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献

我族农村六十年的变迁

2016/5/10 14:42:54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刘怀友 浏览次数: 1854
我族农村六十年的变迁

 

我刘氏姓由历史记载至今已越154代,同其他姓氏共同建立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尤其20世纪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了资本主义中华民国政府。同时苏联十月革命传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军队组织了统一战线,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三年解放战争,彻底打倒国民党的政权,1949年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生于20世30--40年代的族人至今已逾60多年,是这段历史的经历者见证者。农村的巨变令人难以忘怀:土改耕者有其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政社合一人民公社----又恢复县、乡、村基层政府这-历过程。

其政策:

1950年土改反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对国民党时期的资本家进行改造资产归于国有。农村划分:地主、富农、下中农、贫农、雇农。地主、富农土地除留人头地多余的土地、房屋、农俱家俱分给贫雇农。

1951年政府为了搞好生产提倡自愿结合组织互助组,有牛户给没牛户耕地,没牛户给有牛户帮工,解决了耕地难的问题。土地种一季,麦收后留为炕地增加地力后劲再种麦,留的春地种大秋杂粮。

1953年政府为了生产需要在农村自然村建立初级社,选出社长,所有的士地、牛、车、入社归社所有,分配原则是土地,工分各半。实行向国家卖余粮制度。

1954年十几个初级社合并为高级社,社长,党支部书记负责制统一规化。建立服务与农业有关铁业、木业修配生产行业。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社员分男,女,年令,体力强弱评定基础工分,十分为最高级别。出一天勤记一天工分日清月结。生产队的队长、会计、保管按总收获,总工分的比值分配成果,施行多劳多得的分配的原则。

中国和苏联建立了中苏友好条约,帮助中国建设156项工程大项目,1956年大量进口苏联纺织品,解决消失“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制度的穿衣问题,当时兴盛“苏联花”布。

1958年4月后全国相继把县、区、乡、村改为县、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建制。所有财产归全民所有。全公社人员统一调配分工,大队施行,土地、耕畜、农具、劳力、吃饭、住宿六集中,取缔家庭灶以自然村建立共公食堂,早上军事化进行操练,年青人均是基干民兵,同吃同住同劳动,施行过星日制度。

1958年中央提出农业八字宪法,粮食亩产四、五、八指标:黄河以北亩产达到400斤,黄河以南亩产达到500斤,长江以南亩产达到800斤。

1958年7月中央提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组织社员开展大炼纲铁,大兴水利建设,丹江葛州坝工程建设,开展全民除四害讲卫爱国卫生运动,消灭疟疾清除杂草高温堆肥,挖堂土换旧墙找肥源,深翻土地,提高单产,改造中国一穷二白面貌。

在粮食问题上执行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非人性化管理共公食堂无充足粮面下锅,在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因营养不良许多人患了浮肿病,对患者增加营养治疗。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1959年4月毛泽东不担任国家主席处“二线”,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调整为刘少奇为国家主席主持政府工作。

虚夸风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给人民利益造成极大危害,195954日中央公开信从省-直传达到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群众,扭转虚夸风这一形势。

1961年中共中央,河南省委,南阳地委工作组,宣布原来邓县县委是反动,反革命县委。邓县的形势倒退几十年,死了十多万人,牲畜死亡殆尽。

组建新型邓县县委:第一书记肖建波(河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笫二书记孙立均(桐柏县委第-书记),书记处书记:李正义(最高人民法院审察员)、余鹤飞、江明、黎民、李明、王际彦、孙怕坚、王庆云。

被拔邓县县委有:第-书记王学圣(动法)、书记处书记兼县长韩太运(动法)书记处书记:王肇年、刘佳模,共几十人县委委员全拔掉了。人委会,副县长:贾义先、井从政、刘文绪,秘书:葛云华。科局长、公社第-书记:刘立仁、姚朝堂、任向峰(动法)、寇清纯、井从政、王朋来(动法)、郑德恒(自杀)。书记处书记和社长其他公社干部(服毒抢救)约几十人,加上各行业全县有几千人。大队、生产队干部更多。凡被拔掉“钉子”分别集中在岔股路、洒精厂、烟仓,进行监督管制劳动和学习训练。(以上摘自中国文史出版社:丁声恒、丁心菊著《难忘的岁月》)。

1961年解散各地共公食堂,家家启灶自炊自食,恢复出勤记工分,多劳多得制度。

1962年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全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三章60条)。

1963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1965年1月14日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23条原则规定,称为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农村派驻四清工作队,建设革命化斑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命的决定(16条规定)1966年8日9日通过。

1966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16条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前十条,三十三条的原则进行。

红卫兵大串连,乘车住宿不要钱,到处设有红卫兵接待站管吃管喝。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城楼上八次接见群众,红兵。毛主席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动运动向纵深发展。

196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军队派出军代表进驻群众组织。

邓县当时有“八-八”“摧资”“红造总”三大组织体系,均说是“革命左派”抓党内走资派,对方是“保守派”“保皇派”打口水战。大字报普天盖地打笔墨战,激烈时有武斗。

中央表态河南省“二七公社”是革命左派组织,“八一八”隶属“二七公社”。所以各公社,大队名称繁多隶属邓县“八一八”组织均是革命左派组织。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各级革命的大联合,“三结合”革命委员会权力机构,抓革命,促生产。

1969年8月国家焦枝铁路开工,贯穿邓县东北西南全境。各生产队派人搞土石方、桥、函路基建设的大兵团作战,每人每月国家补助10元钱。1970年4月全线通车。

1970年3月南阳地区陶岔丹江水库工程上马开工,各县抽调社员组成团、营、连、排、班编制参加汇战,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在划定各作业面忙绿有序的工作。每两月-换人去工地挖运土方,后提出这是“一平二调” “共产风”, 其他未有收效益的县不参加, 我县-至干到1976年整个工程、及刁南干渠结束。

国家执行的计划经济,吃饭凭粮票、穿衣凭布票、购物凭证卷。吃商品粮的族群是“无产阶级”,子弟到18岁后国家负责招工按排工作。形成“父子处,夫妻科,外甥打水舅舅喝,孙子开车爷爷坐,亲家办公桌对桌。”的裙带关系。

农村青年最有盼头开后门当个临时工,有缘县革委在农村突击招亦工亦农360人是最大幸运。最有出路是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国家供给免费上学,毕业后国家安排工作当干部,凭票吃集体食堂。另外参军表现好的提升军官转业能按排工作。士兵,爱人吃商品粮、或遇机会集体复员国家也能按排工作。

农村农业学大寨,“改天换地”。靠生产队队长、会计、保管按工分统一分配吃饭权,最棒劳力一天贰角钱,不缺工每月只挣陆元钱。劳力最喜欢拉板车搞副业“板车一拉八圆到家,五圆归队(记工分),三圆自花”属於农村高收入阶层。社员对掌管他们生死权阶层非常气盆说“社员在外晒日头,干部在家伸指头,虽然粮食没上纲,干部分配己过江”“得罪队长干重活,得罪会计笔尖磨,得罪保管挨称砣”“东游西晃工分照样,趿踏趿踏养活一家”……

社员手中没粮票到处吃不来饭,那里也去不了,死拴在地里干活。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施行土地承包制,结束凭工分吃饭分配制度。用手扶托拉机耕作,结束了几千年老黄牛耕地模式。化肥大量供应,土地一年种两季亩年产一二千斤,社员腰包鼓了起来。伴随各种收费达40几项。1991年12月7日,1993年12日21日国务院,河南省相继出台《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河南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1993年7月2日笫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减轻农民负担有了法律依据,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乘提留,统筹收费巧立名目搭载收费车,农民负担还是减不下来。种地不花算,青壮年弃农长期打工,婴幼儿留下,爷奶守护、抚养、种地。由于土地撂荒,“统筹提留”难度大,播种时期变相征收下年土地承包费,每亩120元,为适时耕种为交款,农户与村干发生矛盾,激烈时吵闹,甚至殴打。计划生育定为国策, 一票否决领导规定,弄得超生户男女被公安派出所拘禁逼着要款, 扒房子、为逃避罚款进行游击战,闹得日无宁日。随着社会文明发展,这些社会不公平现象逐歩得到了改善。

国家施行“费改税”后乱收费有所收敛。取消农业税后彻底杜绝了乱收费现象,国家还发放种地补助款(地补款)。60岁后农民每月领到养老金。看病有新农合医疗本,住院费报销75%,吃的细米白面,农村废除草、瓦、土坯房,用打工挣来的钱盖成高楼大厦,安装电灯、电话,自建高压自来水塔,用上太阳能、热水器洗热水澡,行走电动车、摩托车甚至小桥车,走的是村村通、大方田水泥硬化路,耕种土地、收、割机械化。政策在变化、历史在前进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生活。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