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家百姓
我国稀有姓氏研究-二
时间: 2015-09-13 07:47:20 所属分类: 百家百姓 作者: 匿名
    二、分族及其对小姓的影响

    在我国,大姓有大姓的特征,小姓有小姓的特点。在此,我们首先有必要提到一个曾经非常古老但现在只有几百人的姓,即相传是由大禹而来的姒姓。大禹就是我们常说的尧、舜、禹的禹,也就是那个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关于这个姓的来源,说法并不完全一致。有一种说法是,姒姓是由帝尧赐给禹的父亲鲧的,鲧当时是帝尧的崇伯。尧让他负责水利工程,防止河水泛滥,谁知河水暴涨,泛滥成灾,尧一怒之下把他处死了。后来,尧把统治位置让给舜,舜则启用大禹继续治水。大禹治水十分勤奋,为公忘私,几年如一日,终于大功告成,水归河,河入海,获得极大声誉,不仅从鲧那里继承了姒姓,还从舜手里接管了政权,后来又建立了大夏王朝,成为一代开国帝王。

    关于姒姓来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姒姓是由一件食物而来的。相传,大禹的母亲吃了薏苡就怀孕了,后来便生下了他。为了纪念吃薏苡而得子,便以“苡”为姓了。薏苡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脱皮后叫薏苡仁,又叫薏米或苡米,可供食用和药用,有逐水利湿的效用。由于“苡”在古文字中又可以写作“姒”,因此也就以姒为姓。

    相传,大禹在世时还对他的族人进行分封,这些被封的人后来就改用国名为姓了,主要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斟戈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等。这些姓后来有的消失了,也有的发展壮大了。春秋时期的越国也是姒姓。另外,历史上高丽族有姒先氏,其后也有改姓单姓姒的。如今,北京,上海的松江,四川的长寿、峨嵋,云南的鲁甸,山西的太原等地都有少量姒姓人。

    姒姓从得到姓到现在已有4000千多年历史了,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大禹故里已难寻觅。但在浙江绍兴市东南6公里处的会稽山麓,却有为纪念他而来的禹陵、禹庙、禹祠,并且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下有个村庄,因陵而名,叫禹陵村。村里住着禹的族人——姒姓的后代子孙,已传到103世。他们一直守护着禹陵,历千难万劫,不离不弃,无怨无悔,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一直守护了4000多年。

    据统计,古老的姒姓在今天的总人口已不足700人,其人数较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改姓其他姓氏的缘故,这种改姓就叫做分族。纵观几千年的姓氏发展史便可以发现,我国现在被称为大姓、小姓的主要是分别向两个方向发展的结果。它们在当初的差别几乎很小,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不同发展方式,从而才渐渐出现差别。其中大姓大起来的原因是它不断吸收、融汇别的族人,以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而小姓则采取相反的措施,不但不收纳别族,还要从自身分出。由上述可见,姒姓的不兴旺就是这种情况。它除去其它可能有的原因外,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分族的缘故。

    说到分族,有一个从姒姓分化出的窦姓,分化的原因是为了纪念一件惊心动魄的事。窦姓的“窦”字本来是指洞、孔,如鼻窦、狗窦。狗窦就是狗洞,窦姓的得姓就与4000年前的一个狗洞有关。相传,夏禹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再传到启的孙子相时,有个叫后羿的诸侯利用夏朝臣民对国君的不满,发动政变,杀害了相。这时,启的一个妃子正身怀六甲,急忙从狗洞里逃出,到娘家有仍部落避难,不久又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少康。后来,在少康于有仍部落避难时,已经大权在握的后羿被一个叫寒浞的人杀死,寒浞接着又派人暗杀少康。到这时,少康只得闻讯而逃,最后逃到舜的后人虞思的封地,在虞思的帮助下招收夏的旧部,壮大力量,终于有一天羽翼丰满,带领军队打败寒浞,恢复了夏朝政权,被称为“少康中兴”。再后来,便传说少康的二儿子季杼为纪念祖母从狗窦逃出的经历,改姓窦。

    当然,窦姓还有其他来源。如在战国时,魏国有个窦公氏,后来改为单姓窦。三国时有氐王窦茂,他的后代也改为单姓窦。北魏时,代北地区有三字姓纥窦陵氏,是鲜卑族姓,魏孝文帝命令他们改为单姓窦。另外,古时用窦命名的地方不少,大约也会有以地名为姓的人。

    总之,通过以上对姒、窦两姓的重点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小姓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向,主要是因为自己分族析出其他姓氏的结果,自己的族群因此而渐渐萎缩,从而成为小姓。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