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献

婚嫁礼仪

2017/10/5 21:58:00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刘鸿墒 浏览次数: 1190

婚礼是一杯美酒,满饮此杯,使人无限陶醉。婚礼是数行诗,意境优美,韵味悠长。婚礼,是一团火,那么热烈。婚礼是三冬过后的春天,那么温暖。婚礼,是远航的帆船,在“爱”的海洋中游弋。婚礼,是一把扬琴,弹拨出天地之和谐。婚礼,是两颗赤诚的心碰撞出的火花,那么炫丽。举行婚礼,一对新人即步进了婚姻殿堂。“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生动的勾画出新婚之喜悦。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包办婚姻。如今提倡:婚姻自主,婚姻自由。蹇修、柯人、冰判、冰人及掌判皆指媒人。

六周之礼,二姓之好。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后朱子省为三礼:纳采、纳币、亲迎。二姓之好,即同姓不婚。

发红庚

议婚之初,女家用红纸或红绸,书写坤造,即八字,俗谓发红庚,亦谓填金书。外用红封套。红封套上须贴签,签上只书“庚缄”二字。

 

红绿鸾书:

用红、绿二色纸折成鸾书二页,正面书:“文定厥祥”或“乾坤定矣”或“日月合明”或“壁联圭合”或“天地交泰”。背面书:“百年好合,永偕伉俪”或“花开并蒂,缘结同心”或“乾坤交泰,琴瑟和谐”。第二页悬弧填男庚,由男方填写,设帨填女庚,由女方填写。封套贴签,红书:“鸾书”,绿书:“凤柬”。男存红,女存绿。《鸾书》具有法律效力,等同于当今结婚证书。

一、女方只有男亲家者书式:

△月△日令媛于归敬具香茗恭迎

骥乘并聆

璧谈伏恳

届时降临蓬舍同观花烛不胜雀跃之至

                         右上

大德望△府△△姻兄大人阁下    

愚姻弟△△△偕室△氏拜申

 

二、女方只有亲家母者书式:

△月△日令媛于归洁治喜筵恭迎

香车同亲

淑德伏祈

惠临寒门同观花烛曷胜荣幸之至

                      右上

大懿范△府姻母△△△大孺人慈帏

       姻侍生△△△偕室△氏端肃拜申

 

三、请亲家父母姻大人夫妇书式:

谨蔡△月△日令孙媛于归敬治豆觞恭迎

德舆并迁

慈輦伏冀

宠临寒舍同观花烛蓬舍生辉不胜欣喜之至

                  右上

大齿德△府姻大翁△△大人尊前

大懿范△府姻伯母△△大孺人懿座

愚姻侄△△△偕室△氏拜申

 

四、只有大公者书式:

于吉令孙媛于归聊备喜酌恭迎

台驾祗聆

德教伏祗

届期驾临寒舍同观花烛蓬舍增辉不胜欣喜之至

                     右上

大戚△府△△姻大翁大人侍下

 

愚姻侄△△△偕室△氏顿首端肃拜申

 

五、只有大婆者书式:

书如吉令孙媛于归洁治豆觞静候

慈轩欢承

淑训伏乞

   届期光临寒舍同观花烛不胜欣喜之至。

                    右上

大阃范△府△△大孺人萱帏

姻侍侄△△△偕同室△氏端肃拜申

 

六、请亲家叔伯书式:

△月△日令侄女于归洁治喜筵敢攀

玉趾并迁

金莲伏冀

届期贲临陋室同观花烛不胜欣喜之至

                  右上

大德望△府亲家△△翁大人座右

大淑范△府亲家母△△孺人镜台

愚姻弟△△△偕室△氏顿首拜申

 

七、请舅台夫妇书式:

书如吉令姐(妹)于归喜酌恭迎

文旒同睹

芳仪如蒙

惠然肯来同观花烛曷胜荣幸之至

 

右上

大时杰△府△△姻世史先生燕座

大闺秀△府姻世嫂△氏孺人绣阁

         姻侍生△△△偕室△氏谨订

 

八、请媒人夫妇书式:

△月△日小儿完婚先期洁樽恭迎

冰驾并聆

教言敬乞

双福光临玉成佳偶不胜雀跃之至

                右上

大掌判△府△△先生府右

大妁母△府贤姆△氏大孺人奁侧

       世弟△△△偕室△氏拜

 

九、请新郎回门书:

书△月△日洁治豆觞恭迎

大乘龙△府△△新姐夫光临

届期并偕小女归宁为盼

   愚舅△△△订

连辰与连日:迎亲酒做三天酒的叫做连辰,做七天酒的叫做连日。

婚嫁中的部分名词解释:

乔梓与合家:请柬封签对客人称呼,有子的则“夫妇乔梓”,又生孙的则“夫妇乔梓文孙”。只有女孩的则谓“夫妇合家”。

令尊、令堂与金昆: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兄弟曰金昆。如所请对象其母未双全的,对其父或母不能单发请柬。其父在则加“暨令尊”,其母在则加“暨令堂”。

例:△府△△姑父夫妇乔梓暨令尊台启。若弟未成家,则加“暨金昆”。例:△府△△舅爷夫妇乔梓暨金昆。

启媒酒:正席,谢客酒。迎亲前日晚筵谓“启媒酒”。迎亲日午筵谓“正席”,迎亲后一日早筵谓“谢客酒”。其它称“便席”。

送睡:新婚日晚11点前,送新郎入洞房叫做“送睡”。

入祖礼:

迎亲日,新郎须先进入女方祖厅神龛前叩神,名“入祖礼”。《告祖文》称《奠章》,《奠章》由男家书写。

奠章:

乾坤交泰,燕揭云帘,诗题红叶,玉种蓝田,岚光济美,琴瑟和弦,宜家宜室,并蒂开莲,新贵入祖,至念诚虔,牲醴盒酌,敬奉家先龙乘紫气,凤舞香烟,圭联壁合,好合百年。

九叩首左仪(用于入祖礼)

举行入祖礼,新贵人就位,鞠躬,平身,就位,跪,初献金香,初献红,初奠酒,初献馔,兴,复位,鞠躬,揖,再揖,平身,就位,跪,亚献金香,亚献红,亚奠酒,亚献牲,兴,复位,鞠躬,揖,再揖,平身,就位,跪,三献金香,三献红,三奠酒,三献尾,读文,兴,复位,鞠躬,揖,再揖,平身,礼毕。

九叩首(右仪)用于入祖礼

鸣喜炮,就位,兴,新贵人诣家先前行初献礼,鞠躬,献香,献红,奠酒,进馔,匍匐,平身,就位,跪,再揖,兴,新贵人诣家先前行亚献礼,鞠躬,献香,献红,奠酒,献牲,匍匐,平身,就位,跪,再揖,兴,新贵人诣家先前行三献礼,鞠躬,献香,献红,奠酒,献鲜,匍匐,读文已毕,平身,就位,跪,再揖,兴,长揖,放喜炮。

 

合大门:男女若四柱不合,于迎亲日开合祖厅大门三下可化解。“合大门”须挑选有子有女有孙的长者夫妇,且一夫一妻者。男开合左边大门,女开合右边大门。第一次开合,知客师呼:一合天地,天长地久。二次开合,知客师呼:二合江河,地久天长。三次开合,知客师呼:三合日月,百年好合。然后,新郎、新娘进祖厅传杯。

 

抬盒摆设:抬盒分上下两格,上格置放新娘的衣服、袜子、鞋之类,上面盖一双“喜”字,下格置“五牲”(五牲是一只活鸡,一只活母鸭,一只活鹅、一方猪肉、一条鱼),两瓶红酒,鞭炮,香楮烛帛,两果盒。一果上置红线穿的一串红枣,一果盒上置一方烧红的猪肉,上盖纸剪的果盒花),一只“离娘”鸡,几斤“离娘”肉及《奠章》。

女方将抬盒的衣物等换成被盖,将两瓶酒换成两瓶淘米水。收下“离娘”鸡与“离娘”肉。新郎行入祖礼,用抬盒上的香楮烛帛及鞭炮。

 

谢厨:新郎到女方行过“入祖礼”后,即行“谢厨”。新郎不“谢厨”,厨房不下锅,迎亲来到男家后,由女方送亲的“谢厨”。

 

彩金礼与抹金礼:彩金,用于置办嫁妆,抹金,用于封“红包”,“谢厨”等凡男家到女方参加迎亲的,女方都得给“红包”。所谓“男家的钱,女家的光。

 

彩花竹子:将两杆新竹,留尾叶,扎满大红纸花,谓彩花竹子。

 

彩花童子:一男童,一女童持彩花竹子谓彩花童子。彩花谐音“搽花“。

 

知客师:又谓主东,为红喜事掌礼司仪者。而“大主东“是对主东的尊称。

 

盐茶米:即盐、茶叶与大米拌和而成。当新郎与新娘走近槽门或祖厅大门时往新郎、新娘身上洒盐茶味。用于辟邪。而盐、米乃生活所必须,茶含:温文尔雅,这是祈求新郎、新娘生活富足、夫妻和谐,更是农耕文化的传承。告诫新郎新婚且耕且读、乃文乃武,意义深长。

 

喜筵禁忌:喜筵上不能摆放调匙,煮菜忌放姜片。凡夜霄,早点、皆不能放姜片。早点、夜霄忌米粉,而用面条。面条谓“长寿面”也。

 

合卺:(卺是瓢。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是旧时成婚的一种仪式)亦谓交杯。新郎、新娘拜过堂送入洞房后,男花童交给新郎一杯酒,女花童交给新娘一杯酒,新郎将持酒的手挽着新娘捧酒的手,各自将手中的酒杯送上对方的唇边,此时,主东呼:乾坤定矣,天地交泰。新郎、新娘将交杯酒喝下。

 

洞房布置:门窗贴双“喜”,纸剪蝴蝶龙凤。窗贴窗花,门贴婚联。婚床下须置两颗桐籽,用米筛罩住,点一盏神灯。“桐籽”谐音“童子”,谓早生“童子”,成双成对。

哭嫁:新娘于新婚前夜在十数名伴娘陪伴下哭嫁:“父母育奴身,俨然掌上珍。明朝行嫁礼,喜泪湿衣襟。”伴娘答歌:“芳洲有鹿鸣,射雀喜梅屏。比翼蓝天志,宁争父母荣”。就这样一歌一答哭嫁到天明。哭嫁是新娘对父母的依依不舍;哭嫁是新娘对新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骂嫁:迎亲路上,沿途都有“骂嫁”的。

“一个桐籽掷过河,两只猴子抬台盒”。

“一个桐籽掷过江,两只猴子挑笼箱”。

“一个桐籽掷过山,一队猴子过村边”。

“一个桐籽掷过山,一队猴子到村前”。。

凡“骂嫁”词皆不离“桐籽”与“猴子”。“桐籽”谐音“童子”,“猴子”谐音“候子”。名为“骂嫁”,实则祝福。

 

招亲:迎亲前须先传杯。传杯在祖厅进行。神龛前摆上两张至三张连桌,桌上摆两果盒,新郎与媒妁站上首,参加迎亲的站两边,下首两主东。一男一女两花童筛酒。主东呼杯:请,敬上“迎亲大吉”酒四杯一杯乎。呼杯四巡,皆为“迎亲大吉”。传过杯后,两果盒放入抬盒。

鸣炮者提三响马蹄炮在前,然后抬台盒的,接着“龙凤”旗,五面彩旗,彩花竹子,两人抬的一面大锣、婚轿、骑马新贵人,媒妁、挑笼箱的,抬嫁妆的。吹长筒喇叭与奏乐的压后。三声炮响鸣锣开道,喜炮齐放,金鼓齐鸣,场面煞是热烈。长筒喇叭,俗名铜角喇叭,长丈二,两人抬,一人吹。

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女方主东将新郎迎入祖厅行“入祖礼”。招待过茶点后,新郎行“谢厨”礼。吃过喜筵发亲。于祖厅摆上连桌,连桌上摆放男家抬盒上的两果盒,新郎、新娘站上首,送亲的站两边,一男一女两花童筛酒,俩主东于下首呼杯:一、于归之庆,二、地久天长,三、花好月圆,四、百年好合。传过杯后,新郎、新娘由伴娘陪伴步出祖厅,在祖厅大前门,新郎背新娘上轿。

发亲前必须先发嫁妆,并先到达男家。迎亲到达,喜炮相迎。婚轿于村槽门或祖厅大门前落轿,新郎背新娘下轿。这时,一人往新郎、新娘身上洒盐茶米。接亲的俩夫妇,女的从花轿上拿出一把花伞为新娘打伞。新郎背新娘步入祖厅传杯。传杯用抬盒上的两果盒,上首站新郎、新娘,两边站女方送亲的,下首俩主东呼杯。男女花童筛酒。传杯前,接亲的俩夫妇从桌上拿起一块红绸披在新郎、新娘的双肩上。传杯祝语:一、夫妇齐眉,二、永偕伉俪,三、花开并蒂,四、鸳鸯福禄。传过杯后,接亲的俩夫妇将红绸从新郎、新娘双肩上取下,男的将红绸的一头交给新郎,女的将红绸的另一头交给新娘。新郎撵着红绸步入洞房。并将女方送亲的迎入新客室。

茶点招待新客,茶中须放入红糖,谓糖茶。否则,视为对新客失礼。糖茶,既有糖的香甜,又具茶之温馨。意为:新婚甜蜜,情谊绵长。女方送亲的行过“谢厨”礼,喜炮轰鸣,喜筵开始。

 

拜堂:于新婚日晚上进行。中堂挂一大红双“喜”,中置一张方桌,厅中铺上红地毯,左右各摆一张方桌,并各竖旌旗一面,设为鼓乐所。中间桌上须摆放五牲贡品,然五牲贡品必由新郎带人去厨房取。此时,厨师们在厨房栓上门等待新郎的到来。这须对歌,方能取得五牲贡品。新郎先唱:“东来紫气待门开,结彩张灯喜入怀。美味闻香千万里,高厨爱看燕双来。”厨师答唱:“一堂喜气让门关,满屋馨香溢玉兰,许是春风催早度,琴扬妙曲醉心田”。若新郎对歌不敌厨师们,只好从窗户递给厨师们“红包”。若厨师们不敌新郎,在人们的开怀大笑中,厨师们悻悻的将门放开,喃喃自语:“新郎太有才了,新郎太有才了”。取来五牲贡品,置放中间桌上,然后焚香,秉烛,沐浴敬神,行“告祖礼”。告祖礼司仪见《入祖礼司仪章节》,只是将“入祖”换成“告祖”即可。《告祖文》:东来紫气,文定厥祥,三星在户,喜沐春光。东南尽美,克端克庄,人间合璧,而炽而昌,合明日月,凤翥龙骧,乾坤定矣,桂馥兰香。三牲酒醴,祭奠祖堂,祖灵有知,来格来歆。《告祖文》格式参考《奠章》。

告祖毕,举行拜堂。将中间方桌换成两把“龙凤椅”。并由新郎将新娘从洞房接来。新郎来到洞房门前,洞房门关着,新郎唱:“乘龙驾到洞房前,喜共春风度玉莲。凤乐和鸣花并蒂,云随紫燕揭云帘。”新娘答唱:“关关喜唱共和阗,玉树连枝紫气涵。燕揭云帘花正好,香车结彩月团圆”。对歌毕,新郎推开洞房门,进入洞房,接亲者将一条红绸,一头交给新郎,一头交给新娘,新郎撵着新娘缓步向祖厅行进。但途中每条屋门都有主东把关,与新郎、新娘对歌。来到祖厅前,新郎唱:“双星共度祖厅前,喜眺门庭玉户关。赞许高才添画笔,腾开美景赏飞鸾”。主东答唱:“春霄更喜夜门关,好让鸳鸯共月圆。转步云台风物美,三生石上话姻缘”。对歌毕,祖厅门大开。煞时间,喜炮轰鸣,喜乐劲吹,新郎、新娘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缓步走向红地毯。拜堂礼司仪(左仪)举行拜堂礼,喜炮,发鼓一通,发鼓二通,发鼓三通,请新郎、新娘之父母高堂入座,就位,跪,天长地久,平身,就位,跪,地久天长。平身,就位,对揖,夫妻对拜,兴,△△的高堂加官进爵。

△△的舅爷就座,就位,跪,再揖,兴,新郎、新娘仍复原位。指日高升。(其余仿此)

右仪:发大通,鸣金一点,鸣金二点,鸣金三点,金鼓齐鸣。新郎、新娘诣天地神龛前就位,鞠躬,一拜天地,兴,新郎、新娘诣高堂座前就位,鞠躬,二拜高堂,兴,新郎、新娘仍复原位,新郎、新娘转步相向,跪,永偕伉俪,平身,指日高升。新郎、新娘诣舅爷前就位,鞠躬,揖再揖,平身,△△的舅爷加官进爵。(其余仿此)

凡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都须接受新郎、新娘之拜堂礼。从三党,五亲六眷依序进行。呼毕:“加官进爵”,“指日高升”,受拜礼者夫妇男交“红包”给新郎,女交“红包”给新娘。

拜堂礼结束,左仪呼拜堂礼成。右仪呼:发大通,左仪呼,喜炮,右仪呼金鼓齐鸣。左仪呼:送新郎、新娘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行合卺礼。(见合卺章)。

拜堂礼后,厨房煮八个菜招待新客饮酒,外加每人一碗“长寿面”。新客长者须放红包于茶盘中。厨师见茶盘有红包,喜洋洋将茶盘拿走,否则,将茶盘留在新客室。

谢客:婚礼第二日辰,必须是新贵人为新客送洗脸水,漱口水。一位新客长者最后洗漱毕,放红包于脸盆中。

招待新客之早点与夜霄同。新客仍然须往茶盘中放红包。

早点后,新客长者带领新郎、新娘谢客。先谢媒妁,其次父母高堂,然后三党,五亲六眷依序进行。谢父母高堂必须有一套被盖。凡谢客礼品须用茶盘盛装,每谢一客,放喜炮一串。礼品一般为:布鞋,袜底,糖果等。谢厨后,举行谢客筵。

 

送程:新客回,于祖厅为新客传杯。谓:送程。新客两长者站上首,余站两边,两主东站下首。新郎,新娘须参加送程。传杯酒四巡。一、驷马荣归,二、衣锦还乡,三、前程锦绣,四、鸿图大展。有送三程的,即祖厅传杯一程,出祖厅传杯二程,出村槽门传杯三程。每送一程,新客须给主东红包。

 

轿联:男方招亲,必在婚轿左边贴上联,下联由女方续对。清末民间,滩头圩一户人家,到回峰坳招亲,上联:“回峰坳坳峰回人回坳不回”,回峰坳的续联:“滩头水水滩头水流滩不流”。传为佳话。


上一条 丧葬礼仪
下一条 寿诞礼仪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