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谱资源亟待开发
2016/7/18 16:49:42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张立行 胡德
浏览次数:
1112
代 序
《文汇报》1 9 9 7年l 2月1 6日刊发的《上图保存中国家谱最多》的报道,引起了读者和专家的浓厚兴趣。不少人致电本报,认为中国的家谱资源,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因为种种缘由未能很好予以整理开发。
据专家介绍,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谍、家乘、房谱、世谱、支谱、谱事等,名目众多,统称谱谍。这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徒、世系列表、人口兴替、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它是一种双特殊形式记载的宗谱发展史。如果说,国家编正史、州县编方志、家族修谱谍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三大支柱的话,那么就数量之多、时间之久、影响之广来说,当首推谱谍。在中国最早的甲骨文、金文中,有一些就是家族世系的记载,这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家谱。到了明清时代,几乎姓姓有谱,族族有谱,一修再修。中国家谱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可观。据统计,目前存世的1 949年以前编印的中国家谱约有50000余部。
专家们说,家谱资源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家谱为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兴替以及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重要资料,如著名的徽商研究,其中不少资料来自于皖南徽商家谱。家谱具有教化功能,家谱中一般都有‘‘家训”、“族规”、“家法”之类内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以及家谱中记载的很多志士仁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对促进现代文明也有启迪作用。中国丰富的家谱,也为海外人士寻根认祖提供了重要线索。近年来,海外华人通过家谱回大陆寻根认祖的越来越多。今年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里,林则徐的后裔从海内外各地会聚在家乡进行家祭活动,生动说明家谱在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寻根认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们对家谱资源的整理开发不尽如人意。以上图而言,目前只有1 000佘部家谱被制作成缩微胶卷,占整个馆藏家谱的十分之一也不到。大量的家谱资源还处于未开发状态,而在海外,家谱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已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美国,一年要出版近万种各种各样的家谱以及有关家谱的研究专著。美国著名的家谱学会将珍藏的l 0000多部家谱手稿全部制作成缩微拷贝,并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设立1 000多个家谱阅览室,可查阅该学会提供的家谱拷贝。
《文汇报》1 9 9 7年l 2月1 6日刊发的《上图保存中国家谱最多》的报道,引起了读者和专家的浓厚兴趣。不少人致电本报,认为中国的家谱资源,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因为种种缘由未能很好予以整理开发。
据专家介绍,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谍、家乘、房谱、世谱、支谱、谱事等,名目众多,统称谱谍。这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徒、世系列表、人口兴替、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它是一种双特殊形式记载的宗谱发展史。如果说,国家编正史、州县编方志、家族修谱谍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三大支柱的话,那么就数量之多、时间之久、影响之广来说,当首推谱谍。在中国最早的甲骨文、金文中,有一些就是家族世系的记载,这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家谱。到了明清时代,几乎姓姓有谱,族族有谱,一修再修。中国家谱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可观。据统计,目前存世的1 949年以前编印的中国家谱约有50000余部。
专家们说,家谱资源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家谱为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兴替以及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重要资料,如著名的徽商研究,其中不少资料来自于皖南徽商家谱。家谱具有教化功能,家谱中一般都有‘‘家训”、“族规”、“家法”之类内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以及家谱中记载的很多志士仁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对促进现代文明也有启迪作用。中国丰富的家谱,也为海外人士寻根认祖提供了重要线索。近年来,海外华人通过家谱回大陆寻根认祖的越来越多。今年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里,林则徐的后裔从海内外各地会聚在家乡进行家祭活动,生动说明家谱在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寻根认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们对家谱资源的整理开发不尽如人意。以上图而言,目前只有1 000佘部家谱被制作成缩微胶卷,占整个馆藏家谱的十分之一也不到。大量的家谱资源还处于未开发状态,而在海外,家谱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已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美国,一年要出版近万种各种各样的家谱以及有关家谱的研究专著。美国著名的家谱学会将珍藏的l 0000多部家谱手稿全部制作成缩微拷贝,并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设立1 000多个家谱阅览室,可查阅该学会提供的家谱拷贝。
下一条 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