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家百姓
我国稀有姓氏研究-六
时间: 2015-09-14 06:33:12 所属分类: 百家百姓 作者: 匿名
    六、组合姓、复姓及其他

    在我国古今常见的小姓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外,还有组合姓、复姓、恩义姓、璧联姓等,我们可以分别来看。

    首先,关于组合姓,其实就是把几个字组合在一起的姓氏,比如把两个字组合成一个字,或从两个字上各取一部分组合成一个字,用以表示一个姓氏。在组合之前,多数都是复姓,有的则表示两个姓。如歪、孬、甭等。这类姓氏数量不多,但其中的一些又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姓氏。

    歪、孬、甭三姓都不多见。它们中的歪姓出现较早,《明史》上就有个叫歪思的人,说明它出现的时间最晚不会晚于明代,但还不清楚它的源头。现在的山西临汾有歪姓。至于孬、甭,也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姓氏,姓源还有待查询。

    其次,在我国姓氏中有一些是复姓,其中除欧阳、令狐、上官、皇甫等姓以外大都是小姓,但也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自三代开始到春秋战国之际,是复姓发展的一个顶峰,但在以后大都消亡了。传承至今的寥寥可数。宋代以后最为流行的《百家姓》收438个姓氏,其中复姓30个。明以后把《百家姓》增补到504姓,其中复姓有62个。我们如果以此为准,可知现在仍在使用的复姓约有46个,另外16个复姓是否仍在使用尚待确认(它们是公羊、亓官、仉督、闾丘、子车、壤驷、公西、公良、榖梁、段干、东郭、百里、东门、左丘、佘佴、单于)。这些复姓多数产生于秦以前,秦以后产生的仅有10个,都是出自少数民族。其中赫连、单于、呼延、出自匈奴,幕容、宇文、拓跋、尉迟、万俟、长孙出自鲜卑,夹谷出自女真,但今天它们大多已经融为汉族姓氏了。

    汉族的复姓大都历史久远,其中的一些还很有特点。在此,我们不妨以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四司”为例稍作说明。它们都曾是古代官职,担任这些官职时间长了便当作姓,直到今天还有这几个姓氏的人。

    司徒:本是古代主管教化的官员,是六卿之一。因为担任这一官职的人员不同,朝代不一,因而可能源头不同。相传虞舜就做过帝尧的司徒,虞舜的后代便有人以司徒为姓,他们原来的姓氏应是妫或姚。另外,春秋时卫国有司徒瞒成,卫是姬姓国,所以这支司徒姓的人可能出自姬姓。又如,春秋时宋国有司徒边□。宋是子姓国,所以这支司徒姓的人出自子姓。

    司马:是一个掌管军事的官员。担任这一官职著名的有周宣王时的程伯休父,休父的后代便以司马为姓,汉代的司马迁就说自己是休父的后裔。其实,古代担任过这一官职的人很多,仅在春秋时各国就有多人,如“晋有司马邬、司马弥牟、司马寅,齐有司马灶,楚有司马子鱼、司马督,宋有司马强,陈有司马桓子,是皆以司马为氏,不独程伯休父。”这是说,他们的后代都姓这个姓,司马也是多源的。

    司寇:古代六卿之一,主管治安,先秦各国大都设有这一官职。担任司寇的著名人物有两个:一个是苏忿生,是周武王的司寇;另一个是卫灵公的裔孙,是卫国的司寇。他们的后代在后来都“以官为氏”,姓了这个复姓。

    司空:也是六卿之一,主管营造。相传大禹曾任帝尧的司空,大禹的后代就有以司空为姓。另外,尧的后人在春秋时的晋国出了个士蒍,担任过晋国的司空,士蒍的后代也姓司空。又如,春秋时晋国有个叫胥臣的,任司空,人称司空季子,很有名望。当时晋国又有司空靖、司空督等。再者,春秋时宋国也有司空一职,担任过这一职务的官员后代也以为司空姓但在宋武公时,由于他名叫司空,把司空一职改为“司工”,从而使国内姓司空的人改姓司工。

    除上述以外,我们再来看看恩义姓和璧联姓。所谓恩义姓,是指为了报答某种恩德而来的姓氏,璧联姓则取珠联璧合之义,将两个不同的姓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姓氏。这两类的姓氏中都有不少典型的例子,比如:

    张廖:这个姓的人数不多,但分布较广,今福建、港澳、台湾以及海外各地都有。从字面上看,它是由张、廖两个单姓组合而成的,而它的产生则蕴含有一段恩义故事。相传这一姓氏的先人本姓张,受恩于廖姓,便改姓廖,以作报答,一直到去世才恢复张姓,以便归葬祖坟,人称“活廖死张”,还遗令张、廖二姓不得互相通婚。后来,他的后代为了纪念这种特殊经历,便将张、廖二姓合在一起,姓张廖。

    陆范:是由陆姓和范姓合并而成的姓氏。我国当代有位著名政治家陆定一,他的长子就姓这个姓。原来,在长征开始前,陆定一的先妻唐义贞也是红军战士,已身怀六甲,但敌情紧急,她在生下儿子的当天就要转移,只好把刚刚出生的儿子托付给一家姓范的夫妇,为儿子取名“小定”。唐义贞转移中不幸被捕,三天后即惨遭杀害。范家夫妇视小定如己出,让他姓范,称他为“范家定”。等他18岁那年,全国已经解放,范家夫妇如实地告诉了他的身世,并叫他设法寻找生父下落。几经周折,终于父子相见、相认。此后,范家定之前又加一陆姓,称“陆范家定”。陆定一说:“这是一个象征团结的姓氏。”

    许世:据考证,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锡兰(今称斯里兰卡)国王派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出使中国。不久,锡兰发生政变,他无法回国继位,便在福建泉州定居下来,娶妻生子,并把自己名字的第一个音节当作姓氏,姓世。到世隆这一代时,家里生下三个女儿,而无男丁,为了延续香火,便让二女儿世益娟招当地人许闯入赘,后代从此改姓许世。如今,许世已传五代,分布在福建、台湾等地。像这种既用父姓、又用母姓、二者结合而成新姓的情况,有人称为双姓、合姓,也有人称为璧联姓,是取珠联璧合的意思。

    杨邓:白族姓氏,是由一个杨姓男子入赘邓姓女家而来的,第一代的名字叫杨邓可罗。可见,它也是一个璧联姓。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应当提及。也就是在过去,女子的名字一向有不出闺门的习惯,出嫁后只能以姓氏示人,与夫姓一起组成张王氏、李赵氏等。如今,在港台以及海外华人中仍然有人遵从这种习惯,或者对此稍加变化,在结婚后的名字前缀以夫姓,而把自己原来的名字与夫姓一起当作自己的新名字,如香港电视广播公司董事利陆雁群、饼屋老板李曾超群、时装皇后马郭志情、美国银行亚太地区首席副总裁李赵金娜等都是如此。不过,这类姓氏与我们的传统姓氏并不一样,它仅能作为一时的个人称号,并不能传给后代。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