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野县简介
2016/7/15 6:44:10
所属分类:
家族文献
作者:
白
浏览次数:
1316
第一章 概述
新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心,号称“百里平川"。 新野历史悠久,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晚。
期形成部落,西汉初年置县。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造就了邓禹、庚信、岑参等历史文化名人。三请诸葛、火烧新野等
三国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新野县域面积1 O 6 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98万亩耕地,8 2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2 O平方公里,
城区2 O万人。新野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和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纺织产业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肉牛产业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3个农业产业集群试点之一。新野正由平原农业县崛起为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近年来,新野着眼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高奏“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奋力争先"主旋律,大力实施“主
动融入,融合发展"这一基本方略,突出转型升级这一发展路径,强力推进“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
略,着力抓好项目经济、城镇化战略、品牌建设三项重点工和“五区三线"重点项目建设,开拓创新,务实拼搏,各
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基地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优质肉牛基地县"为目标,着力培育棉纺织、蔬菜、畜牧
三个支柱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新野工业形成了棉纺织、食品、光电、化工、建材等优势行业。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 7 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
2 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1 0家以上。主导产品有优质棉纱、高档服装面料、高标号水泥等。培育壮强了棉纺织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 2 3家,纱锭1 5 0万枚,织机6 5 0 0余台,年织布2亿米以上,年市场交易量8 5亿元,成为鄂豫皖毗邻区域性棉纺织产业中心。龙头企业新野纺织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于2 0 0 6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居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 0强。县纺织产业集聚区是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 3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7 2家。康师傅嘉元食品公司、科尔沁牛业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新新光电、鼎泰电子等一批新兴的光电电子企业蓬勃发展,工业经济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野农业形成了蔬菜、畜牧、棉花三个支柱产业。蔬菜复种面积44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 0.6万亩,规划建设了
1.4万亩的蔬菜产业园区,有1 8个蔬菜品种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全国1 5 1家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一。畜牧业主导品种为皮南杂交肉牛年肉类总产量1 2万吨。引进了科尔沁牛业战略合作伙伴,
快建设中原肉牛生态产业集聚区。棉花种植面积2 O万亩,全国棉花百强县和河南省十强县, “银鹏"牌棉花位居全十大名牌产品之首。年产小麦24.9万吨、玉米7万吨、花及其他油料1 8.5万吨。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为食品加工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新野交通便利,能源充足。距南阳、襄樊机场各6 O公里。距焦柳、宁西铁路各3 O公里,二广高速公路(G5 5)、省道
S 1 0 3线、$2 44线、$3 3 5线在县境内交汇,高等级县乡公路和村村通油路四通八达。有l l 0KV输变电站4座,2 2 0KV输变电站1座,5 00 KV输变电站开工在即。境内水资源充沛,唐、白、湍、刁河等八水竞流,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全县现有大量的轻工业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
开放发展是新野人的一致共识,合作共赢是新野人的热切愿望。县委、政府着力转变职能,制订落实招商引资的优
惠政策,努力营造诚信新野、效能新野、和谐新野的文明创业环境业。
第二节 新野历史沿革
新野县境商、周时属邓国,春秋时属楚国,战国时(前3 1 2—3 0 1年)曾被韩国占领,秦时属南阳郡穰县。西汉初年(前2 06—2 O 2之间)置县,始名新野,治所在今县城,元年属南阳郡,后置于流预县,治所在今沙堰夏官营。高祖七年(前2 OO年)七月,置棘阳县,治所在今前高庙乡张楼村。同年,置朝阳县,治所在今新甸铺张庄村。汉高后八年(前1 8 o年),置新都县,治所在今王庄镇九女城,统属南阳郡。东汉建武(2 5年),废新都入新野县。建安六年(2 o 1年),刘备驻新野。建安十三年(2 O 8年),曹操拔新野,刘备奔往江夏。三国魏黄初元年(2 2 O年),县属魏,正始年间(2 4卜2 49年),荆州治所移驻新野。晋武帝太康年问(2 8 l一2 8 9年),分南阳郡立义阳郡,治所在新野,辖新野、棘阳、朝阳、穰、邓、蔡阳、安昌、 随、厥西、平氏、义阳、平林1 2县。惠帝元康八年(2 9 8年), 分义阳郡立新野郡,治所棘阳,辖新野、棘阳、穰、朝阳、 安昌5县。南北朝刘宋永初年间(42 O~42 2年),河南郡,治 棘阳,新野郡治徙新野,二郡统属雍州部(今襄阳)。刘宋元 嘉三十年(4 5 3年),废新野郡,刘宋大明元年(4 5 7年)复置, 遂废朝阳县。齐永泰元年(49 8年),新野郡属北魏,析新野县 置西棘阳(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南棘阳(治所棘阳故址); 在棘阳置汉广郡,二县属之。时,新野郡辖新野、穰、池阳3 县,二郡统属荆州部。西魏大统元年(5 3 5年),改汉广郡为黄 岗郡,改南棘阳为百宁县,后复改为棘阳县。北周大象元年(5 7 9年),废黄岗郡和棘阳县,改新野郡为滕王国,国废,复
为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 8 3年),废新野郡,新野县属南阳郡。 唐武德四年(6 2 1年),县内置新州,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村, 是年废,新野县归邓州。唐乾元元年(7 5 8年),废县为镇,属 穰县。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1 2 6 5年),复置新野县,属邓州,至元八年(1 2 7 1年),随邓州属南阳府,明、清因之。1 9 1 4(民国3年),新野县属汝阳道。1 9 2 8年,道废隶省。1 9 3 2年(民国2 1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 9 4 7年1 2月新野解放,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1 9 49年4月,属河南省南阳专员公署。1 9 6 8年5月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 9 9 4年11月属南阳市至今。
新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心,号称“百里平川"。 新野历史悠久,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晚。
期形成部落,西汉初年置县。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造就了邓禹、庚信、岑参等历史文化名人。三请诸葛、火烧新野等
三国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新野县域面积1 O 6 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98万亩耕地,8 2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2 O平方公里,
城区2 O万人。新野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和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纺织产业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肉牛产业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3个农业产业集群试点之一。新野正由平原农业县崛起为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近年来,新野着眼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高奏“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奋力争先"主旋律,大力实施“主
动融入,融合发展"这一基本方略,突出转型升级这一发展路径,强力推进“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
略,着力抓好项目经济、城镇化战略、品牌建设三项重点工和“五区三线"重点项目建设,开拓创新,务实拼搏,各
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基地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优质肉牛基地县"为目标,着力培育棉纺织、蔬菜、畜牧
三个支柱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新野工业形成了棉纺织、食品、光电、化工、建材等优势行业。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 7 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
2 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1 0家以上。主导产品有优质棉纱、高档服装面料、高标号水泥等。培育壮强了棉纺织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 2 3家,纱锭1 5 0万枚,织机6 5 0 0余台,年织布2亿米以上,年市场交易量8 5亿元,成为鄂豫皖毗邻区域性棉纺织产业中心。龙头企业新野纺织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于2 0 0 6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居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 0强。县纺织产业集聚区是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 3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7 2家。康师傅嘉元食品公司、科尔沁牛业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新新光电、鼎泰电子等一批新兴的光电电子企业蓬勃发展,工业经济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野农业形成了蔬菜、畜牧、棉花三个支柱产业。蔬菜复种面积44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 0.6万亩,规划建设了
1.4万亩的蔬菜产业园区,有1 8个蔬菜品种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全国1 5 1家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一。畜牧业主导品种为皮南杂交肉牛年肉类总产量1 2万吨。引进了科尔沁牛业战略合作伙伴,
快建设中原肉牛生态产业集聚区。棉花种植面积2 O万亩,全国棉花百强县和河南省十强县, “银鹏"牌棉花位居全十大名牌产品之首。年产小麦24.9万吨、玉米7万吨、花及其他油料1 8.5万吨。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为食品加工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新野交通便利,能源充足。距南阳、襄樊机场各6 O公里。距焦柳、宁西铁路各3 O公里,二广高速公路(G5 5)、省道
S 1 0 3线、$2 44线、$3 3 5线在县境内交汇,高等级县乡公路和村村通油路四通八达。有l l 0KV输变电站4座,2 2 0KV输变电站1座,5 00 KV输变电站开工在即。境内水资源充沛,唐、白、湍、刁河等八水竞流,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全县现有大量的轻工业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
开放发展是新野人的一致共识,合作共赢是新野人的热切愿望。县委、政府着力转变职能,制订落实招商引资的优
惠政策,努力营造诚信新野、效能新野、和谐新野的文明创业环境业。
第二节 新野历史沿革
新野县境商、周时属邓国,春秋时属楚国,战国时(前3 1 2—3 0 1年)曾被韩国占领,秦时属南阳郡穰县。西汉初年(前2 06—2 O 2之间)置县,始名新野,治所在今县城,元年属南阳郡,后置于流预县,治所在今沙堰夏官营。高祖七年(前2 OO年)七月,置棘阳县,治所在今前高庙乡张楼村。同年,置朝阳县,治所在今新甸铺张庄村。汉高后八年(前1 8 o年),置新都县,治所在今王庄镇九女城,统属南阳郡。东汉建武(2 5年),废新都入新野县。建安六年(2 o 1年),刘备驻新野。建安十三年(2 O 8年),曹操拔新野,刘备奔往江夏。三国魏黄初元年(2 2 O年),县属魏,正始年间(2 4卜2 49年),荆州治所移驻新野。晋武帝太康年问(2 8 l一2 8 9年),分南阳郡立义阳郡,治所在新野,辖新野、棘阳、朝阳、穰、邓、蔡阳、安昌、 随、厥西、平氏、义阳、平林1 2县。惠帝元康八年(2 9 8年), 分义阳郡立新野郡,治所棘阳,辖新野、棘阳、穰、朝阳、 安昌5县。南北朝刘宋永初年间(42 O~42 2年),河南郡,治 棘阳,新野郡治徙新野,二郡统属雍州部(今襄阳)。刘宋元 嘉三十年(4 5 3年),废新野郡,刘宋大明元年(4 5 7年)复置, 遂废朝阳县。齐永泰元年(49 8年),新野郡属北魏,析新野县 置西棘阳(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南棘阳(治所棘阳故址); 在棘阳置汉广郡,二县属之。时,新野郡辖新野、穰、池阳3 县,二郡统属荆州部。西魏大统元年(5 3 5年),改汉广郡为黄 岗郡,改南棘阳为百宁县,后复改为棘阳县。北周大象元年(5 7 9年),废黄岗郡和棘阳县,改新野郡为滕王国,国废,复
为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 8 3年),废新野郡,新野县属南阳郡。 唐武德四年(6 2 1年),县内置新州,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村, 是年废,新野县归邓州。唐乾元元年(7 5 8年),废县为镇,属 穰县。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1 2 6 5年),复置新野县,属邓州,至元八年(1 2 7 1年),随邓州属南阳府,明、清因之。1 9 1 4(民国3年),新野县属汝阳道。1 9 2 8年,道废隶省。1 9 3 2年(民国2 1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 9 4 7年1 2月新野解放,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1 9 49年4月,属河南省南阳专员公署。1 9 6 8年5月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 9 9 4年11月属南阳市至今。