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塘村源流考
2017/4/17 13:13:53
所属分类:
寻根问祖
作者:
刘鸿墒
浏览次数:
1748
苏家塘自然村建于明朝末清初,地处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京广铁路、107国道、马三公路在村前经过,左邻邝家村、右邻塘前村,村前是将军街。左右环山,山清水秀,村后是一块开阔地。本村现居住七十余户,人口三百余人,全部姓刘,同姓同宗。据族谱记载,从苏家塘村迁徙开发的刘姓村庄有九个,约两千多人。清朝、民国时期、隶属永邑金陵乡贰都板梁村管辖,解放后一九五七年属于马田公社。到一九八一年分田到户后改为马田镇马田大队十六队,后改为马田村二十四组。系板梁上村迁出、十户刘氏(敦睦堂)始迁祖富道公,祖妣薛氏,其先江西省泰和县鵝颈塘人也,于宋南渡时徙居湖广省永兴县金陵乡四都凫塘村。越七世祖子芳公,配邓氏,由凫塘村迁岀初住邓家湾后徙居营盘里,生两子(荣卿,茂卿),八世祖芳公次子茂卿公,配黄氏六娘,生四子(德贤、德珍、德亮、德政),胞兄荣卿公,元至正十八戊戌年(1358)于营盘里迁居板梁村。九世祖茂卿公长子德贤公,配邓氏十娘,生三子(宗珪、宗琳、宗琰)。十世祖贤公三子宗琰公,配邓氏,生四子(涣、深、浩、淳)。十一世祖宗琰公三子浩公(字盛天、号杏林),生明永乐十二年甲午(1414)正月廿八亥时。公世居板梁上村,为人正直,乐善好施,饱读诗书,不慕公名,自修医学,躬耕农亩。浩公于明景泰七年丙子(1456)到明成化三年丁亥(1467)和堂兄润公与各房族长等倡导编撰“富道公”家族(即十户)第一届族谱,其功德名垂千秋,公殁于弘治四年辛亥(1491)正月十六未时,寿七十八岁,葬五里牌大水冲醉仙侧卧形,乾山巽向(今江碑头村后)。祖婆 张氏,生明永乐十三年乙未(1415)六月初七卯时。祖婆出身名门闺秀,慈言善行,齿德具尊,夫唱妇和,创业兴家,生三子(永经、永纶、永纯),殁于弘治三年庚戌(1490)八月廿五戌时,寿七十六岁,葬一都泥子冲后龙玉浆山,壬山丙向。十二世祖浩公长子永经公,配欧氏,生五子,长子孟樟公,由板梁迁居满池塘开派;浩公次子永纶公,配房氏,继配唐氏,生三子(孟桧、孟檟、孟楫),后裔孙居住板梁上村;浩公三子永纯公,配邓氏,继配王氏,传到邦字辈后裔外迁。十三世祖纶公次子孟檟公,配邓氏,生四子(仲軏,仲輗,仲轳,仲辑)。十四世祖、檟公长子、仲軏公,配曾氏,生四子(季宿、季容、季宰、季实)。十五世祖仲軏公三子季宰公,配邓氏,生一子(汉绢)。仲軏公四子季实公,配周氏夏娘,生二子(汉练,汉维)。十六世祖季宰之子汉绢公,配李氏、杨氏、李氏、李氏、雷氏,生一子(祖生),十六世祖季实公次子汉维公,配黄氏,生三子(祖排、祖学、祖信)。十七世祖汉绢之子祖生,配康氏,继配邝氏,生一子(定拔),十七世祖汉维公长子祖排,配罗氏,生三子(定推、定播、定探)。十八世祖定拔公、定播公,两兄弟于明朝未清朝初由板梁上村迁居苏家塘村开派。定播公,配何氏,生五子(占邦、帝邦、言邦、各邦、杏邦),长子占邦公,配李氏,由苏家塘迁大冲村居住,生两子(国庐、国腾)。占邦公长子国庐公之孙高财公,由大冲村迁居耒阳黄市镇万银坑;占邦公次子国腾公之孙高攀公居住大冲村。定播公四子各邦公曾孙高衍公后裔住苏家塘村,高微公迁居大冲村,高复公生三子,长子世亿公迁居寨岭背,次子世思公后裔、三子世仪公后裔住苏家塘,高御公后裔住苏家塘,高德公迁居上杜家冲,高德公裔孙(在2009-2011年)有承书、承建、承进、承武、鸿卫等人迁回祖居苏家塘村居住。定播公五子杏邦公,配李氏,生一子(国肜,配匡氏),随父母一起迁四川仁寿县。定拔公配邓氏,继配马氏,生四子(鄯邦、青邦、黄邦、郧邦)。定拔公长子鄯邦公曾孙高珍公,由下苏家塘迁居江波头村。次子青邦公曾孙高杰公后裔居住下苏家塘。为振兴祖业,弘扬祖德,在本村前辈与众族人倡导下,以高衍公高復房(两子世思公、世仪公)、高御公、高杰公后裔集资人口款与族人踊跃捐款。在以庄居族人捐款支持下,将原来的造型规模矮小的旧祖厅拆除,重新规划,新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壮观的新浩公厅,于农历二〇〇三年四月廿九日卯时动工,同年十一月十九日竣工。共集资十万余元。浩公开派后裔村庄,满池塘、滩洞、苏家塘、江波头、寨岭背、大冲、上杜家冲、耒阳黄市镇万银坑、清水堰、朱家城 ,
御公第七世后裔孙,鸿墒 字勇
二〇一六年丙申仲冬月 谷旦
御公第七世后裔孙,鸿墒 字勇
二〇一六年丙申仲冬月 谷旦
上一条 四川大竹宗亲相片
下一条 四川大竹汝城刘家坑刘氏寻根认祖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