的人员是全国二十四翰林。二十四翰林每人写一块硬屏以表敬意。康熙把二十四块硬屏交给靳让保存。可惜,这二十四块硬屏在发黄水以前,靳换成家失火烧了。
办丧事时间整一个月,声势浩大,异常隆重。从灵棚到回龙冈坟地长达一公里的路程,全是用芦蓆搭成罩顶的林荫大道。两边每隔二十丈设路灯一盏,红毡铺地,五色彩旗,全乐器。翰林执事,殡葬队手持金牌、“肃静”牌、“回避”牌和写着“伸手、拳手、月明、日头”(土语)字的牌、二十四块硬屏,文武百官、御林军并排两旁,威风凛凛。和尚、道人、尼姑念经,乐队数十班。康熙皇上披麻戴孝,靳让搀扶龙体,武将护驾,一步三叩首,三步九打躬。行二十四拜后,鸣锣开道,人山人海,前呼后拥,嘀嘀嗒嗒,热热闹闹,隆隆重重送进坟。这次殡葬时间之长,形势之大,影响面深而广,震动全国,空前未有。同时也说明康熙的圣明,是孝道的楷模,也是“靳高氏”的排场,靳让的荣光,靳氏的自豪,尉氏的荣耀,河南的名望。康熙吊孝至今方圆十里八村还传颂着。
     靳氏文化新闻传播中心
               2017年8月9日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